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的“黄金4分钟”

/ 2

心脏骤停的“黄金4分钟”

干梦琳

四川省仁寿县人民医院 四川眉山  620500

心脏骤停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现象,可能在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易于发生,如果未能及时施救,则很容易引发生命危险。医学上常有心脏骤停黄金4分钟的说法,越快施救就越容易增加成功率。那么针对心脏骤停患者,应如何开展急救措施呢?

         

1 为何会发生心脏骤停?

    第一,心脏疾病,冠状动脉粥样氧化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心房粘液瘤、二尖瓣脱垂、急性心脏填塞症、急性心肌炎、球瓣样血栓、先天性耳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均为可能引发心脏骤停的心血管疾病。

    第二,大血管病变。颅内出血、主动脉夹层瘤、主动肿瘤破裂、肺动脉栓塞宫外孕破裂、溃疡病出血、自发性脾破裂引发的内出血,也有可能导致心跳骤停。

    第三,呼吸道疾病。包括哮喘持续状态、脊髓灰白质炎、多发性神经根炎、急性呼吸麻痹、喉头痉挛或呼吸道存在吸入异物等。

    第四,体内酸碱平衡被打破,电解质紊乱。包括酸中毒、低血钙、高血钙、高血钾、低血钾等疾病。

    第五,中毒或过敏反应。包括维拉帕米、普萘洛尔、普鲁卡因酰胺、奎尼丁和洋地黄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中毒,也包括灭虫宁、氯化奎宁、吐根素和酒石酸锑钾等抗寄生虫药物中毒。若患者存在血清制剂、链霉素或青霉素的过敏现象,同样也可能导致心跳骤停。

2 引发心脏骤停的因素

    第一,运动因素。很多平时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平时并没有运动习惯,一旦剧烈运动之后,身体就会不堪重负,就会容易头晕眼花的现象,导致心脏骤停。第二,应激因素。急火攻心是导致患者心脏骤停的重要因素。如果患者平时喜怒无常,心态难以保持平和,就会令心脏负担急剧增加,无法维持患者正常心脏供氧量,进而引发心脏骤停。第三,药物因素。一些患者如果应用过抗精神类或抗癫痫类药物,对心肌产生较大损伤,进而导致心脏骤停。第四,如果患者生活习惯较差。例如患者平时有吸烟或酗酒的习惯,极有增加心血管的黏稠度。此外,若患者长期工作或生活压力较大,可能会有连续熬夜的现象,导致作息不规律,身体机能同样容易受到重大影响。若患者生活经历巨变,大起大落,导致精神状态较差,心力交瘁,同样会令心脏出现不堪重负的现象。第五,如果患者经历创伤,或者存在休克、溺水、中毒等现象,也有一定概率导致心脏骤停。

3 心脏骤停有哪些症状?

    心脏骤停,顾名思义,就是会在短时间内骤然发作,且基于不同阶段,可能在症状上体现出一定差异。首先是心脏骤停的发病阶段,该阶段通常指的是心血管状态急剧变化,但是到心脏骤停发生之前,通常时间不等,一瞬间到60分钟之内皆有可能。鉴于病因差异,患者发病临床症状,也有一定不同。通常包括剧烈心绞痛、头晕目眩、持续心动过速等症状,此外,患者可能存在胸部压榨性疼痛、突然心悸表现,也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气息加快的现象。

    在患者心脏骤停期间,患者自身会丧失意识,无法监测到心音,也无法感受到脉搏,血压也难以监测到。观察患者面色,可发现患者最开始面色苍白,最后转为发绀。究其原因,是因为患者缺氧,导致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急剧增加,进而改变黏膜和皮肤的颜色,通常呈青紫色。一些患者可能出现抽搐现象,尽管时间较短,但是依然需要引起重视。患者可能合并周身肌肉酸软,嘴歪眼斜的症状,在心脏骤停后的10秒钟更易发生。一些患者可能呈现断续呼吸的现象,像平时叹息一样,之后会出现停止现象,通常在心脏停搏之后的半分钟内易于发生。在心脏停搏之后的半分钟至一分钟之内,患者可能出现瞳孔散开的现象,同样需要注意。

    那么心脏骤停有什么危害呢?临床研究显示,心脏骤停可能引发大脑损伤、脏器衰竭或心源性猝死等并发症。大脑损伤,心脏骤停之后,人体的血液供应就会受到影响,对脑部正常供血的影响不言而喻,患者自然会引发肌痉挛、全身抽搐和昏迷等症状,导致脑死亡。多脏器衰竭,是因为心脏泵血活动停止之后,全身不同系统也会出现障碍,中断全身系统正常循环,影响肾脏和肝脏器官的正常血液循环,导致多脏器衰竭。另外,心脏骤停会显著降低心排血量,甚至直接减少到零,令心脏骤停症状更加严重。

4 心脏骤停应如何开展急救?

心脏骤停的急救,是保证患者转危为安、脱离危险的重要措施,临床一直都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相关资料也表明,延迟若超过1分钟,成功率就会降低10%,对于患者而言,多出一分钟甚至数秒,就会增加一分治疗成功的希望。因此,一旦遇到有人心肺骤停的情况,除了应当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也不应当坐以待毙,而是应当迅速通过急救措施,令患者脱离危险。针对生活中突发心脏骤停的患者,每个人都应当简单学习心肺复苏的方法,进而使患者快速转危为安。生活中,如果遇到有人突然晕倒,首先应当将患者转移至通风环境中,明确现场安全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拍打患者,对患者叫喊,使患者尽量苏醒。观察患者胸口是否存在起伏现象,如果患者呼吸停止,对于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则基本可判断患者存在心脏骤停的表现,即需要开始准备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时应令患者保持仰卧姿势,保证患者气道的开放,同时对患者气道中是否存在异物情况进行检查,并将双手叠放在一起,向患者乳中位置按压下去。施救者需要将手腕和关节伸直,通过身体重力作用竖直按压,保持每分钟超过100次。按压过后,需要为患者做人工呼吸,令患者头部向后方仰,将气道打开,避免患者气道受阻,同时将患者鼻孔捏住,将口唇封住。施救者深吸空气之后,将空气吹向患者口腔中,速率不能太快,保持每分钟13次左右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应当交替进行,直到患者苏醒,后续不能轻易停止复苏。

5 心脏骤停如何预防?

    心脏骤停尽管发生时难以预料,但是平时也可以加以预防,对于普通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具体而言,首先,应当每天保持一定运动量,避免久坐,影响机体外周血液循环,引发健康风险。其次,平时应当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防止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肌梗死。另外,应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定期进行体检,查出自身患何种疾病。最后,应保证内心心态平和,凡事看开一些,在生活中避免钻入思维死角,或者钻牛角尖,正确看待生活事宜。若负性情绪过重,则只会增加心脏负荷,进而增加心脏骤停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