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及控制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及控制方法

陈令晨

身份证号:37283319790430****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建筑行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也意味着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中国建筑工程建设的主要原材料是混凝土,所以混凝土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为了更好地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投入使用前要对其进行质量检查。采用合理的方式检查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可促进混凝土质量检查工作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控制方法

现阶段,大多数基本建筑结构都是混凝土结构,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尤为重要。如果房屋建筑的混凝土材料出现质量问题,一方面会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另一方面也可能引发严重事故。

1混凝土原材料的重要性分析

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混凝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建材之一。在具体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求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例一定要符合施工技术要求,方能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质量。在对混凝土材料进行配制的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一定要根据相应的配制标准来进行设计和操作,不能为了节约工程项目施工成本采用劣质的混凝土材料,由此可能会导致后期浇筑的过程中出现断裂以及破碎等问题,严重的还会诱发安全事故,从而影响工程建设的长远发展。

2对建筑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方法

2.1对水泥检测的分析

将材料投入施工地前,要严格检查其是否通过质量检测,要判断该材料质量是否达到施工标准。水泥厂的质检部门会向建筑工程方出示水泥的质检报告合格单,该报告单中应包含质检方的公章以及材料的其他基本信息,例如该水泥的品类、厂家商标等,还要包括水泥的成分。除此以外,还要表明水泥中MgO和SO的含量、水泥的细度、安定性等信息。水泥的质检报告对于混凝土来说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因此在混凝土投入使用前务必要对其质量和其他基本信息进行严格审查。混凝土的强度主要来源于水泥和水之间的反应。除此以外,不同组分生产出的二次水化物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水泥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混凝土的强度。当水灰比满足相关标准时,混凝土强度和其水泥强度之间呈现出一种正比变化趋势。举例来说,强度为34.5MPa(C30等级)的混凝土,拌制时要采用42.5级水泥;强度为48MPa的水泥,其水灰比应保持在1.63。如果水泥强度不合适,就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将强度降低至27.3MPa,达不到相关标准。通常情况下,42.5级水泥强度最低为45MPa,最高为52MPa,要想更好地控制混凝土质量,需充分了解水泥的强度情况。水泥的强度确定工作在混凝土构件建立28d以后才可以进行,在这28d中,相关实验人员要重复对不同品类以及不同时期出厂的水泥强度进行严格仔细试验,总结和整理实验数据,从而更好地完成水泥强度确定工作。

2.2砂材料的合理检测

混凝土的原料主要是中砂和粗砂,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含有硫化物、硫酸盐、有机物等,会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进行砂材料的检验,对砂中的各种成分进行严格的分析,如果有问题或者瑕疵,那么就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出现问题,提高整个材料的质量,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2.3对外加剂的检测

可用混凝土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为确保混凝土外加剂满足相关标准和规范,需严格审查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例如在检查减水剂时,需分别制作添加减水剂以及无减水剂的混凝土混合料,在进行混合料坍落度检查时,要先判断该减水剂的相关性能是否符合相关规定。除此以外,在对混凝土外加剂减水作用进行检测时,要先判断水泥的新鲜程度、温度及湿度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另外,检测时还要注意监测pH值、密度、含固量、净浆流动度等信息。

2.4水的检测处理

现阶段的工程项目采用水源多为自来水以及饮用水。如果施工区域条件有限,缺乏上述两种水源,可以先对水进行处理。但是在实际的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严禁使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拌合。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进入到混凝土材料中,会导致其含硫量超标,由此可见,只有保证了水的质量,才能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同时,在材料的检验和分析中,也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方案,如果出现问题,就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处理,避免对钢筋产生腐蚀作用。

3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综合质量控制方法

3.1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有效控制

要严格按照配比标准制作混凝土,采用普通混合土拌合物的性能试验方式开展配比工作。杜绝一味地按照经验确定比例,配比时要符合经济性和合理性的规定。通常情况下含水量、配合比与设计时数据不会绝对保持一致,因此,在开展混凝土的掺和工作时,要准确确定砂石含水量,根据实际结果确定合适的材料用量以及配合比。

3.2人为因素的合理管理

针对人为因素的管理和控制是建筑混凝土原材料管理工作的关键之处,特别是在混凝土材料的配制工作中,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质量能够有效检验施工单位技术人员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由此可见,相关的施工单位要重视人为因素在施工混凝土材料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健全工作计划,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加强对员工的管理,以保证施工单位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工程项目建设目标。首先,要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体系,借此来有效提升施工技术人员的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要制订一套完整的教育训练计划,定期开展对施工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让技术工人和建筑工人能够熟练地掌握各项工作技能,并能够熟练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尤其是在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上,更要对检验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和需要科学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从而提高工作的整体效率。

3.3积极推动检测技术革新

随着近年来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都充分引入了信息化技术,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下市场对其的实际需求。建筑工程作为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之一,相关工作人员在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传统的检测技术进行不断创新与改进,充分发挥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优势,提高混凝土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充分发挥出其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应用中国传统的混凝土检测技术进行检测,不但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及人力资源,还无法保证最终检测质量。比如在检测已固化的混凝土部件时,如果采用钻芯法或回弹法则会对其造成损坏,如果后期对其进行二次浇筑,会增加不必要的施工成本,检查混凝土部件质量时,如果采用超声波检测方法则会对其原料的质量及钢筋质量都造成一定影响。

4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工作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基于此,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深刻意识到混凝土材料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对其质量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混凝土原材料中存在的各类质量问题,从根本上提升材料的使用质量和水平,改善目前的工程施工建设现状,打破传统工作的局限,实现对工程项目质量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参考文献:

[1]钟剑荣.建筑混凝土原材料检测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1(18):159-160.

[2]薛侨客.建筑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及管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1(15):131-132.

[3]杨兆鹏,马森虹,董世娟.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混凝土检测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7):135-136.

[4]赵翠.高速公路混凝土材料检测技术及应用探索[J].交通世界,2021(1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