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更新探索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城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更新探索研究

黄永昌

肇庆市地理信息与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广东 肇庆 526000

摘 要:我国的城市建设基本进入了存量规划阶段,人口结构越发复杂,居民生活需求差异化日趋明显,对居住的空间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社区城市居民生活的核心区域,社区生活圈作为现代生活特征明显的崭新生活理念,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视野。自从上海首次提出15分钟生活圈的概念以后,很多城市都在积极开展15分钟生活圈的设计和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与之相关的城市更新路径探索,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广东某市为例,分析15分钟生活圈的规划理念,提出行之有效的规划更新策略。

关键词:城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更新;探索研究

引言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社区越来越高的居住诉求,上海市首次提出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理念,并已经付诸了建设和实施。随后,自然资源部下发了TD/T 1062-2021《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该指南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现代发展理念,立足城市规划更新,既进一步阐明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对应的文化活动、健康管理、体育健身、养老活动、终身教育等社区基础服务内容,更依托该项目的构建,组成了由公共交通、城市道路、绿道、街巷相互交织的高密度慢行网络。本文结合广东某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的实践经验,对城市更新策略进行深度剖析。

一、城市15 分钟社区生活的概念及价值

该理念的雏形源自日本学者,针对大量空巢老人的日本社会现状,1970年日本学者提出了“一碗汤的距离”的家庭亲和伦理,也就是充分尊重晚辈自我空间的前提下,促进晚辈对老人实施更好地照顾。在此理论思路下,业界学者开始纷纷研究社区生活的课题。目前,基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问题,上海首次提出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概念。之后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文件指导下,各个城市纷纷开展该项规划、建设活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其宗旨是一项便民保障计划,该计划是政府主导实施下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核心目的是在15分钟的步行范围内,尽最大可能满足居民对生活空间以及生活基本服务的需求,让民众的生活更加舒心便捷。同时,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并非局限于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更突出在社区的基本单元里营造整体的环境,除了居住空间外,更注重休憩、学习、工作、交友空间;既需要硬件建设,又需要软件建设[1]

二、某城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现状

(一)建设区域和内容

根据《XX市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实施方案》,规划本年度共建设或提升20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区域范围包括端州、鼎湖、高要城区,具体的建设内容包括社区医疗机构、便民市场、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运动场地和城市公共厕所等六大类便民设施。

(二)编制专项规划

XX市相关部门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牵头编制《“15分钟生活圈”便民设施专项规划》,对上述的六大便民设施进行详细的现状调查和选址分析,遵循“缺什么就补什么”宗旨,落实本年度需完成20个便民项目的选址和布局,具体包括便民市场2个、社区医疗服务机构2个、运动场地2个、社区服务中心2个、文化活动中心5个、城市公共厕所7个,同时编制建设方案情况信息图。某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方案信息情况图,如图1所示。

IMG_256

图1某市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信息图

(三)统一标识设计

本项目的实施离不开广大社区群众的参与和支持。针对某市有些社区“社区15分钟生活圈便民设施”标识展示内容不规范、不统一、不清晰的问题,市局相关部门组织统一设计了“15分钟生活圈”便民设施示意图和公共设施标识方案,挂贴和宣传工作的落实由各区部门和街道办负责,把15分钟社区生活圈项目各项便民实施的服务信息、位置和种类等,更直观易懂地传递给所有社区居民,让居民真切地感受到该项目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城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更新策略

