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效果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6
/ 3

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效果探究

1.张慧, ,2.郑文光

1.庆云县中医院 女 主治医师 山东德州253700  2. 德州市中医院,男,医学硕士,主治医师,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信封法将所选患者分成比照组(n=50)及试验组(n=50),选择常规西药治疗比照组患者,中医辨证治疗试验组患者。对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相较于比照组,试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P<0.05);相较于比照组,试验组患者对医疗技术水平满意度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在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展开治疗时,给予其中医辨证治疗方式,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也有所提升,护患纠纷事件发生情况也会随之减少,临床体征及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及远期生存质量均得到一定保证。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心脑血管疾病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疾病之一,老年人为该病高发群体,而随着近几年我国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生活作息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正逐渐朝向年轻化发展[1]。其中冠心病、高血压以及脑血栓等均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病症较为复杂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既往多选择常规西药对该病患者展开治疗,临床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显著[2-3]。有学者经过研究,结果显示,在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展开治疗时,将中医辨证施治所具有的优势发挥出来,可获得极佳效果[4]。本文主要将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按照信封法将100例于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比照组(n=50)及试验组(n=50),比照组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介于55-80周岁,平均(67.52±2.48)周岁;冠心病患者20例,高血压患者18例,心力衰竭患者12例。试验组男女比例为26:24,年龄介于55-79周岁,平均(67.12±2.36)周岁;冠心病患者21例,高血压患者18例,心力衰竭患者13例。两组基本资料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①与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疾病诊断标准相符;②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协议。

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晰者;②精神障碍者。

1.2.方法

比照组(常规西药治疗):(1)冠心病:①存在心绞痛急性发作情况患者,需给予其硝酸甘油(生产规格:0.5mg),并舌下含服,1片/次,3-4次/日;同时还给予其硝酸异山梨酯(生产规格:5mg*100片/瓶),5-10mg/次,3-4次/日;②需给予心肌缺血患者戊四硝酯片(生产规格:10mg*100片/瓶)进行口服,10-30mg/次,3-4次/日;并给予其盐酸维拉帕米(生产规格:40mg)用,80-120mg/次,3-4次/日,疗程为1个月。(2)高血压:选择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给予患者进行口服,5-10mg/次,1次/日,疗程为2个月。(3)心力衰竭:给予患者美托洛尔服用,初始剂量为12.5mg,待4-7d服用剂量可增加至25mg,之后每一周需增加一次剂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加药物剂量;同时,还需给予患者依那普利进行服用,初始剂量为5mg,靶剂量为每日15-30mg。

试验组(中医辨证治疗):(1)冠心病:①气阴两虚型:选择通冠生脉饮,组方为10g麦冬、6g红花、10g川芎、15g丹参、30g黄芪以及6g五味子和10g麸炒白术,主要功效为益气、活血以及养阴;②瘀血痹阻型:血府逐淤汤,组方为3g柴胡、9g生地黄、5g桃仁、6g赤芍、9g牛膝、6g枳壳、3g甘草以及9g红花,主要功效为通脉、活血、理气及化疲;③寒凝血脉型:当归四逆汤,组方为8枚大枣、12g当归、9g白芍、6g通草、6g甘草以及3g细辛和9g桂枝,主要功效为温阳、散寒、通阳及活血;④气虚血瘀型:益气活血汤,组方为10g当归、30g黄芪、15g丹参、60g益母草、2g党参、12g赤芍、15g鸡血藤及9g苏木,主要功效为活血、通脉、益气。上述中药均需取500ml水进行煎服,1剂/日,30d为一疗程。(2)高血压:天麻钩藤汤,组方为9g钩藤,15g天麻、15g蝉蜕(去土)、15g防风(去芦并叉枝)、15g人参(去芦)、15g麻黄(去根、去节)、15g僵蚕(去丝、去嘴)、15g蝎尾(去毒)、3g炙甘草、3g川芎、3g麝香,加150ml水,煎至90ml,不拘时服。若患者存在面青唇白或四肢冷情况,则需在组方中加入1.5g附子。(3)心力衰竭:①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益心通脉化瘀汤,组方为15g西洋参、15g麦冬、12g五味子、30g黄芪、12g当归、15g丹参、12g红花、15g佛手、6g三七粉。若患者存在心悸怔,则需加12g琥珀、30g龙骨、30g牡蛎;若患者存在胸闷肋胀情况,则需加12g檀香、15g川楝子、15g香附子。②脾肾阳虚、水湿泛滥型:温阳利水除湿汤,组方为15g熟附子、18g白术、15g茯苓、20g车前子、15g煎泽泻、15g猪苓、18g大腹皮、12g桂枝、10g干姜、30g薏米仁。③肺肾两虚、水湿上泛型:纳气平喘泻肺汤,组方为18g熟地、15g炮附子、18g煎茯苓、10g炙麻黄、12g杏仁、15g葶苈、12g大枣、15g五味子、18g山萸肉、15g白芍、12g半夏、15g陈皮。④心阳虚脱型:四逆加人参汤加味药物,30g人参、15g附子、10g干姜、10g甘草、60g黄芪、15g五味子。上述中药均需取500ml水进行煎服,1剂/日,连续服用14d。

1.3.观察指标

评定临床治疗效果:(1)冠心病:治疗后心电图均恢复正常,且无临床症状,显效;心电图显著改善,症状均明显改善,有效;心电图及症状均未改善,无效;

