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建设边界的演变及面临的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6
/ 2

村庄建设边界的演变及面临的问题研究

王崇

阜新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省 阜新市 123000

摘要:城镇化发展进程日益加快,结合村庄建设边界情况,从产生、发展、管理、限制等多个环节出发,需要对规划管制方案予以优化并完善。由于城市土地资源发展日益紧缺,为了营造优良的生态环境条件,帮助城市区域实现经济增长发展目标,在工厂建设等项目推进过程中,其用地资源通常处于农村附近区域。随着农村建设用地范围日益扩大,为了有效解决村庄建设边界问题,应根据边界的演变情况,提出有效管控对策。

关键词:村庄建设;边界演变;建设用地;面临问题;解决措施

引言:结合村庄建设边界区域的总体演变过程,根据思维演变模式进行分析,结合村庄建设边界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打破农村居民思维局限性,加强农村居民的耕地保护意识,确保所规划的村庄面积和边界符合实际情况,促进管控措施有效落实。由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完善法律制度体系,确保村庄建设边界问题有效解决。

一、村庄建设边界的思维演变过程

(一)农业导向型

在村庄的发展过程中,初期阶段通常是以自然村的形式为主,结合其建设边界的明显标志可以看出,其标志由土地为代表。由于实际的建设用地面积相对较少,在农业导向型发展模式的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制约和限制。

由于缺乏先进的工作方式,在种田过程中缺少科学性,所以导致农业经济收入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由于当时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农民所种粮食需要全部上缴,但在自然因素的局限下,通常会对实际粮食收成带来直接影响,所以在后续村庄建设用地发展过程中,为其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经济导向型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经济建设作为中心成为了主要目标,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效率日益提升,加快了城市化建设整体进程,并且对农村区域的发展带来了刺激作用。

农村区域居民能够重视村内发展模式改革项目的开展,可以为乡村工业的引进提供支持,为村庄经济水平的提升带来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对于村内的大量闲置劳动力来说,在经济导向型介绍理念的影响下,所涌现出的就业机会日益增多,所以村庄建设边界在扩宽过程中,其效率不断提升。

(三)利益导向型

在乡村工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农民收入的日益提升,在就业机会的增加阶段,农村居民能够打破单一化的收入模式,避免仅依靠农田收入的形式,使农民的生活方式得以转变,并且逐渐促进了工业产业的发展。

随着村庄建设用地的日益增加,工业选址通常是以靠近村庄为主,能够为村庄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广大村民提供了相应的福利。

若当地通常是以农业产业生产项目为主,所以会对该类地区造成较大的冲击,在工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建设用地面积日益扩张。以土地兼并流转的形式,使大量土地逐渐演变成为建设用地,使村庄建设用地边界区域不断得到拓展。

二、现阶段村庄建设边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遵循村庄规划实际,促进政策有效落实

结合我国村庄的整体分布状态,可以看出具有零散化的特点,对于每一个村庄的自然条件来说,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有所不同,所形成的风俗文化各不相同。

在开展村庄规划作业的过程中,由于常存在“一刀切”的现象,无法对当地的实际情况予以综合考虑,所以所形成的规划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阻碍,甚至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建设、环境、污染等问题。

对于村庄规划项目来说,还需要与当地的风俗习惯相符合,从而才能够提高农民的接受程度,确保相应的规划方案得以顺利实施,保障农村规划的实际性与有效性,使其得以充分落实。

为了确保村庄规划方案得以有效实施,不仅需要结合当地区域的实际情况,避免随意对建设用地予以扩张,还需要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确保村庄建设用地规划有序进行,减少混乱、规划随意规划等问题的出现,避免出现随意扩张建设用地等现象。

(二)打破居民思维局限,加强耕地保护意识

随着工业产业的长久化发展,所带来的土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且工业建设面积不断扩张,使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在建设、居住等用地需求膨胀基础上,随着土地资源的供应,逐渐突出了局限性这一显著问题。

为此,国家和政府部门结合现阶段的土地资源应用现状,能够及时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加大对土地、耕地等资源的保护力度。

然而,由于部分农民缺乏优良的耕地保护意识,所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随着建设用地的不断开发,无法引起农民对于耕地保护作业的重视。

所以,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提出过程中,应尽快推动该类方针内容予以普及,加强农村居民的耕地资源保护意识,不仅需要促进农业生产作业的开展,还需要结合村庄建设边界情况,提出更加完善的管制对策。

(三)筛选适宜建设区域

首先,需要排除避让禁止建设区。由于部分地区设置了禁止建设区域,所以需要紧急对该类区域进行避让。例如: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等等,需要对该类区域予以重点管控,将其作为禁止建设区域进行避让,确保优质区域的选择,能够促进村庄的建设与发展。

其次,在筛选建设区域时,需要遵循科学性与适宜性的基本原则,对村庄现阶段的用地条件进行充分考虑,综合分析村庄的整体发展趋势,并从地形地貌、空间分布以及山水田园等三个角度出发,结合未来的村庄边界扩张形态进行预判,确定村庄建设与发展的具体方向。

最后,需要对建设区边界划分予以严格限制,充分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并加大对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需求,维护公共安全性。从内容、规模、密度、强度等多个方面入手,对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加大对该类限制建设区域的控制力度,避免存在随意扩张等不良问题,确保村庄建设边界扩张合理性。

(四)相关部门严格监管,完善法规制度体系

一方面,在村庄建设立法过程中,所形成的法律制度建设存在滞后性,在执行阶段,不利于保障规章制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难以促进法律制度系统化落实,阻碍了村庄建设项目的开展。所形成的法律制度缺乏完善性,与现阶段的村庄建设边界监管要求之间缺乏适用性。

另一方面,在村庄建设过程中,与城市之间有着较大的距离,在远离城市的同时,突出了村庄建设的特殊性质。相关部门在开展监管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并未意识到村庄建设边界监管作业的重要性,所以导致实际的监管项目缺乏全面性,使村庄建设边界监管工作缺乏实际效用。

为此,在开展村庄建设项目的过程中,通过组建专业监管部门,使其能够根据村庄建设用地的总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对策,确保所建设的法律法规制度具备完善性,与村庄建设用地边界问题的监管相互适应。确保法律法规建设适用性,及时改善村庄建设的无序现状,使其朝着有序发展方向转变。

为了保障管控方式的有效性,使村庄建设开发项目能够有序进行,需要对耕地占用等不良现象予以严格监管,确保土地资源划分合理性,提高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随着村庄建设边界的扩张,应在法律法规的建设过程中,加大执法力度,避免随意对边界位置予以扩大,确保村庄建设边界设置的科学性。

结束语:在村庄建设边界的拓宽过程中,虽然能够为农村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不利于保障生态效益的平衡性,结合村庄建设边界无限拓宽等问题,随着用地耕地的面积的减少,容易对村庄内部的生态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与国家所建设的占用耕地等政策方针不相符合,甚至会违背社会的发展规律。现阶段需要在分析农村建设边界问题时,从耕地减少、污染破坏、大气环境、政策宣传以及方针落实等多个方面出发,在城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突出村庄建设边界设定必要性,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魏佳良.建设用地适用性评价下村庄发展与空间规划研究[J].区域治理,2021,(17):1-2.

[2]徐忠国.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技术探讨[J].浙江国土资源,2021,(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