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联合高压氧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纳洛酮联合高压氧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的应用

王锐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  四川成都  610200

摘要:目的 探讨纳洛酮、高压氧联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61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一氧化氮、丙二醛水平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升高,研究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一氧化氮、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有关。

关键词:纳洛酮;高压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症之一,该病可造成全身多系统功能损伤[1]。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导致血红蛋白的运输氧能力下降,诱使人体内缺氧,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目前临床对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多以综合抢救为主,但此种方法治疗患者清醒时间较长,难以快速的脱离危险,因此需探索其他治疗手段。纳洛酮目前已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休克、昏迷等的治疗,疗效确切[2]。因此本研究拟采用高压氧、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探讨其治疗疗效。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61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纳入标准:(1)明确的一氧化碳中毒症状;(2)发病后12 h内入院。排除标准:(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2)糖尿病昏迷或脑外伤、低血糖昏迷;(3)对治疗药物过敏或存在禁忌症。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30)。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51.62±6.18)岁。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0.94±6.3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参数设置为:总时间为90 min,升压20 min,稳定50 min,减压20 min。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合用纳洛酮治疗,轻度患者纳洛酮(0.4 mg)静脉滴注,中度患者0.8 mg静脉滴注,重度患者1.2 mg静脉滴注,均与500 mL 5%葡萄糖混合后滴注。

1.3  观察指标

采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空腹静脉血 5mL,离心分离上层血清,置于-20℃冰箱。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一氧化氮水平;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

疗效评价: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正常,意识清楚为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生命体征正常,意识清晰为显效;患者症状有所缓解,意识逐渐清晰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缓解或加重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的患者基线资料、症状评分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高于对照组(70.00%,χ2=3.985,P=0.046)。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31

16(51.61)

9(29.03)

3(9.68)

3(9.68)

28(90.32)

对照组

30

8(26.67)

10(33.33)

3(10.00)

9(30.00)

21(7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水平

治疗后两组一氧化氮、丙二醛水平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升高,研究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

2 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水平

组别

n

一氧化氮(μmol/L)

丙二醛(nmol/L)

超氧化物歧化酶(IU/mL)

研究组

31

70.79±10.75

52.64±9.47

5.96±1.06

3.51±0.79

62.18±11.25

84.02±13.77

对照组

30

71.42±11.23

60.61±9.70

5.91±1.10

4.24±0.85

61.60±11.08

75.31±12.84

t

0.224

3.247

0.181

3.476

0.203

2.553

P

0.824

0.002

0.857

0.001

0.840

0.013

3  讨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常见的有害气体中毒,尤以冬季多发。一氧化碳中毒后临床长表现为头晕耳鸣,严重时可引起肺水肿、休克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一氧化碳中毒后患者恢复清醒的时间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因此临床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诊作为重点研究。高压氧为临床常用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治疗的手段,其可迅速提高体内氧分压,并纠正组织细胞的缺氧状态。但有研究

[3]指出,高压氧无法减少脑组织内部自由基数量,易导致进一步的损伤。有研究[4]指出,纳洛酮对于休克、昏迷患者的清醒疗效突出,可加快患者意识恢复,并可达到细胞保护效果。因此笔者采用高压氧、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探讨治疗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表明联用纳洛酮有助于患者意识恢复及控制症状,其原因可能为纳洛酮可解除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加快患者苏醒,同时纳洛酮可减轻脑水肿,降低脑内自由基水平,避免脑进一步损伤。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机体急性缺氧,诱发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一氧化氮是血管活性物质,可对抗活性氧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代偿性升高,丙二醛水平越高表示氧化应激反应越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体内清除氧自由基的物质[5]。笔者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一氧化氮、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结果发现治疗后两组一氧化氮、丙二醛水平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升高,表明联用纳洛酮可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笔者推测纳洛酮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及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为降低一氧化氮、丙二醛水平,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

综上所述,高压氧、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一氧化氮、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有关。

参考文献

[1]景建军, 张振贵, 俞作发, 等. 炎症因子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15):1-3.

[2]李灰灰, 张吾民.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J]. 华夏医学, 2019,32(1):43-46.

[3]葛丽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3):56,58.

[4]王心怡. 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效果评价[J]. 中国处方药, 2019,17(9):90-91.

[5]张海荣.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4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