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水质标准物质应用问题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水质标准物质应用问题的探讨

赵建华      

东营市生态环境局垦利区分局   257500

摘要:水乃生命之源,因此,水环境保护工作至关重要。为加强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全面提升环境监测质量,需要从各项主客观因素中进行深度研究,才能够及时应对各项突发环境安全风险问题。水质标准物质的广泛应用,就是提升监测结果精确度和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和保障。本文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的水质标准物质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水质标准物质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精准的监测数据是正确分析环境质量、污染程度的有效依据。因此,要获得高质量的监测数据,需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策略。尤其水质标准物质的应用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过程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也为相关部门开展环境评价或制定环境管理措施提供数据保障。

1 水质标准物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适用性问题

在水环境监测相关技术体系内,水质标准物质的广泛应用,需要严格建立在适用性场景的基础之上,并需要对水质标准值的数值区间范围进行严格界定,才能够进一步统一水环境的污染评估等级以及计量标准[1]。很多实验操作人员在应用水质标准物质的过程中,并不能将标准值和实际配置值严格比对和统计分析,因此非常容易造成适用性误差和数值错误等问题。尤其对于县区级环境监监测部门,由于忙于繁重的日常监测任务,造成质量控制力度不足,而且,多以沿用传统的水质评估标准和质控措施,各类标准物质的适用性并不明显,直接影响到水质污染判定结果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尤其对于流动性相对较强的水体流域而言,为了能够精准确定数据结果是否存在误差和适用性,更需要慎重选择水质标准物质的使用范围。在针对性处理适用性问题的过程中,也需要对水质标准物质的适用场景进行客观评估,对标准曲线的计量标准以及变化趋势范围进行严格界定,为本地区水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更有可信度的标准计量单位[2]

1.2 精确度问题

标准物质是分析方法的评价、仪器的校准、技术人员的考核必不可少物质条件。因此,标准物质的规范使用,将是获得精准监测结果的基础。特别是在高浓度样本稀释过程中,由于质控措施不完善,人员操作不规范,很容易造成结果误差而产生数据精确度不足等问题。很多实验人员在应用水质标准物质的过程中,并不能严格界定监测样本的稀释倍数,对标准值的计量方式存在一定差异[3]。在监测水环境污染物质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按照标准值的数值范围,对水环境的污染情况进行综合判定,与样本稀释过程中精确度下降的现象直接相关。尤其是将标准物质在进行25倍稀释并用于水质监测的过程中,稀释后的液体样本并不能达到原有监测目标,所产生的监测结果数据指标并不精确,与标准值之间的偏差较大,致使监测结果的精确度不足。

1.3 同一标准物质既作校准曲线又作质控样品

在水质监测分析过程中,不同类别的水质标准物质,会被一物多用,严重影响标准物质的正常使用功能及作用。不同的水质标准物质无论是用作绘制标准曲线还是作为质量控制用标准物质,在功能、作用以及适用性等层面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可以被混淆,否则会严重影响到分析校准曲线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以及质控效果。已经被等倍数稀释的水质标准物质,分析校准以及质量控制等实际应用功能不能够出自于一个母体,反之分析工作的实效性和精确性也会显著降低。但是如果使用了分析校准用的标准物质,在制作校准曲线之后,再作为加标试验样品,则是被认可的。在不同的水环境试验分析环节中,水质标准物质的稀释样品需要呈现更加稳定的物化性质状态,因此需要将其对应的工作标准以及校准曲线节点进行精准测算,才能够及时判断和分析水质样品是否存在理论值偏差等数据质量问题。

2 水质标准物质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要点

2.1 模拟实际预处理过程

环境监测需要对水环境的实时监测程序、监测结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并定期模拟实际水样的预处理操作分析过程,最大限度的降低监测结果的数据误差率,提高监测结果准确性、可靠性。很多水质标准物质的溶剂为甲醇,并且能够应用水源进行合理稀释,但是需要严格管控水样的保存介质,才能充分保障有机物质含量比例的稳定性。无论是有机介质还是无机介质,都需要严格测定水质标准物质的稀释倍数是否合理,并需要详细记录和统计分析水环境监测结果是否呈现标准曲线之间,综合判定水质检验数据结果的精确性和适用性。除此之外,分析人员在模拟分析水样预处理操作流程的过程中,也能够进一步强化水质标准物质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对不同位置水样的监测结果进行精准标注和量化统计分析。

2.2 重视评价与数据处理工作

为充分提升水环境监测质量,环境监测人员需要充分重视数据评价以及数据处理等相关工作,并对水质标准物质的实际应用比例进行动态协调,以免影响到水质质量数据的一致性和数据信息结果的有效性。在对水质样品进行专业监测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界定各类物理环境条件和化学反应条件,并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

保养、检定,才能充分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过程中,为避免出现数据误差影响数据真实性问题也需要对存在离群的可疑数据指标进行验证或剔除对不同时间段内水质样品的质量监测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和评作出正确的综合判定。

2.3 提升实验人员的专业水平

水质标准物质的正确使用是提升环境监测质量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检验环境监测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的最直接的方法。只有具备高水平的质量控制知识,并在水质标准物质的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对专业监测仪器设备的输出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统计分析,才能对水质样品的同源性进行客观评定,充分保障实验操作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为有效提升实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通过制定完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和理论知识培训,通过新知识新方法改变以往的操作理念和操作程序,充分保障水质标准物质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和作用,使得监测数据的更加精准与适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质标准物质在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确保水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只有正确、规范地使用水质标准物质,才能精准分析水环境中污染物的组分,并通过数据分析正确判断环境质量优劣程度,制定合理的环境治理措施,更好地保护水环境。

参考文献

[1]梁军凤,宋瑞勇.刍议地下水质量标准对“十三五”期间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影响[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1,41(11):80-82.

[2]李珂,张洪勋,余志晟,曾凤娟.中国水环境微生物污染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21,39(15):110-116.

[3]余新林,宋雪飞.水质监测中心对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的数据分析及建议[J].安徽化工,2021,47(02):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