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肤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过敏性皮肤病的中医治疗研究

张贺伟

西平县中医院    河南省驻马店    463900

摘要: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四弯风”“奶藓”“湿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该病与机体免疫功能、遗传基因、皮肤屏障等因素相关,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此病病程长、易反复,严重影响人们生产生活。中医药防治AD历史悠久、疗效突出,临床实践经验丰富,随着社会发展运用传统中医药治疗AD的研究不断深入。依托中医药外治优势对现有中药外治AD疗法进行总结,发现中药湿敷、药浴、凝胶、膏剂等传统外治疗法安全有效。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AD);中医药;辨证论治;皮肤病

前言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面部、肢端、眼睑、手足背等皮疹并伴剧烈瘙痒的症状。据调查显示[1-2],该病全球儿童患病率为15%~30%,成人为2%~10%,过去30年,我国1~7岁儿童患病率达到12.94%,1~12月婴儿更是高达30.48%,随着环境污染加重及精神压力增大AD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1中医皮肤科本体优势

1.1皮肤为联系人体内外的“域”

在皮肤病发病方面,受明清时期“本于内而形诸外”思想的影响,中医学多重视内在因素的变化导致外在皮肤病的发生,相对轻视了外在的场(自然界)对人体的影响。内外因素共同导致疾病(包括皮肤疾病)的发生,但把外因单纯的局限在六淫为患、刀戈所伤,相应治法中给予祛风、散寒、解暑、除湿、润燥、降火的药物体现以及外科对症处理是不够的,不符合天地与人相应的大宇宙观。例如各朝各代之瘟疫发作,而非单纯的内因能够阐释。中医古哲学认为人体由气所化生,宋·周敦颐《太极图说》云:“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指阴阳二气相合而化生人与万物。人与自然界场之间存在第3个“场”,这个场的体现可以是人身周围的气场,其是一种感觉而不能视见,如空气一样不能否认其存在,而唯物理论认识其体现则是人之皮肤这个相对人与自然界较小的有所界定范围的“域”(域不同于场,场的边界泛泛,域多有明确界限,非指社会学的场域理论)。

2.2现象学与中医皮肤科的契合

皮肤疾病多数肉眼可见,较为直观。中医皮肤科医师对皮肤的各种表现,进行基本有序的分类,司外揣内,分析各种皮损的内外致病因素。因此,中医皮肤科除了传统的辨证理论体系外,还有其自有的特色辨证方法就是“皮疹”辨证,相较于其他中医内科疾病的证候整理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对于皮肤本体及内外致病因素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得出结论的东方现象学的实际体现,也是皮肤本体特点而应生的优势体现。

2特应性皮炎病因病机

查询古代中医文献发现并无特应性皮炎之名,根据AD疾病的特征发现其与中医古籍记载的“浸淫疮”“湿疮”“奶癣”“四弯风”相似,后世医家多称之为“奶癣”“四弯风”。《诸病源候论·浸淫疮候》曰:“小儿五脏有热,熏发皮肤,外为风湿所折,湿热相搏身体……故谓之浸淫疮也”。该记载与婴儿期AD症状特征相吻合,体现了脏腑失和,湿热相搏是其主要病因。《外科正宗》曰:“奶癣,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睡卧不安,搔痒不绝。”揭示了先天禀赋不耐或饮食不节导致脾虚胃热,母体遗热于胎儿是AD发病的内因,也是古代中医较早认识到AD与遗传有关。《医宗金鉴·血风疮》载:“血风疮,形如粟米,搔痒无度,抓破时,津脂水浸淫成片,令人烦躁、口渴、搔痒,日轻夜甚。”表明风邪侵袭腠理日久耗血生火致皮肤瘙痒无度是AD的病因之一。“四弯风”出自清代医家吴谦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四弯风……搔破津水,形如湿癣。”该记载被认为最符合AD的症状,进一步揭示了风邪袭入腠理,耗伤阴液为AD的外因。

3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药治疗

3.1经典名方

经典名方玉屏风散、除湿胃苓汤、参苓白术散、当归饮子等方药简效专常被用作治疗AD的基础方,临床治疗以此为基础随症加减,每获良效。AD发病初期瘙痒无度,津脂水浸淫成片,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这一理论,将清热祛湿、疏风止痒作为初期治疗原则,临床常用龙胆泻肝汤清热利湿;黄连解毒汤清热燥湿,消风散祛风止痒等,此类方剂往往临床疗效突出,安全可靠。湿邪是AD致病的重要因素,而脾虚是AD之本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湿。临床从脾虚论治倍受推崇,用方如除湿胃苓汤健脾益气、淡渗利湿,临床疗效确切。AD久病迁延耗伤阴血或脾虚生化之源不足,致血虚生风化燥,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这一治则,治宜健脾养血,祛风润燥,临床常用增液汤滋阴凉血;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当归饮子养血润燥;用当归饮子联合火针治疗AD患者30例,4周后患者AD积分指数(SCORAD)明显改善,总体有效率96.67%,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有关。综上所述,中医经典方剂大致通过清热、祛湿、健脾、养血、疏风等治法贯穿AD治疗过程。

3.2自拟方

经典名方疗效确切,后世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运用自拟方治疗AD,同样获得良好的疗效。黄尧洲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创制龙牡汤(生龙骨、煅牡蛎、骨碎补、地肤子、连翘、地肤子)治疗湿热蕴结型AD患者,发现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健脾养血治疗AD是赵炳南提倡的治疗法则,自拟健脾润肤汤(党参、茯苓、苍术、白术、当归、生地黄、丹参、鸡血藤、赤芍、白芍、陈皮)临床口服治疗AD安全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提高皮肤含脂量,同时降低促炎因子IL-4,IL-17,TNF-α的表达从而改善皮肤屏障功能,促进皮肤修复降低皮损。

3.3中成药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现代技术制备而成。其疗效确切,便于服用,易于接受,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多种剂型的中成药治疗AD进行研究报道。润燥止痒胶囊具有养血滋阴祛风、止痒功效,常用于治疗难治愈性皮肤病,研究发现润燥止痒胶囊联合NB-UVB照射能有效缓解瘙痒等症状,增加皮肤屏障功能,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和愈合。此外,丸剂易于消化吸收,优于其他口服剂型,且便于保存携带,具有保质期长,老少皆宜等特点,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结束语

中医药治疗AD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系统化,综合性治疗,运用现代先进科技手段促进中药透皮技术的研究,使中医药更好的造福患者。

参考文献:

[1]林欢儿,李孜怡,彭静,等.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11):29-32.

[2]于琴,左永杰,刘红霞.特应性皮炎外治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8,36(2):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