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9
/ 2

创新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思考

李研铭

梧州市消防救援支队 广西 梧州 543003

摘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社会单位有着重要的领导和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就如何强化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进行相关探讨,并给出个人建议,以期对有关部门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进程的不断发展,社会单位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消防安全越来越重要。一旦社会单位出现消防安全问题,影响不仅仅是单位本身,而且还会危及附近居民和其他单位。因此,加强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刻不容缓。

一、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一)法律法规仍需不断完善。国家机构改革后,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及验收职能由原来的消防机构划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消防救援机构负责社会单位消防监督管理职能。部分地区消防救援机构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未建立信息共享协作机制,导致部分社会单位虽然经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及验收,但当地消防救援机构不知晓,造成部分社会单位失控漏管,埋下先天隐患。

(二)制度落实仍需不断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社会单位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但在实际中,很多单位没有明显的消防安全责任划分,导致相关责任人不能按要求履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对单位内部消防器材、设施使用和运行状况不熟悉,一些消防器材、设施的缺少必要的检查和维护导致其不能正常运行的现象也很常见,火灾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排除。

(三)消防意识仍需不断强化。社会单位管理人员消防安全意识不强,对消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消防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及日常管理投入不够等现象仍然较为普遍。许多单位员工将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更有员工弄虚作假应付检查,抱着侥幸心理。由于平日对消防安全监管工作的执行力度不够,一旦出现了火灾隐患,便无从下手,给单位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单位将消防工作与其他工作混在一起,归属混乱,职责不清,消防保卫待遇下降,等同于单位的一般工人;有的虽然享受一定的待遇,但往往一人身兼数职,消防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和落实。

(四)人员素质仍需不断提高。发达国家消防员数量占总人口的10%到15%,发展中国家的消防员数量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我国的消防员总数占全国总人口的0.25%,数量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要确保社会单位的安全,要充分发挥社会单位自身管理优势,提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能力素质,强化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培训教育,督促履行各自日常巡查监管、初期火灾扑救、消防宣传教育等职责,以弥补消防人员不足问题,提升社会单位抵御火灾事故能力。

二、广西梧州市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探索

为进一步压实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探索消防监管新模式,提高消防安全管理质效,深入推进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广西梧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紧紧围绕推进消防工作责任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按照“培养消防监督文员、打造积分巡查队伍、夯实场所管理基础,固化长效管理机制”思路,创新探索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积分制管理模式,强化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监管,确保火灾形势持续稳定。

(一)培养消防监督文员。结合辖区社会单位场所实际,根据现有辖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文员综合条件,按各大队文员与场所1:20比例选定人数,经支队积分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择优选取,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和执法资格考试,形成名单参与积分制巡查工作。

(二)打造积分巡查队伍。支队明确大队积分制巡查文员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岗位轮换退出等事项;支队设积分制巡查管理员,大队设积分制巡查文员;支队管理员负责对巡查文员日常巡查情况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推送给被巡查场所,同时对巡查场所的整改情况及申述情况进行核实。

3.夯实场所管理基础。各大队摸清本辖区公众聚集场所底数;各大队巡查文员依据巡查细则按月计划对场所开展巡查;支队巡查管理员每天对巡查发现的隐患问题进行审核,每月对场所开展风险研判,形成分析报告下发各大队和场所;支队采取全员学习、集中约谈、张贴警示公告、纳入重点监管、媒体曝光、行政处罚等措施,督促场所落实问题整改措施,加强各自单位消防安全管理。

4.固化长效管理机制。支队、各大队在工作中优化积分制管理办法、巡查细则等配套规定,规范积分巡查、督促整改、积分运用等工作流程;提炼场所管理经验,固化公众聚集场所积分制管理模式,总结积分制管理工作做法,形成公众聚集场所管理经验,为其余社会单位场所的日常监管工作提供参考样板。

三、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一)夯实完善消防责任体系。进一步细化工作职责,进一步压实市、县、乡三级政府、行业部门和社会单位主体责任;加强行业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将建筑消防信息、消防违法行为抄送各相关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开,并将违法行为信息纳入记录管理体系;严格落实火灾事故倒查机制,严肃追究责任主体的主体责任,对履职不到位发生火灾的各级政府约谈问责。

(二)压实行业部门监管责任。指导督促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履行消防工作职责,强化职责意识,定期通过绩效考评,年度考核等手段督促行业部门落实工作职责;深化教育、民政、文旅、卫健、宗教、商务等重点行业部门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完成行业单位达标创建活动。

(三)提升单位自主管理能力。督促社会单位根据消防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通用标准规范,知晓风险辨识和隐患自查的方法要点,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全面推行风险隐患“自知、自查、自改”和公示承诺制度,结合监督检查和服务指导,落实企业单位全员消防培训和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培训,培养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明白人”,健全消防安全自主管理机制,建立火灾隐患“吹哨人”制度,鼓励内部知情人举报隐患。

(四)应用先进消防安全技术。不断更新消防安全管理理念、措施,积极应用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智能火灾报警系统以及紧急疏散指示系统等智能手段;通过在规定的管理、实践、统筹、监控过程中,做好相应的技术管理和技术应用培训,充分发挥现代消防技术在消防工作中的优势,提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质量。

(五)强化消防安全宣传培训。按照“政府主导、财政出资、机构承办、消防监管”的总体思路,将消防安全培训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创新完善消防宣传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短板;定期通过各类媒体平台曝光火灾隐患,提醒社会单位严格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强化社会单位员工培训教育和灭火疏散逃生演练,提升应对突发火灾事故处置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体制,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既能适应经济发展,又能促进消防社会化,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仍有许多缺陷,但相信通过各方努力,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工作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关福臣,汤红涛.关于完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的思考[J].消防界(电子版),2016(02).

[2]马龙.完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的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16(05).

[3]赵欣,李媛.完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机制的途径[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