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行带来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分析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行带来的影响

仇雷蕾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乐县供电公司 河南濮阳 457400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水准的持续提高,人们对电网的应用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与此同时,我们国家对电力单位也提出了集约化以及标准化的运转标准,大多数供电单位在变电运转的有关管控方式上实现了调控一体化的革新,对电网的运转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电网运行;影响

前言: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飞速进展,人们对电网的运转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以往的变电管控以及运转模式已经无法充分的满足时代进展的要求。更不利于智能电网的创设,随着我们国家对电网创设的更高规范落实,调控一体化的变电运转管控方式已经成为了电网创设进展的定然趋向。

1、现时期我们国家电网运转管控的基本状况

1.1常规站变电运转管控方式

常规站变电运转管控方式的工作开展对主控室的主要需求就是必须要有二十四小时的值班监视,并且必须要有多个工作组的建立,这种管控方式的关键特征就是可以提高变电站工作管控人员的职业素养,并且能够达到非常高的反应速度,但是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需要依靠大量的人力资源支撑,并且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是伴随着变电站规模的持续扩大而逐渐增多的。

1.2监控中心变电运转管控方式

监控中心变电运转管控方式的进行需要首先具有集中监控中心的构建,对于站区管控人员的工作进行更为统一的组织,并且依照不同类别的站区安排不同的操控团队。在这种变电管控方式当中,操控团队主要具有三种操控模式,这三种操控模式分别为:监控管控分设化的操控模式对于人力资源没有非常高的依靠性,较为适用在创设规模在中等层级的变电站;监控管控一体化的操控模式虽然可以与现时期的电网运转方式兼容,但是仍旧需要依靠大量的人力资源支撑;监控管控的区域化操控模式可以对人力资源进行充分的应用,然而与现时期的电网运转方式比较,兼容性非常的差。

1.3操控團队分设变电管控方式

操控团队分设变电管控方式的进行需要得到统一的操控中心支撑,在操控中心的管控人员需要具有明确的职责划分以及岗位划分,操控中心管控人员的工作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开展工作过程当中的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伴随着变电站的规模不断增大会发生数据传递速度减慢的状况,无法进一步的对突发性事件进行处理。

2、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转带来的影响

在现时期的电网运转管控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如变电集控等一部分较为落后的管控方式,不仅需要得到大量的人力资源支撑,并且还无法得到相对而言较高的资源运用率,难以充分的满足新时代背景之下人们对电网进展的更高要求,而伴随着电网运转的自动化调控技术的逐渐完善,对于电网运转的有关管控办法必须进行转变,创建健全的电网监视管控调控体系,实现电网监视管控工作以及调控工作的高效结合,使得电网的运转更加顺应新时代的进展需求,是智能化电网运转调控的主要内容。

2.1转变了以往较为传统的电网运转管控方式

在现时期的电网运转管控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如变电集控等一部分较为落后的管控方式,承担了监控、集控站以及变电站的全部职责,需要依靠大量人力资源的支撑,并且难以得到非常高的应用效率,常常会出现集控站工作配置非常不均的状况。这种较为落后的电网管控方式,非常明显已经难以顺应新时代背景之下对电网进展的进一步要求。另一个方面,伴随着我们国家电网创设规模的持续增大,相关的技术水准以及管控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新的电网运转管控方式是定然的进展趋向。因此,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方式的实施,首先是顺应新时代的电网进展需求的,其次,在这种管控方式下,建立健全的调控中心管控体系,可以进一步的实现与监控中心的一体化管控,完成非常紧迫状况之下的远程操控,电网监控以及调控的职责也得到了非常明确的规定。电网运转维护团队的关键工作职责是监视电网的运转状况、分解调控指令以及操控变电站倒闸,通过与调控中心的有效协调以及紧密配合,在各尽其职的前提下完成了对电网运转的有效管控。

2.2进一步的提高电网运转管控的工作效率

电网的运转管控实施一体化智能调控方式,能够同一时间完成对电网数据信息的处理以及获得操控,这样一来进一步的减少了调控人员误判电网数据的行为,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处理电网运转故障的时间。与此同时,智能化调控一体化方式还能够进一步的实现零距离电网数据信息的传输。举个例子说明,如若变电运转管控相关工作人员正在实施一项调控命令的执行。在没有进行智能化电网调控一体化的管控方式以前,主要选取的工作流程是在调控工作与现场监控之间完成多次重复的电网数据传输,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运转中心、调控中心以及监控中心等各个机构变电站的相关人员共同协助完成。监控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对获得到的情报以及汇报进行解析之后对监控中心进行下达命令,接下来监控中心获得到命令再对维修养护团队下达操控命令,最后运转维护团队再执行现场的操控养护以及维修。这种类型的工作流程不但是对人力资源非常严重的浪费,同时还一定程度的提高了电网运转故障维修的时间,非常不利于电网运转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维修。当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方式运用以后,进一步的对故障维修操控流程进行了改进,进一步的实现了运转管控部门的高效结合,使得调控机构与监控机构能够在一个场地内进行工作,并且进一步的实现了电网数据的飞速传输,极大程度的减少了对电网运转故障进行维修的时间,有效的提高了电网运转管控的工作水准以及工作效率。另一个方面,为了能够有效的减少专业壁垒对进一步工作的约束,在班组与班组之间进一步的开展互带互帮学习工作,监控以及调控的同台工作能够进一步的完善各个机构之间的数据沟通,对于机构管控能力是极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更加顺应电网运转管控高效进展的需求。

4、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实施虽然为电网运行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在未来继续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注意系统的升级改造,电网运行管理的过程中会在调度中心积累大量的信息资源,如何有效的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处理是调控一体化建设的重点问题因此,对于实施调控一体化的电网施工单位,必须进行有效的信息分层处理,形成更加明确的信息分级以及更加清晰的信息名称。二是注意结构的配置优化在电网运行中实施智能一体化调控,需要对岗位工作人员进行科学的规划设置,达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在这一方面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明确系统机构,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设置合理的工作岗位同时对于配网智能化的实现,相应的配网自动化设备是不可缺少的,这也是建设智能电网的基拙,但仄现阶段的电网发展来看,对于配网自动化实施的相关调控还不能满足电网运行的需要,所以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提升。

结语:在电网的运转管控当中,实现智能调控一体化,能够对电网的运转状况进行实施的监视并可以对事故进行高效的辨识,第一时间做出事故预警,并且还能够在非常紧迫的情况下进行控制的高效协调,进一步的实现自动化的智能操控、监控功能等一体化以及综合维修养护功能,进一步的提高电网运转管控工作的效率以及从业人员的素养,更好的顺应时代进展的更高要求,推进智能电网的创设进程。

参考文献:

[1]魏华跃.基于调控一体化的智能电网运行管理技术探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6):239-240.

[2]闫卫国,蒋菱,徐青山.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系统及技术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8,30(02):144-150.

[3]梁雅莉,赵喜兰,马青,张玲歌,王应宇.电网调控一体化全维度培训仿真系统研究[J].机电信息,2018(03):120-121.

[4]谭晓英.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0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