评定患者对医疗技术水平满意度:康复环境(12个条目)、医护态度(11个条目)、医护技能(9个条目)、信息告知(8个条目)以及情感体验(8个条目)5个部分,从未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分别计0、2、4分,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佳,该量表 Cronbach's α系数为0.840。

1.4.统计学分析

SPSS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检验X2;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当P<0.05,组间差异显著。

  1. 结果
    1. 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比较

相较于比照组患者,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如表1。

表1对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比照组

50

25(50.00)

10(20.00)

15(30.00)

35(70.00)

试验组

50

40(80.00)

8(16.00)

2(4.00)

48(96.00)

X2

-

-

-

-

11.977

P

-

-

-

-

0.001

2.2.对两组患者医疗技术水平满意度评分展开比较

相较于比照组,试验组患者对医疗技术水平满意度评分均更高(P<0.05),如表2。

表2对两组患者医疗技术水平满意度评分展开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康复环境

医护态度

医护技能

信息告知

情感体验

比照组

50

34.69±6.86

31.12±6.55

32.01±5.54

24.47±4.65

24.14±3.82

试验组

50

39.08±6.25

37.49±6.27

35.58±5.43

27.51±3.82

28.36±3.55

t

-

3.345

4.968

3.254

3.572

5.722

p

-

0.001

<0.001

0.002

0.001

<0.001

  1. 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中归属于“中风”、“眩晕”以及“心痹”范畴内,疾病产生主要原因为先天不足,后天风邪侵袭,加上七情失调、饮食不节以及劳累过度等,从而引发肝肾阴虚、气血两虚及肾精不足所导致。在对该病患者展开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疏风散邪及化痰通络为主[5-6]。既往常规西医治疗主要将抗凝、脱水、降颅压及扩管等措施作为主要治疗方式,但临床治疗效果受到一定限制。随着近几年我国中医治疗技术水平的持续发展,中医辨证治疗方式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中医辨证治疗可将患者具有个性化的病症作为主要依据,从而辨证用药,达到气血两治、心脑两治和痰瘀两治的效果,并尽最大努力改善预后效果[7-8]

在对冠心病患者展开治疗时,按照气虚血瘀型、瘀血痹阻型、寒凝心脉型、气阴两虚型进行划分,并将证候特点作为主要依据,从而分别用药,包括益血活血通脉、通脉活化化疲理气、温阳活血散寒通阳、益气活血养阴等各辩证思路,调整并疏通患者气血失调及血脉淤滞等症状,进而达到脉络舒通且气血均匀的目的[9]。中医学理论认为高血压这一疾病的发生与患者劳倦内伤以及饮食不节和情志不舒等因素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该病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10]。且随着近几年人们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病发病率正逐年呈上升趋势,且逐渐趋于年轻化,带给社会以及家庭一定的经济和生活负担。有研究结果显示,给予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治疗方式,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患者痛苦,其经济负担也会随之减轻[11]。在对心力衰竭患者展开治疗时,需根据其临床症状对其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附子主要功效为加强患者心肌收缩力以及心排血量,冠脉流量也有所增加,降低患者血管阻力,血液循环得以改善;人参主要功效为改善患者心肌代谢和能源储备,利于患者心肌修复;黄芪主要功效为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增强其心肌收缩力。选择中医治疗,可避免其出现复发情况,机体免疫力也得以调整,患者寿命得以延长,死亡率有所降低,同时还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比照组,试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P<0.05)。相较于比照组,试验组患者对医疗技术水平满意度评分均更高(P<0.05)。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患者病情也得到更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黄金梦,刘小军,苑扬,等.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总胆红素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10):53-57.

[2]郭晟,周承志.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异与同[J]. 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9):140-143.

[3]张贺,樊懿萱,张洁.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2):1884-1887.

[4]Mavrogeni SI, Kolovou G, Tsirimpis V, et al. The importance of heart and brain imaging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J]. Rheumatol Int. 2021 ,41(6):1037-1044.

[5]于淑红,赵欣,高德珍,等. 血栓弹力图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评价作用[J]. 中国医刊,2019,54(8):871-874.

[6]薛立平,张艳,孟宪生. 基于Ca2+代谢探讨葛根素治疗骨质疏松症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药效及初步作用机制[J]. 中南药学,2019,17(7):1010-1013.

[7]樊明新,杨婷,田刚,等. 免疫组库多样性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展望[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6(4):233-236,98.

[8]蒋文波,金玉,陈昊,等. 龙家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足经验介绍[J]. 新中医,2021,53(5):221-224.

[9]刘树森,孙文斌,李文兰,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连-吴茱萸药对抗癌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机制研究[J]. 中草药,2020,51(1):109-117.

[10]陈宽,张建永,段灿灿,等. 心脑宁胶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 中药材,2020,43(2):436-443.

[11]孟庆进,谷菲,于加贝. 血清脂蛋白-α水平检测用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价值[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3):2304-2305.

[12]Vatine GD, Barrile R, Workman MJ, et al. Human iPSC-Derived Blood-Brain Barrier Chips Enable Disease Modeling and Personalized Medicine Applications[J]. Cell Stem Cell. 2019 ,24(6):995-1005.

[13]刘杨,张方博,孙慧峰. 灯盏细辛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与临床[J]. 中医学报,2020,35(12):2580-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