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杜浪

国宏消防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巴州分公司 新疆库尔勒市 841000

摘要:建筑行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其它行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是我国基础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工程的类型逐渐丰富,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传统建筑工程,其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随着装配式建筑工程数量的增多,其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成为相关部门以及民众关注的焦点。与传统形式的建筑施工相比,虽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较为简单,但在实际施工中也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需要施工单位注重施工安全的管理。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至今,其建设技术和建设规模已经遥遥领先其他发展中国家,改善我国民生。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装配式建筑施工相关技术有了创新发展,为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1装配式建筑概述

我国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这为建筑行业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通过先进的现代化装配式施工技术,能够有效优化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的技术体系和施工方法。在新型技术没有出现之前,传统落后的施工技术,不但大大提高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难度,消耗了大量的施工成本,还使施工流程更加复杂,从而提高了建筑建设误差,导致无法完成既定的施工任务目标。不过,有了先进施工技术的加持,能够有效规避传统落后施工技术所带来的缺陷问题,并有利于优化传统施工技术的应用方式。以便于施工人员通过更加便捷的施工操作手段,对建筑构件进行组装和施工,这不仅能够有效压缩施工时间,还能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且实现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高效性。另外,建筑行业在引入了新型的科学技术后,为装配式建筑施工部门组建了数据共享信息化平台,能够提高各环节组装任务的效率,降低施工误差。

2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2.1结合BIM技术正向设计,发挥设计主导作用

正向设计是以模块化、标准化、少类型、多组合为理念,建筑、结构、机电、暖通等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利用BIM技术在统一的模型中协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统筹分析各子系统的制造和装配环节,考虑预制构件在储运上的合理性和安装上的匹配性,设计出模数化协调、标准化接口、精细化预留预埋的建筑产品,并通过预埋预设详图、连接节点图、构件的剖切图等予以展现。正向设计可将设计、生产、施工3个阶段的方案和要求通过BIM平台集成在一起,将生产和施工阶段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前置到设计阶段解决,充分发挥设计主导作用,减少甚至避免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以保证施工安全、工期、控制成本。

2.2加强对装配式构件的生产过程的监管

针对装配式构件的管理工作而言,需要对其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管理。通常情况应该把钢底模放置在相对应的位置上,再借助角钢来加固龙骨。在生产如门窗等装配式构件时,所选模具要确保其标准化,进一步对钢侧模板的质量和保护层厚度等进行管控,进而顺利完成钢架的施工。除此之外,还应该在把控好浇筑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时进行均匀浇筑。当装配式构件出现破损或变形时,应该马上进行修复。同时,装配式构件在实际应用期间会经常出现构件的破损和加筋问题,所以应该加强对罗纹印刷问题的重视度。在实际生产期间不仅要注意模具,还应该加强对垫片的正确安装,最后在所有步骤都完成后,再将脱模剂喷洒均匀。在实际脱模期间要精准地把控好混凝土的强度与时间,防止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带来直接影响。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应该严格把控好部件质量和规格,当部件合格后再安排其进入施工现场。

2.3创新管理模式,健全管理制度

引入区块链技术,搭建面向企业的通用开发框架,作为企业级基础设施,为上层业务开发提供基础技术底座。将装配式建筑中的套筒灌浆连接施工这一关键过程中的数据存储在区块链中,解决了传统Excel、纸张或者服务器数据库记录易被仿造或篡改等问题,解决各方的信任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区块链技术能够将参建单位的各种信息进行保存与共享,参建方可通过区块链获得所需的真实信息,高效完成现场构件安装与施工,有效控制工程进度、成本和质量。基于信息化的装配式项目建设过程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关键技术攻克,以及平台开发建设工作,将装配式建筑的部品构件等建筑电子信息上链,进行分布式记账,追溯,降低信任成本、提高协同效率。区块链溯源的关键在于数据模型的构建,它决定了数据起源的获取、存储以及后期的使用。对业务数据进行建模,按业务流程的不同阶段将数据规范化录入,最后可通过一些特征标识获取到全链路的数据,即数据的全部历史版本。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装配式建筑全生命期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应用,健全从设计-量产-施工的全流程监管机制,实现产品生产溯源、检验检测记录、验收备案等全过程质量监管及追溯机制。

2.4预制构件吊装的施工技术

1.建立有效实用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分析制度,为了能够确保装配式施工技术发挥最大化的建设作用,建筑部门还需要制定施工人员考核制度和责任制度,对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清晰的划分,使施工人员能够充分做好自己所负责的施工任务,并且还需要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制定健全的施工分析制度,使施工人员能够根据任务要求和施工具体情况,科学运用预制构件吊装技术,完成各环节的构件组装工作,以此提升整体的建筑施工质量。2.在预制构件的吊装环节中,需要施工人员认真进行处理。预先了解预制构件的相关参数,采取准确的吊装方式进行运输。并在保障预制构件的结构无损坏的情况下,才能将预制构件投入生产环节。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安排专门的记录人员收集预制信息,以便于与后续工作进行交接。

2.5做好构件安装与连接工作

1.承重墙构件连接,承重墙构件连接是装配式建筑安装的主要工作,决定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在进行承重墙构件连接安装时,操作人员要精准定位放线,提高外墙安装精度,控制安装垂直,提高安装质量。安装结束之后还要进行检查与找平,对不平整的位置进行调整,保障承重墙安装质量;2.做好外挂板构件的安装和连接,现场施工人员以设计图纸和技术交底方案为基础做好外挂构件的安装与连接,保证外挂构件质量。施工结束后同样需要对外挂构件的安装可靠性与精准性进行检查。混凝土浇筑操作结束后要符合预埋件位置,对偏移预埋件进行处理,保证外挂板安装质量。

2.6实现云端安全检查,提升安全问题处理效率

利用BIM技术形成的三维立体模型可传输至云端,供给其他部门进行观看分析,在云端储存三维模型利用BIM360Glue工具进行处理,进而保证模型的准确性。与此同时,在云端对三维模型进行检验时,发现其存在问题,可以利用相机等设备记录模型问题,并根据模型设计出合理的解除方案,不断完善模型中存在的不足。云端存储三维模型,可打破时间、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并且会快速检验出模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升安全风险自查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且深受业内人士的关注,很多企业将BIM技术与其他安全管理技术进行融合,持续创新安全管理方式,避免安全风险问题对施工项目造成严重影响。

结语

装配式建筑施工具有节能性与成本低的特点,加强其施工安全管理,具有确保工程可靠性以及缩短施工周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白杨,裘敏浩.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关键措施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0,18(24):77-78.

[2]徐通.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关键措施探析[J].江西建材,2021(1):181-182.

[3]刘玲.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关键措施探究[J].居舍,2021(15):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