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校儿科护理学教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校儿科护理学教学分析

孙亚娟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湖北宜昌 443003

摘要:高校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儿科护理学包括小儿健康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等多个方面。高校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还要兼顾儿科护理实践,这样才能适应今后的工作。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儿科护理理论知识,还要使学生有人文关怀,爱护关心幼儿,能够感同身受的治疗患儿,成为一名负责人的医护工作者。思政视角下的儿科护理学,是一门有职业道德的课程,高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影响到儿科护理学的发展。

关键词:思政视角;高校;儿科护理;教育模式

    儿科护理是一门繁忙并且充满细节的学问,患儿经常会哭闹,这就非常考验学生的耐心,磨练学生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也是儿科护理教学的重点。要避免学生因为患儿的不配合治疗而产生厌烦情绪,导致学生不能做出准确的治疗判断,造成工作态度不端正。教师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要结合思政理念,使学生道德素养显著提高,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德行兼备的儿科医生,在工作中可以尽职尽责的付出辛劳的汗水,为儿科护理学做出卓越的贡献。

一、发挥教师模范作用,引领学生正确学习

    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以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将扎实的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怀着仁爱之心进行教学,使学生也能像教师一样心怀仁德,以高尚的医德救治患儿。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要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言行举止展现个人魅力,用自己的高尚的人格用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赞赏,与学生和谐相处,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坚守在教育学生的岗位上,注重学生道德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使学生懂得感恩,有精湛医术的同时,保持一颗仁爱之心。学生的思想觉悟与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儿科护理主要针对幼儿展开,幼儿免疫力弱,主动配合医生的能力差,所以儿科护理的难度很高。儿科护理学生是儿科护理学发展的希望,学生的思想觉悟深度和专业技能水平对护理效果的影响很大。高校思政课是儿科护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主要因素,思想高度决定一个人达到成就的高度,儿科护理学生在学好技能的同时,要进净化自身思想,成为一名有良知的医务工作者。

二、结合思政内容教学,提高教学深度

    教师要通过调研和观察,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模式,将思政内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而达到预定教学目标。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包容和理解,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一个有耐心有责任感的儿科医生。在护理儿童的过程中,能够理解并与患儿亲切的沟通,能够专业准确的救治患儿。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结合思政内容,使学生有家国情怀,能够关爱生命,激发学生终生奋斗的信念。使学生以严谨科学的态度,用爱心去帮助患儿,有一颗感恩的心。教师赋予学生能力的同时,要强化学生分析患者病情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随机应变,灵活的进行思考,更好的救助患儿。教师要在课堂开始前,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思政三分钟,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觉悟。教师要与学生协同学习,加强课堂上与学生的配合和交流,让每一节课都焕发生机,育人的同时加强育德,发挥教师亲和力,将思政做为课堂中心环节。

三、开展小组互助,培养团队精神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合理进行分组。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布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案例研讨分析。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互助成长。其次教师要确定每一个小组的组长,让组长带动和监督对应组员的学习,让优秀学生带动成绩一般的学生,在学习趣味性提升的同时,还发挥了团队的作用。教师也要进行有效的监督,避免一部分学生浑水摸鱼,在课堂上偷懒,使学生在课堂中都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儿科护理学是一个充满爱的学科,教师要加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培养学生对患儿的共情能力,能够站在患者家属的角度看待问题,敬畏生命并用良好的态度服务患者,让患者体会到生命的温暖1。课堂思政是护理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不可分割,学生的素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一半,生命来之不易,教师要通过教导,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对待患儿要用心呵护,细致入微的照顾好患者,成为一名博爱奉献的儿科护理医生。

四、整理儿科护理案例,在案例中学到知识

教师在课程开始前,要多梳理教学案例,只讲理论课堂会非常枯燥,教师要对临床儿科病房进行考察,或者借助网络查阅儿科护理案例。与医护人员进行合理的沟通,并多了解患者家属的心情,站在患者角度看问题,更加理解患者的痛苦,才能更好的教导学生治愈患儿。在课程中每天安排几个案例,尽早让学生了解儿科护理学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儿科护理学是救助生命的高尚职业。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因为自己的临床判断与患者生命挂钩,学生必须要有严谨的医学态度,不仅医术要精湛,而且要有一颗保护弱者的心。在幼儿临床医学中,以细心和爱心治愈患儿,认识到孩子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用专业知识保障每一个家庭的完整,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从事的职业是非常光荣和高尚的。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思政课程和专业技能双管齐下,培养德行和才华兼备的高素质医务工作者,使需要帮助的患者能够恢复健康。

五、通过情景实践化,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教师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中多拿一些道具,让学生学习救助患儿的实际操作技巧。可以通过情景化教学,利用电子白板放映临床救助患儿的视频,教师通过给学生示范如何进行儿科护理,然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在考察过程中,及时帮助操作不当的学生纠正错误。模拟真实的儿科护理过程,让课堂教学更符合实际,使学生换位思考,理解患儿的痛苦,设身处地的帮助患儿,使患儿早日恢复健康。教师教学的课堂内容难度不能太高,儿科护理学是偏实践的一门学科,教师布置课堂教学问题后,对学生实际操作严格把关,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儿科护理学的一些基本操作,提前适应工作内容2。实践教学要与理论完美融合,把能力作为基础,将品德作为核心,在这双方面的驱动下,使学生成为一个对工作有热情,对自己能力有信心的医护人员。学校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学生作为志愿者,可以提前体验将来的工作内容,可以让学生去医院义诊,或者组织学生参加儿科护理知识竞赛,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和本领。

结束语

   高校儿科护理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是教师实现立德树人的基础,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道德意识,可以保障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培养高素质的儿科护理学人才。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结合临床特点,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儿科护理时的困难,帮助学生度过学习瓶颈期。促进学生心理生理两方面健康发展,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长久并坚定的守住初心,使儿科护理学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进步,为患儿带来福音,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张菊仙,李宗蔓. 高校《儿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J]. 文存阅刊,2021(15):115-116.

[2]陆金裕,王孟清,罗银河.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儿科护理学教学的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