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藏阿里地区循环农业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3

关于西藏阿里地区循环农业的研究

麻仕海     ,白玛格桑   ,林展宏  ,格桑达瓦

西藏阿里地区农业农村局,859000

摘 要:发展循环型农业是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文章对其概念、内涵进行了梳理旨在把循环农业的思想更充分地应用在实际生产中。发展循环农业是解决西藏高原现代农业发展瓶颈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1-3]。本研究以实地调研、查阅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等方法,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对西藏阿里地区沿、沿边县不同生态发展区循环农业概况进行调查梳理,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4],综合分析了循环农业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和作用。同时,结合阿里地区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实际,研究和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来指导农业生产,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农业,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是阿里循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循环农业;阿里地区;乡村振兴生态农业

西藏作为国家“两屏、两地、一通道、一前沿”[10],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和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同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敌对势力、分裂势力斗争的前沿。西藏高原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既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生态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西藏耕地肥力水平不高、农田生态系统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发展循环农业对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和西藏自治区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5-6]

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西部,青藏高原西南部,是西藏乃至全国面向南亚开放的桥头堡、是国家安全屏障的西部战略要地、是冈底斯国际旅游合作区、是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区域、是国家重要矿产资源的储备基地、是西部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和高原特色牧业生产基地,东西长约700公里,南北宽约680公里,东与那曲地区相连,东南与日喀则市接壤,北与新疆喀什、和田地区相邻,西南与克什米尔地区及印度、尼泊尔等国毗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称作世界屋脊的屋脊”“高原上的高原。阿里境内山系众多,素有万山之祖、万水之源之称,著名的冈仁波齐峰被许多宗教教派共同奉为神山。此外,玛旁雍措圣湖、古格王国遗址、札达土林、班公湖是具有不可复制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阿里地区共设7个县,即普兰县、札达县、噶尔县、日土县、改则县、革吉县、措勤县,辖37个乡镇、145个行政村(居),居住着藏、汉、蒙、回、维等34个民族全地区草原面积约4亿亩,占总面积的87%,实际可利用草原2.8亿亩,共有耕地3.6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55亩,主要种植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等。全地区林地面积10万亩,主要分布在普兰、札达、日土县。阿里地区有丰富的盐、硼、铅、芒硝、铬、锌、金、银、铯、水晶石、大理石、花岗石、玉石等矿藏,其中盐、硼已形成一定的开采规模。阿里有较好的水能、太阳能、地热风能资源。有著名的狮泉河、孔雀河、马泉河、象泉河等,在境内流域面积6万平方公里,地热遍布全区。至2020年底,地区总人口12.86万人生产总值完成70.67亿元、同比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18亿元,同比增长1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26亿元,同比下降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7万元、同比增长9.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65元、同比增长12.6%[7-8]

1.循环农业的概念与发展

关于对循环农业的定义,可谓百家争鸣,目前还没有较明确、统一的结论,循环农业的理论来源于循环经济理论与农业结合后的发展进程。随着时间的发展,通过与生态学、经济学等理论的结合,逐步成为了一个较为独立的思想理论体系。20世纪6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首次提出了循环经济理论。起初只是一种理念上的循环设想,后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断探索实践和充实完善,基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循环经济强调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3R原则。循环经济指具备合理性和规范性的资源应用模式,即在充分尊重自然发展规循环经济,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会的经济活动[9]

2.循环农业的内涵归纳

当前,学术界对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概念定义较多,基本形成了统一的概念,但循环农业这一概念的定义鲜少,大多数人将循环农业与生态循环农业混为一谈认为是同一个概念,个别学者也提出过一些观点,冯富帅认为循环农业就是一种结合生态发展理论的实践,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托,引入循环经济的技术,推动各种资源在农业上得到更加科学的、可持续的应用和分配杨群义认为循环农业是以生态学原理及其规律为指导,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按照循环模式进行生产的农业

。李娟认为循环农业,就是在优异的生态环境下开展农业生产,达到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从而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使农业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李汉杰认为循环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按照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可控制化”为原则,以投入产出最大化、可再生资源高效循环化、有害物质排放最小化为目标,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具有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和资源循环、生产绿色 等优势邓进利认为,现代循环农业是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利用物种多样化微生物科技的核心技术在农林牧副渔多模块间形成整体生态链的良性循环,力求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优化产业结构,节约农业资源,提高产出效果,打造新型的多层次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同时,因地制宜,依托当地生态资源, 搭建独立成熟的单一或多种复合农业模块 的经营方式,充分利用我国地大物博的优势, 既根植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改善,又跨区域调配资源,形成现代循环农业[10]

2.阿里地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分析

2.1清洁酿酒型生态循环模

青稞—青稞酒—牛

图1:清洁酿酒型生态循环模式

清洁酿酒型生态循环模式主要是以阿里地区普兰县细德村绿色种植青稞清洁酿酒为代表的生态循环模式。如图1,该模式是在独特的地理环境种植白青稞用于特殊工艺酿普兰青稞酒,青稞酒酿制过程中产生的酒作为牛食用饲料,牛所产生的粪便大部分晾晒作为当地村民的燃料,小部分还田。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清洁化、多层次、全循环。

2.2废弃物加工有机肥生态循环模式

动物粪便、秸秆—有机肥—种植业废弃物

图2:废弃物加工有机肥生态循环模式

加工有机肥生态循环模式主要是以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动物粪便、园林废弃物和餐厨垃圾为主要原材料,如图2,采用高温堆肥膜发酵工艺生产加工高质高效有机肥再将有机肥用于种植业,以此来实现农林业废弃物的再循环和再利用,进而实现绿色、生态、环保、高效生产,提高经济效益。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多级多利用。

