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对策分析

/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对策分析

李海燕,陈思梦,郭中彬

370214198112246523

340322199407107840

370724197706280775

摘要: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质量也开始广泛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选择科学的施工技术,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工作,能够使整个工程安全,高效,有序的进行。管理人员也应当从多个角度入手,制定科学决策,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对策分析

引言:

做好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选择和现场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首先,能够保证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其次,能够按照施工要求完成预期的施工目标。最后,可以有效提高施工企业单位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不管是施工技术还是现场管理,都应当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一、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一)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质条件,相应的,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也会出现各种差异。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应当在施工之前对施工现场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土质条件,水文条件等进行详细勘察,保证能够符合最佳施工条件。例如,可以采用软土地基沉降技术,这样既能够增加桩基的使用,同时还能够提高整个地基的承载力[1]。若施工现场土层较软时,可以采用钻孔灌注短桩的方法。总之,不管何种处理技术的使用,设计人员都应当提前做好各种环节的准备工作和设计工作。

(二)电气接地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也应当重视避雷设施以及接地装置的安装,可以按照以下五点进行,第一,建筑的周围应当安装避雷网。第二,安装的避雷网面积不得大于100平方米,且相邻两个避雷网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第三,若避雷网数量超过三条时,每条之间也要有所连接。第四,若建筑的最高处安装避雷针,则应当将避雷针和避雷网相连。第五,通常情况下,要安装两条以上的引下线,并将其埋入地下。

(三)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采用防水防渗施工技术主要会用在厨房或卫生间以及楼顶,地下车库等功能区,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选择相应的防水层材料。例如,楼顶应当选择涂料防水层,而地下车库则要选择混凝土防水层。

(四)混凝土施工技术

首先,在选择混凝土时,应当按照承载力的要求,选择相应结构功能的混凝土,并添加合适的添加剂,最大程度提高混凝土的黏性,增强整个结构的支撑能力。其次,在搅拌混凝土时,也应当关注搅拌时间,搅拌停止之后,应当立即使用混凝土。再次,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当确保两个不同材料接触时没有沙土,木屑等杂物,并且还要保持不间断的洒水养护,避免混凝土出现固化。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现场管理对策分析

(一)重视施工现场的人员管理工作

任何行业的发展均离不开人员的支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也应当高度重视人员管理。首先,确保所有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以及相应流程进行施工。其次,管理人员还要重视对相关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再次,所有岗位的人员都应当具有安全施工意识和责任意识,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完成工作,并配合管理人员完成各种政策的落实[2]。最后,管理人员应当根据人员结构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一来提高所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来确保出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要和监管团队构建合力,由监管团队的成员对施工的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督,并做好工程反馈工作,只有真正发挥每个人员的责任意识,整个工程的进行才会更加顺利。

(二)重视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工作

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材料种类较多,数量较大。因此,管理人员应当安排专业的材料管理人员对材料进行全程管理。首先,从采购环节就应当从具有相应生产资质的厂家采购符合建筑工程要求的各类材料,采购数量也应当根据预算要求合理控制。其次,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减少材料的损坏,节约运输成本。再次,材料运送到施工场地之后,应当重视存放工作,例如库房的湿度,温度等也应当严格把控,保证材料的稳定性。最后,每一次材料的使用都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记录,最大程度减少材料的浪费。除此之外,在现场管理过程中,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也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每一次使用设备之前,都应当对各个设备参数进行确定,避免由于设备运转不畅而延长工期。

(三)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建筑行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能够将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所有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当积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在施工现场的危险区域设置相应的警示牌,对所有来往人员起到警示作用。其次,管理人员要检查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装备,例如安全帽,防护服等,切实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再次,每一次工程施工之前,都应当制定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并组织所有人员进行学习,详细了解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这样也能够在出现问题时及时采用应急预案,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最后,在施工期间,每个环节也都应当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例如,设备安全,材料安全,装置安全等,只有让所有人员了解安全防护要点,才能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四)重视施工现场的监督制度制定

要想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科学合理的监督制度必不可少。管理人员在施工之前首先应当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和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这些制度不仅可以规范所有人员的施工行为,同时,还能确保每个环节衔接顺畅。管理人员还应当构建监督小组,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实时监督[3]。从管理人员到每一个施工人员都应当增强对制度的熟悉度,确保监督制度落实的更加有效。除此之外,监督制度也应当根据地方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动态调整内容,若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要及时进行调整。

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在全面掌握工程具体情况的基础之上,要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并重点把控现场管理工作,从人员、设备、材料、制度等多角度入手,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善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分析及探讨[J].砖瓦,2021(10):157-158.

[2]王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分析[J].居舍,2020(06):155.

[3]张田庆,庞拓,郭瑞兴,朱扬,陈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的策略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1(08):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