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项目安全体系优化对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电力工程项目安全体系优化对策探究

王波

新疆浩州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新疆-巴州-库尔勒市,841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力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在新形势下,电能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能源。电力安全监察是确保用电安全的重要工作,对于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电力安全监察就成为电力企业当下必须要重点关注的工作,这也是企业发展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力施工安全现状,其次探讨了安全体系优化策略,旨在提升安全体系整体水平,保证电网施工全过程安全管理。

关键词:安全基础;教育培训;安全体系;电网施工安全

引言

电力工程项目类别多、作业部位点多面广、作业环境复杂、高风险作业多,且工程项目不同施工阶段,随着工期变化,施工作业活动、作业环境等都会有所变化,安全风险也随之动态变化,安全管理难度大、效能低。因此,有必要探索更加高效、更具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法,有效管控电力工程项目安全风险。

1电力施工安全现状

1.1工程安全问题

国家电网公司对电力工程施工有着明确的要求和标准,通过对施工进度以及安全性进行考核,衡量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是否达标。由于电力工程项目存在一定危险性,整体的安全系数等级相对较低,如受地理环境、周边设施、进度要求等诸多因素影响,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管控,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给工程施工管理带来很大压力。

1.2工程造价管理执行力度不足

由于电力施工项目的施工周期较长且覆盖面广,所以为有效保障建设期间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造价得到高效管理,则要强化对各个环节的监管和检查,确保施工企业的造价预算执行力较高,减少或避免超造价成本支出的问题。不过就当前电力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及造价管理工作而言,仍存在执行力度不高的难点。其是因电力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不高,财务人员、造价人员、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不顺畅,导致实际成本开支与控制管理目标不相符。比如部分电力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存在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仅进行基础性的核算、成本评估、票据凭证整理核查工作等,缺乏对成本控制以及造价管理的深入分析。而且各个部门之间大多单独开展业务,未能形成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导致会计信息与资金实际流动的匹配度较低,很容易出现造价失控和实际成本增加的问题。

2安全体系优化策略

2.1完善电力安全监察制度

要有效开展电力安全监管,电力企业必须首先完善电力安全监管体系,同时加强电力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和实施。(1)加强电力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电力安全监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完善电力安全监管三级网络建设,确保电力安全监管体系正常高效运行。(2)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电力安全监管工作,充分发挥电力安全监管体系的监管功能。(3)坚持电力安全监管“四个诚信”原则,明确电力安全监管职责,落实到位。规范电力安全监管人员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提高电力安全监管质量和效率。(4)深化电力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和确认电力生产危险原因和危害程度,对危险点危害程度进行分级和分类,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逐项实施。(五)制定安全风险评估和识别方法的工作计划和详细方案,落实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完善安全风险控制规章制度,完善安全风险控制工作。

2.2强化电力企业内部控制

从电力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到工程造价管理再到设计成本,这个过程或涉及到人工、机械、材料费用,具有复杂性。为此,电力企业想要强化电力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工程造价,就要从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人工,人工分为必要和非必要人工,电力施工单位要依据成本控制要求,合理对施工人员进行等比例控制,对于必要人工,施工单位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非必要人工,施工单位可及时裁员,从而实现人员合理调配,减省人工费的成本;其次是机械,电力施工需要使用到很多的机械设备,在新时期下电力施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作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以往人工作业方式无法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因此电力企业往往大量购置和引进机械设备,替代人工作业,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但是大量设备的使用,将会带来较大的设备检修、维护保养等费用支出。因此为有效达到成本控制目的,保证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则应当科学规划设备的采购、租赁方式选择,在保障设备性能良好的条件下,实现设备成本最低;最后是材料费,材料对电力施工项目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从项目准备到竣工验收,多数电力施工工程存在严重的材料浪费问题,致使成本居高不下。因此,电力企业在内部控制中,需加强落实限额领料制度,设置材料库存红线优化库存管理,从而尽量降低材料浪费,减少不必要支出。

2.3数据处理域

为了准确处理源数据,降低云数据中心架构的实际应用成本,数据批处理流程由数据提取、清洗、转换、加载、缓存、元数据管理服务、可用性服务、批处理服务等模块组成。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数据采集方法提取源数据,然后根据数据管理领域的要求,将提取的源数据通过统一通道传输到数据清洗板,对数据进行标准化调整和选择。选定合格的数据进入数据转换步骤,将数据转换为负载数据管理域所需的统一格式,完成数据的批量处理。为了有效地将数据发送到数据仓库的缓存区域,数据加载步骤被设计为快速加载转换后的合格数据。最后,通过服务板块建立云数据中心与综合电源管理人员的连接。

2.4强化电力企业内部控制

电力企业想要强化电力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工程造价,就要从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人工,人工分为必要和非必要人工,电力施工单位要依据成本控制要求,合理对施工人员进行等比例控制,对于必要人工,施工单位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非必要人工,施工单位可及时裁员,从而实现人员合理调配,减省人工费的成本;其次是机械,电力施工需要使用到很多的机械设备,在新时期下电力施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作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以往人工作业方式无法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因此电力企业往往大量购置和引进机械设备,替代人工作业,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但是大量设备的使用,将会带来较大的设备检修、维护保养等费用支出。因此为有效达到成本控制目的,保证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则应当科学规划设备的采购、租赁方式选择,在保障设备性能良好的条件下,实现设备成本最低;最后是材料费,材料对电力施工项目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从项目准备到竣工验收,多数电力施工工程存在严重的材料浪费问题,致使成本居高不下。因此,电力企业在内部控制中,需加强落实限额领料制度,设置材料库存红线优化库存管理,从而尽量降低材料浪费,减少不必要支出。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力需求越来越大,推动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如若想要长期发展,就要注重电力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和工程造价管理,其中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而想要提高成本控制和造价管理,就要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从根本上减少电力项目的资金投入,推动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袁兆祥,彭晶,安增军,等.基于层级设计的输变电工程数据存储架构[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9,41(6):601-605.

[2]姜维杰,周峥栋,廖玉龙,徐斌,夏新华.电网施工企业的安全体系优化策略[J].集成电路应用,2020,37(03):26-27.

[3]温衍.电力施工企业形势分析及改革思路[J].中国场,2019,(2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