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融合下的土地整治规划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多规融合下的土地整治规划探究

谢金汗

重庆市开州区规划和自然资源温泉片区管理所 重庆400000

摘要:在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基于多规融合角度,加强保护基本农田、乡村建设用地的整治建设工作,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的保护建设力度,通过优化用地布局以强化规划引导作用,应落实城乡协调统筹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生态文明,使其真正成为未来国土综合整治规划大方向。

关键词:多规融合;土地整治;规划探究

1多规融合下土地整治思路

1.1基本农田的保护建设

在多规融合政策背景下,促进土地整治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必须要实现对基本农田的刚性控制目标,这也是土地整治工作与规划利用的重要任务。所以在基本农田保护建设中,既要体现出数量保护、更要加强质量保护,在基本农田的用地布局中需要兼顾农村景观布设的目标要求,保障绿色生态空间格局在城乡规划空间落位手法的规划中,呈现出应有的优质性质量,对促进粮食安全保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推动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与提高乡村农业活力中,具有至关重要的规划布局价值。

1.2乡村建设用地的整治建设

在乡村建设用地整治建设工作中,既要发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推进作用,也要杜绝“圈地运动”现象的产生。必须积极借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要求的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结合城乡规划要求开展农村居民点政治设计工作,改变以往乡村建设缺乏设计的弊端,保障各村落之间各自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特色,可有效促进落实乡村建设用地政治需求,实现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1.3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的保护建设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不断提高对重点生态区域的保护质量,同时严格规划禁止建设区域与限制建设区域空间,因为限制建设区域属于管制区,仍旧属于一种空间概念,实际工作路径相对模糊,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管制区域成为空间依据,并结合城乡规划设计要求,在发挥因地制宜的原则中开展规划设计工作。在大多数乡村地区中,生态旅游产业成为了主导产业,在这些地区中必须杜绝盲目开发的乱象,不断加大对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的改造力度,确保在改造时体现出原有生态特征,在配套性建设服务设施中提高生态旅游的产业效果,对保障乡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多规融合下土地整治目标

2.1生态目标

实现生态目标的重点内容在于整治举措,不仅要重视对生态驳岸与绿化村庄的整治工作,而且还要借助河道疏浚、连通等方式,进一步提升道路绿化建设质量,推动生态用地规模进一步发展。加强人居环境的整治工作是实现生态目标的一项重点举措,不仅包括规划建设排水、环卫等基础设施,而且包括大力发展乡村地区的治危拆违工作,使得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保护并行推进,同时划分生态环境保护范围以及布局要求,尤其对于那些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高发地区,应做好基本的区域划分、规模划定工作,合理划分林地区域、牧草地区域、水域地区、林地修复地区、新增农田湿地地区、水体修复地区,使生态文明理念真正贯穿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任务中。

2.2生产目标

实现生产目标的关键在于不断完善、丰富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的延伸与发展,集约高效利用现代生产投入要素与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生产条件、引进先进的基础设施与现代物质设备,推动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有效发展,积极采取各类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生物技术以及生产模式。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生物技术、生产模式,均需要遵循适宜性原则,便于改善农产品品质,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成本,保障农产品真正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另外,要积极促进农业生产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发展,在积极采取先进的经营模式、管理技术与方法中,使农业生产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体现出高度的组织化优势。通过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性质量。

2.3生活目标

在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空间集聚化与运营规模化具有更为严格的要求,而乡村生活目标需要引导人口聚集在有条件集中发展的地区,积极优化各乡镇地区的居民点布局、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有效加强公共服务的功能。为了能统筹地区人口与加快城镇化发展,需要在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同时,降低与农村居民点的关联性,适当推动乡村人口、土地的流转,以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与保障土地资源,为农用地流转与规模化耕作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就目前的乡村地区来看,由于村庄数量多、规模大小不一、整体布局较为松散,完全不利于普及城市化生活方式,无法有效提升乡村生活质量,难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与基本农田保护的要求。因此,需要及时加强城乡居民点的规模化建设工作,在坚持国土开发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相互匹配中,真正发挥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应有的经济规模,通过优化乡村地区风貌、改善人居环境、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打造幸福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

2.4空间与项目融合规划布局

在规划用地布局过程中,在落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过程中,用地类型不会发生改变,通过开发各项目以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在规划用地类型划分中需要结合现状合理布局;在整治规划中需要合理改变土地用途、用地性质的相关项目;在乡村地区规划中,要兼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明确基本的地类布局需求。在管制区域中,如果规划地类出现变更,相应的管制区域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要调整管制区域布局。一般情况下,整治区域的功能相对单一,可以考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际管制需求,明确基本的管制原则与管制用途。在落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任务中,建设用地区域可以提前开展规划工作,以满足实际规划要求,在重大型土地整治项目中,合理保障项目用地,以满足乡镇地区土地利用总规划的要求,根据不同项目用地条件类型进行科学划分,明确项目清单中所要求的项目类型,使土地整治工程形成独立规划单元,保证项目归类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5政策融合促进土地整治工作

为了保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对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政策文件强调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工作价值,即通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促进形成现代化农业社会、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等。针对乡村地区在土地整治规划工作过程中,需要及时解决现有问题,如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与产业发展的问题。现如今,在乡村地区中,多数地区选择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产业,然而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不利于乡村旅游经济产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实际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中还要积极完善医养结合设施、改扩建交通路网、优化空间环境。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属于关键节点,全面落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可减少盲目扩建问题,保障乡村地区土地整治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通过一系列林地补偿、生态补偿等政策文件,促进多个乡村地区的建设用地以及耕种用地的动态平衡发展。

3结语

随着城镇化发展与工业化进步,土地整治规划工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影响产生了决定性的支持作用,同时深入研究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升伟.浅析多规融合的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性[J].华北自然资源,2021,(05):128-129.

[2]顾宏.构建新时代多规融合的水利规划体系[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2):110-111.

[3]杨艳琪.多规融合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探索[J].住宅与房地产,2020,(04):74.

[4]蒋宗祺,陶梦莹,刘柱.多规融合导向下的土地储备规划方法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