(一)数据信息采集方式的创新

通过对各个城市开展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典型性的规划原则的分析,对该项目的规划流程进一步明确,特别是有关前期居住社区的基本状况画像、公众倡导性、社区问题解决的规划。与传统的居住区规划比较,基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城市更新的规划,既要社区进行由上至下的问题疏导,更要提升规划基础数据采集的效率和质量,必须获得多维度的技术支持,其中涵盖传统的规划技术,更需要多元数据感知、调查推演、空间GIS图绘制以及信息采集等诸多先进技术的支持。同时,15分钟社区生活圈本身作为一种概念,针对不同的人口密度、不同的区位,可能需要不同的对应数值。例如,某区在信息收集的初始阶段,在应用传统的调查问卷方式的同时,也进行了模型投票,同时举办了公益电影放送、帆布工作坊和绘画展览、文创产品义卖以及莲塘文化衫等诸多形式,进行公共参与开放平台的有效搭建,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的热情,同时借助社区规划师的模式收集居民需求、社区经济技术资料等,为接下来的整体规划和施工图的设计奠定基础。研究小组通过类似的调研技术措施对江滨新城莲塘镇察步村绿道驿站便民市场升级改造项目进行访谈,对居民关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掌握

[2]

(二)更新规划一张图

15分钟社区生活圈通常是通过建设清单、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短板清单表现出来,同时借助空间蓝图的搭配,有效地指导社区生活圈的设计工作,城市的社区更新可以按照清单中存在的规划建设目标进行。要最大限度地在规划成果中明确资金来源、资金政策支持以及投资建设思路,特别是近期的建设规划以及存量空间的应用思路,有效促进旧公共空间和老旧小区的功能转变,进而组成新的公共居住空间,让新的服务需求得以满足。

(三)适用更新政策的地块利用

1.公共服务设施必须得以完善,在评估分析前期地区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公共服务设施,这些设施都是地区宜居性发展所需要的。其中在A地块内增设社区级社区生活服务点、综合健身馆、小型垃圾压缩收集站、综合文化服务室、社区食堂、养育托管点、社区卫生服务站各一处,总共提供公益性设施5580m2

2.让区域的开放空间更丰富,优化城市公共环境,拓展社区以下级开放空间。其中,A地块形成的开放空间主要依托两条城市道路,可为区域提供1680m2的公共开放空间,24小时对外开放,同时在该地块上建设屋顶花园。

3.让居住形式更多样化,改善区域住宅供给结构,本规划设置的公共租赁房建筑面积达到1700m2,为区域内居民提供租赁式公寓住宅。

4.促进商业形式的多元化,切实打造集情景式商街、租赁住宅、花园生活于一体的花园式综合体,形成体验、共享、自然生态融合的新兴经济体,促进城市新商业生态的形成。

5、协调使用地下空间。民防管理与配套用房、民防科普基地以及公厕都要设置在34-03地块地下一层,地下二层民防空间具备平战结合的特点,平时可以发挥停车场的作用,并且联通A与B地块地下二层停车空间,并保证规划和建设的统一性[3]

(四)分阶段实施

借鉴城市更新的相关经验,存量规划的城市大部分都未曾进行大规模拆迁式建设,因此在社区生活圈的构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利用片区开发的形式分阶段进行城市更新,等同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第一,要加大公共社区生活服务配套的规划建设;第二,大幅度提升社区景观绿化生活环境质量,让居住面貌焕然一新;第三,要做好历史建筑文化和社区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打造多样化的现代城市生活。与此同时,在城市更新规划一张图的基础上,规划和设计布局近期的发展规划,在选择建设项目过程中,考虑优先实施的项目包括实施主体、产权主体、管理主体等积极性高的项目,由政府部门实施项目规划建设的引导与管理。

四、结束语

毋庸置疑,《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提出的城市社区生活圈设定参数,其宗旨是更有利于对理念的认知和技术指标的明确设计,在具体的城市更新布局和建设中,对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相关规划进行进一步完善,围绕以人为中心的规划理念,提出以1~3万人/km2人口密度为基础,构建城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新理念。但不可否认,城市更新理念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多元化的深入研究。通过分析某市的社区生活圈规划和实践经验,为城市规划更新建设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参考文献

[1]沈乐尧.从“战疫”看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需求圈层——以银川市中心城区为例[J.城市住宅,2020,27(10):167-168.

[2]陈润新.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探讨——以佛山市中心城区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20(15):54.

[3]李萌.基于居民行为需求特征的“15 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7(1):1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