3.循环农业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分析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循环农业在乡村振兴中到底扮演了什么的角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以细德村的事实为例进行简要综合分析评价细德村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南部,孔雀河(马甲藏布)右岸,北邻赤德村。高原寒冷气候。是ー个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的行政村,全村3组142户586人,因其盛产的阿里青稞酒清冽甘甜、回味绵长而享誉区内外阿里青稞酿酒技法,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细德村出产的纯净青稞为原料,汲取有西藏神山之王尊称的冈仁波齐山的天然雪融水,用心酿造,终成天赐琼浆。藏酿传说是世界上唯一的地处海拔最高的青稞酒厂,故被藏地人民誉为离太阳最近的美酒

3.1产业兴旺

为扩大阿里青稞酒的商业品牌、增强产业发展、拓宽群众致富渠道,普兰县借力游第三极峡谷 看古象雄文化的机遇,打造塔尔钦国际旅游小镇(神山圣湖冈仁波齐、玛旁雍措)、成立幸福兴巴股份有限公司、西德青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2019)、西藏阿里藏酿青稞酒业有限公司、西藏岗仁布齐转山旅游服务公司,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进一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推动由单一的生产、销售向加工、储运、供应等多领域延伸。2011年青稞酒及其酿造技术被评为中国三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普兰县西德白糌粑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细德村青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2020年公司纯利润为14万元,给村里集体分红了万元,吸纳了5名专业性工人。

3.2生态宜居

德村以建设历史记忆、有地域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在大力发展青稞制品产业的同时,制订村庄发展规划,在保持原有自然历史风貌基础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村民打造农家乐,发展村集体商品房建设,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搭建了2处环保封闭式的垃圾收集,建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并安排保洁员负责村内卫生保洁和公用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的管护,大力开展厕所革命,实施人畜分离改造工程,村容村貌整治有效提升,村庄环境进一步美化,对外形象进一步提高。如今,干净整洁的道路、 怒放的油菜花、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房屋,处处展现了文明宜居的乡村新生活

3.3乡风文明

细德村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认真执行农村基层组织四议两公开 工作制度,保障村民参与权,增强村民责任感,促使村民主动参与、积极监督,不断提高村庄管理水平。同时,利用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夜校 等平台,在农牧民群众中大力开展四讲四爱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村民自治管理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村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移风易俗、抵制宗教高消费,崇尚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结合文明家庭、好邻里、平安家庭、最美人物、民族团结评选等活动

挖掘文明家庭样板,发挥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头作用,培育良好家风,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乡风,积极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家庭氛围和团结互助、扶困济贫、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农村社会氛围,真正让文明乡风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

3.4治理有效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细德村以法治乡村建设为目标,多措并举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引导村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扎实开展农牧区扫黑除恶打非治乱专项斗争,加强重点行业的排查整治,坚决铲除黑恶势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建人民调解员队伍。推进农牧区雪亮工程建设,推行农牧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实行县级领导包村制度,畅通群众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细德村近十年未发生较大治安事件,普兰县获得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细德村处处呈现着人民幸福、安居乐业的景象。

3.5生活富裕

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参与、援藏支持、能人带动等措施,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重点在联村、联户、联产、联营、联增上下功夫,健全完善了利益联结机制,将收益的10%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资金西德稞原地食品有限公司向西德村28户94人建档立卡户分红25.3万元,有力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脱贫成果巩固。2020年细德村作为普兰县农牧区改革试点,以保证农牧民增收为主线,着力在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村土地上寻求创新和突破,在转变农业经营形式、组织模式和发展方式上开创出新的路子,为普兰县乃至阿里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让农牧民在农区改革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确保农牧民愿意改、能持续普兰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实行分片包干负责责任制,蹲点开展种植业病虫害防治、种肥搭配比例、播种管理、种子精选等技术指导,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2021年普兰镇购藏青2000种子51.75吨,调运化肥82吨、农药2吨,完成春播面积8900余亩,粮食播种面积8300亩。

4.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综上,阿里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不言而喻。调研中也发现了一 些问题,如:相关部门对发展循环农业的认识不足、支持不够,对乡村的定位和功能不够明确,农牧民缺乏发展循环农业的技术等。

4.1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发展循环农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全面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支持发展循环农业的保障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 增强发展循环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加快科技创新攻关

探索建立农林科研院校与地方政府合作模式,借力农林高校在涉农教育培训、人才培养、科研力量等方面的优势,加快适宜高原循环农业发展的创新和科技攻关,积极推广应用循环农业新技术、新成果。 充分利用农业援藏政策,围绕阿里地区产业发展需求,按照送进来一批、培养带动一批的思路,支持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立足当地自然资源条件,按照以水定草、以草定畜、高效集约、草畜循环思路,支援阿里地区发展高效牧草种植和旱作节水农业,开展技能培训,支援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4.3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生态休闲农业等新的农业产业形态,有效振兴乡村产业、 带动农牧民致富。

参考文献

[1]向敏华.西藏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2):237-238.

[2]阴映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及意义探讨[J].现代化农业,2018(04):36-38. 6

[3]周芯.SWOT 模型视角下浅析西藏乡村振兴的难点[J].中国农业会计,2019(08):16-17.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5] 赵红.村建设问题研究——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8(06):104-109.

[6]王文龙,万颖.乡村的终结与新生:政府作用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2013(01):65-69.

[7]李印超.辽宁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预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7.

[8]贾芙豪,段文军.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研究——基于金竹壮寨的ASEB栅格分析[J].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31(04):7-12.

[9]刘丽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N].长治日报,2019-06-02(003).

[10]李艳玲.西藏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与现实问题[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8,33(0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