中药处方分析用于中药药学服务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8
/ 2

中药处方分析用于中药药学服务的效果探讨

王晓勇

商南县医院药学部  陕西 商洛  7263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处方分析用于中药药学服务的效果。方法:医院自2021年4月起对中药处方分析进行深化改善,2021年1一3月为实施前,2021年4一6月为实施后,研究期间选择药剂科22名药事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临床医师、患者对药剂科药学服务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药剂科药学服务工作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中药处方不合理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中药处方分析运用在中药药学服务中,有利于提升医生、患者对药剂科工作满意度,减少不合理处方,提升药学服务工作质量。

关键词:药剂科;中药处方分析;中药药学服务;应用

医院药剂科每年需要开具许多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汤剂、外用类药物等口一幻,由于历史原因和中药临床应用的特殊性,中药的处方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开具处方的医师本身,而医院中药药师数量很少,在处方点评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既往药剂科药师进行处方分析所运用的方法主要为“禁忌”“用法”“用量”等问题的审核3。为了进一步提升药剂科工作人员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中药处方分析在中药药学服务中的价值,医院药剂科进一步深化中药处方的分析运用以丰富药学服务内容,收获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自2021年4月起对中药处方分析进行深化改善,2021年1一3月为实施前,2021年4一6月为实施后,研究期间选择药剂科22名药事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排除实习生、进修人员、未经中医药知识培训者。实施前后各随机抽选300张处方进行研究,处方抽选遵循使用中药且单名患者仅录入一次(不重复录入)的原则。研究期间药事工作人员无变化(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施前药剂科中药处方分析遵循常规方法,由药事工作者对处方违反中药用药基本原则的问题进行审核,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开具处方的医师以促进处方的优化。在药学服务方面,由药事工作者在药房窗口告知患者与家属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时间,叮嘱遵医用药,

实施后对中药处方分析进行深化改善,①意图分析,处方调剂应综合处方炮制要求和医师的意图,依据性能进行处方调剂,②剂量与功效对应关系分析,中药处方分析应在“剂量““功效”等基础上分析二者的对应关系,药事工作者应以严谨的态度确保处方药材用量能够达到合理、安全用药的目的。③处方脚注分析,处方分析时应依据脚注要求,即使未明确注明也应依据规定处理,并向患者交代清楚,④处方分析及患者宣教,药事工作者应向患者宣教正确的用药知识,包括服药时间、饮食禁忌,以保证药效,再者,许多药材与食物不宜同时服用,具体来说,在服用中药期间应避免“影响治疗”“药性相反”的食物,还应注意个别患者个别对待,⑤数据挖掘,在常规处方分析强化和新增内容分析的基础上,还应以“数据挖掘分析”的方法对各科室中药的使用规律、辨证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另外,还应以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核心药对,分析药物的剂量配对选择,以供各科室医师的相互借鉴,⑥中药代谢分析,借助现代药理学理论对中药代谢及其影响进行分析。⑦分层药学服务,在常规的用药告知基础上,特别关注“用药时间”“特殊煎法”等问题,耐心解释,并在中药处方分析的基础上对医嘱进行补充。应注重定期对中药处方进行整理、汇总、统计学分析。药剂科药事工作者应基于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分享与沟通。建立临床医师与药剂科药事工作者双向沟通平台,特别强调药剂科应与医师共同探讨处方,

1.3观察指标

比较实施前后临床医师对药剂科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实施前后分别抽取医院门诊、住院医师20名调查,满意度指标包括处方合理性监督、处方学习、处方经验总结与支持、医嘱内容补充,采取评分制,分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等,≤2分为非常不满意,3~4分为不满意,5~6分为一般,7~8分为满意,9~10分为非常满意,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药剂科药学服务的满意度,于实施前后分别抽取门诊,住院患者100名调查,满意度指标包括服务态度、药事咨询、知识讲解、处方宣教,采取评分制,分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等,≤2分为非常不满意,3一4分为不满意,5~6分为一般,7~8分为满意,9~10分为非常满意。比较实施前后中药处方不合理问题发生率,包括违反中药辨证原则、超剂量用药、超时用药、配伍禁忌,特殊人群用药禁忌等。比较实施药剂科药学服务工作质量评分,包括处方审核、处方点评、药学交代、药物咨询、储存管理、代煎配送等,每个指标分值为0一10分·得分越高表示工作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士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选择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2.1实施前后临床医师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实施后临床医师对药剂科药学服务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2.2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实施后患者对药剂科药学服务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2.3实施前后中药处方不合理问题发生率比较

结果显示,实施后中药处方不合理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

2.4实施前后药学服务工作质量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实施后药剂科药学服务工作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3讨论

深化改善药剂科中药处方分析的关键措施有以下方面。①意图分析,处方调剂药应综合处方炮制要求和医师意图,一般情况下针对未填写炮制品的,通常给付生品,如黄芪、黄岑、麻黄等,但有些药材不可给付生品,就需要药事工作者了解医师的意图,依据性能进行处方调剂;②剂量与功效对应关系分析,正所谓“汉药之秘“在于“药量”。正确把握药量是十分关键的,不仅要求准确称取药材,避免“估量取药”,还要求对特殊人群用药兼顾安全性,尤其是具有毒性成分的药材③处方脚注分析,众所周知,不同药材的入煎要求有异,应依据性质确定处理方法,处方分析时应依据脚注与规定处理,并向患者交代清楚。④处方分析及患者宣教,“思者之愈”要考虑“方必中病”且“服之得法”,例如病在上焦,一般宜饭后服药。在既往分析中药处方的基础上,药事工作者应向患者宣教正确的用药知识,包括服药时间、饮食禁忌,以保证药效。如“煎糊”之后“勿服“以避免“吐泻”,再如“热证可寒药冷服·寒证可热药热服”,在服用中药期间应避免“影响治疗”“药性相反”的食物,如地黄、首鸟忌葱、白萝卜,薄荷忌整肉,蜂蜜忌生葱等,⑤数据挖掘,以“数据挖掘分析”的方法对各科室中药的使用规律、辨证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如实施后针灸科艾灸用药中,艾条、艾绒、生姜使用较多,考虑与中医适宜技术需求度较高有关,再如心身三科对患者使用中药进行熏蒸、泡脚,一人一方,辨证施药,处方合理、安全,效果良好,①中药代谢分析,分析药物是否能够符合“增效减毒”的作用,是否会与西药发生反应,是否会对肝肾功能、血糖、血脂产生过大影响,或会否对代谢素乱、老年人产生不良影响,⑦分层药学服务,首先应特别关注“用药时间”“特殊煎法”等问题,耐心解释,并在中药处方分析的基础上对医嘱进行补充:其次应注重定期对中药处方进行整理、汇总、统计学分析,将中药处方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合理性、安全性、经济性原则分析,并将数据反馈给医师,促进医师自我经验总结和质量改进一。

参考文献

[1]霍梦逸,张宏伟,王培,等.品管圈活动在提升门诊中药房处方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河北医药.2018,40(23):122-125.

[2]刘洋,郭桂明.中药临床药师在中医院ICU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模式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9.38(7):96一100.

[3]杨铭,周昕,许丽雯.中药处方分析与点评系统软件的研制[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8.18(4):247-251.

[4]夏杰,张玲忠,李松梅,等.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处方中用药名称存在的问题探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10):91-96.

[5]刘颖,李海燕,范秀荣,等.北京市通州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成药处方合理性评价标准的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19):2064-2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