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及主要治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及主要治理措施  

 ,阳江华

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 437100

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这虽然为矿山的开采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契机,但却导致矿山周围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并且对于矿产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导致我国的物质资源越来越匮乏,还会加大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所以为了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并行,我们应该把关注的重点放到矿山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上,并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为经济社会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其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以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为切入点,来进一步分析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从而更深层次的探讨其的主要治理措施,希望能为我国矿山的治理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成因;治理措施

前言: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并且在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当前矿山地质灾害的潜在隐患依然会成为其发展的致命威胁,再加上有些企业在高额利益的驱使下,依然盲目、大规模的开发矿产资源,所以我们要通过进一步提高矿山地质灾害的治理水平,来更好的守护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进而通过体系的完善,责任的落实,来对矿山地质环境实现有效保护[1-2]

1.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1.1滑坡及不稳定斜坡

导致矿山出现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现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矿山的开采活动、地质构造、降雨等。而这些影响因素中有很多是人为不可操控的,所以滑坡在矿山的地质灾害中具有非常强的突发性特征。就以降雨来说,当该区域出现暴雨天气时,就会影响矿山岩石自身的稳定性,而如果其身处的坡度还比较大,就非常容易引发滑坡地质灾害。除了天气因素以外,人为的开采活动也会引发滑坡地质灾害。这是因为大部分的矿山开采都是在露天的环境下进行的,所以这样的开采活动很容易对山体的外部造成破坏,进而在时间的推移下,引发山体滑坡。

1.2崩塌

跟滑坡比较相同的是,崩塌也是矿山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具体来说,当前我国对浅层区的矿产资源几乎已开采完毕,而随着开采程度的不断深入,有些山体会逐渐失去其原本的支撑,进而导致山体崩塌。并且对于矿山来说,在进行相关的开采活动时,像陡峭的边帮、陡崖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崩塌体,特别是遇到强降雨的天气或者地震时,在雨水的冲刷和地震作用下,发生崩塌的概率是非常大的,而不管是滑坡还是崩塌,一旦发生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3泥石流

矿山的地质灾害中,泥石流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广,并且有着大巨大的冲击力。再加上,泥石流中常常会裹挟着大量的泥沙和碎石屑等,所以很容易会在其的影响下出现一些淤积现象,进而引发洪水灾害。不仅如此,泥石流在短时间内的运动速度非常快,而这也是其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强的主要原因。所以一旦在矿山地区爆发了泥石流,就使灾情程度变得非常严重。而通常情况下,如果矿山的开采时间过长,边坡的角度也比较大,那么矿山的稳定性就会非常差,而若此时并没有山体植被作为保护的话,在遇到极端天气时,就会很容易引发泥石流。

  1. 矿山地质灾害成因

2.1开采技术问题

在进行矿山的开采活动时,有些企业为了进一步压缩成本,使得其并不注重开采技术和设备的引进,这就导致大部分的矿山开采活动只能停留在表层的地表挖掘中。而技术的落后,设备的陈旧,最终还会影响到矿山地壳结构的稳定性和资源的牢固性。

2.2环保意识薄弱

当前我国仍有部分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使其并不重视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与治理。而追根溯源,主要是因为环保意识淡薄,从而导致对相关的开采行为并没有很强的监管力度,进而使得很多矿山被大规模的盲目开采,而这也无疑加大了其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2.3环境因素制约

对于矿山来说,不管是地势环境,还是地层结构都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并且很多矿山都位于高原、山地等地区,所以其的边坡角度也是非常大的,再加上常年受到风雨等自然因素的侵蚀,使得矿山的岩石结构并不稳定,因此就很容易出现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特别是矿山在历经过开采活动后,其原本的地质环境就会失去有力支撑,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而这些都会变成促使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3.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治理措施

3.1完善地质灾害预防制度

通过完善地质灾害的预防制度,能够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的预防水平,进而使相关的治理措施能落到实处,具体来说。首先通过成立专项资金以及扩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来为矿山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其次,借助现代化技术的科学应用,来提高地质灾害的治理水平,以实现与国际社会的接轨。最后,应通过完善相应的监测设备,来提升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从而在多种技术设备的综合运用之下,来更好的应对地质灾害的突发特征。

3.2强化宣传力度

为了提高相关企业的重视程度,可以借助各大网络平台,来拓宽宣传的途径和范围,从而通过宣传力度的加强,来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识到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和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通过相关知识的普及,来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科学治理。

3.3合理进行矿山开采工作

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停在立足于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地质灾害的治理原则,来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的开采,以确保开采活动的顺利推进。具体来说,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矿山及其周围地质环境的全面考察和调研,来明确其的地质环境特点和水文条件,进而通过对相关参数的科学分析,来明确开采区域边坡的稳定性,进而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其次,借助对开采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来落实相关的方针计划,并严禁随意丢弃废弃物等行为。最后,应通过对巷道支护的有效处理,来防止塌陷事故的发生。

3.4建立健全矿山风险评估系统

矿山的开采活动本来就是一项风险非常大的工作,所以应通过建立健全矿山风险评估系统,来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首先,通过对矿山周围地质结构和岩石断层的科学考察和技术考量,来确保勘察工作的顺利推进。其次,通过风险识别系统的建立,来明确自然因素的影响,进而通过科学划分风险等级,来为后续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原因的深入分析,可以在立足于矿山开采工作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进而通过方案的制定,地质水文条件的明确,来将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从而以此来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全面保护。

参考文献

[1]赵红宇.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分析[J].科技风,2019(34):121+127.

[2]张登贵,刘倩.探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J].世界有色金属,2020(16):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