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6
/ 2

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王建

身份证号:320621197710311016

摘要:建筑工程快速发展,大规模建筑物众多,在施工中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难题。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庞大,加上其固有的特性,导致施工期间常由于不当操作而引起开裂等问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一方面依赖于现代化施工技术,另一方面依赖于完善规范的施工操作。为此,在施工期间,必须加强对施工技术体系的完善,并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施工操作,才能够避免施工质量良莠不齐问题的发生,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强度,从而全面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施工质量和效益,促进建筑工程的质量目标实现。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

混凝土材料控制的第一步是水泥质量控制。水泥是混凝土结构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材料。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水泥品牌众多,施工采购时,需优先选择大品牌、口碑好的水泥,但是不能迷信水泥品牌,所有的水泥材料在选购过程中也要对其进行检测,对于检测不合格的水泥,绝对不能用于施工中。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作用是为建筑提供支撑作用,使得建筑结构得到稳定。在施工时大体积混凝土在技术控制方面的难度较大,操作时需要控制的内容相对较多,尤其是混凝土裂缝问题,是施工时需要主要关注的问题。裂缝原因主要与混凝土比热容和选择的施工工艺有着较大的联系,在施工环节混凝土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内部水分短时间内升温,等到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混凝土内外温度差较大,受到冷热差作用影响,混凝土结构裂纹问题就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研究中,强化施工技术优化与完善十分重要,遵循一定规律,改善与调整部分施工工艺可以有效防止裂缝问题出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也会受到材料配比和工艺控制情况影响,想要保障施工质量,需要从综合方面入手分析。

2.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2.1控制摊铺的厚度

实施土建大体积砼的施工时,可以采用分段浇筑和分段浇筑两种方法。要减少混凝土构件开裂的概率,施工人员应严格控制施工作业的摊铺厚度,保证混凝土摊铺的厚度核工程预设所需的厚度一致。若采用泵送的方式传输混凝土,工作人员在开展摊铺作业时应将厚度控制在600mm以下;若使用其他方式完成这一作业内容,应确保混凝土摊铺的厚度小于400mm。

2.2混凝土浇筑工艺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手段确保浇筑的合理性,浇筑时需要严格把控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应用方法。确保整个浇筑过程的连续性,避免出现浇筑断层问题的出现,使得混凝土结构能够保持较高的一致性,保证整体体积混凝土的结构质量达到要求标准。值得注意的是,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该将建筑区域的杂物清理,防止杂物混入到混凝土,使得混凝土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带来更多质量问题,埋下结构安全隐患。浇筑工艺的优化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保障发挥着重要作用,施工企业需要制定严格的浇筑技术标准,按照技术要求不断地提升建筑作业质量,进一步保障浇筑工作的可行性,减少因为浇筑工艺不科学导致的结构裂缝问题。

2.3混凝土振捣

在混凝土振捣环节,首先,优先采取机械振捣方式,遵循“快插慢拔”原则,按照并列或是交错顺序开展振捣作业,将插点间距保持在300-400mm内,控制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表面5-10cm处,将各处振点的留振时间保持在25s左右,待混凝土表面无气泡持续冒出并泛出灰浆后即可拔出振捣棒。其次,严格控制振捣棒、预埋件与模板壁面的安全间隔距离,避免因振捣棒插入过深而造成预埋件移位、模板变形扭曲和混凝土漏浆。最后,在混凝土浇筑完毕与接近初凝状态时,分别开展一次振捣与二次振捣作业,在混凝土振捣完毕与表面水分析出后开展一次抹压与二次抹压作业。二次振捣起到克服一次振捣水分、消除结构微孔、提高结构强度的作用,二次抹压起到消除非结构性表面裂缝、改善混凝土观感质量的作用。

3.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注意事项

3.1混凝土材料控制

第一步是掺合剂控制。根据不同用途分类,掺合剂主要分为减水剂和防冻剂。在工程中,使用最多的减水剂是聚羧酸减水剂,在实验配合比的过程中,应重视掺合剂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所起的效果,精确把控掺合剂的用量。聚羧酸减水剂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水,延长水泥的凝固时间,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水泥在和水拌和过程中会出现水化热现象,添加聚羧酸减水剂能有效降低水化热的程度,从而降低混凝土内部的峰值温度,达到减少混凝土温度裂缝的目的,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在实验配合比的过程中,当拌和用水和水泥的质量达到施工要求时,才能掺加聚羧酸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的选择方面也需要检查品牌的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等证书。同时还需要还要注意骨料、水泥以及聚羧酸减水剂三者之间的相容情况,如果相容性达不到要求,聚羧酸减水剂就无法使用。

3.2混凝土温度控制

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温度对混凝土结构质有着关键性作用,因此,要做好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温度控制工作,实时监督结构内温度和结构表面温度,避免温度应力过高产生裂缝。在施工阶段要想从根源上控制混凝土结构温度,需从材料配比方面进行监督管理,通过不断调节比例,或是在混凝土材料中加入粉煤灰,从而减少结构内温度,达到提升结构密度的目的,确保混凝土结构能够达到预期强度。在开展混凝土结构建设时,应不断监测施工现场温度和湿度以及风力。与此同时,在开展混凝土浇筑时,要尽量选择温度较高的天气进行混凝土浇筑,也可以通过控制浇筑厚度的形式做到温度调节。当施工现场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要及时采取保暖措施,保障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差在合理范围内。

3.3施工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泌水和混凝土表面的处理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往往会发生泌水现象,当泌水现象发生密集时,施工人员应该引导泌出的水和产生的混凝土浮浆一起沿着表面逐渐下流到基坑底部,最终汇集在集水井中,通过井内的排水泵排出基坑。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处理则主要通过施工人员进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容易使得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过厚,施工人员应用工具进行抹平处理。

3.4防裂措施

1)使用低热水泥施工,将水泥水化热控制到最低。2)合理设置配合比,有效发挥混凝土后期强度的优势。3)采取分层分段浇筑施工的办法,不断扩大散热面,使散热速度得到显著的提升,科学管控收缩应力和温度。4)在冷却的过程中使用循环水施工,能够将裂缝的发生几率控制到最低。5)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来说,保温保湿养护十分重要。6)采取加冰拌和和预冷内料等预冷技术,将浇筑温度控制到最低。

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土木建设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作业是一项极为关键、极为繁杂且系统的项目,若想确保项目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价值,就应从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以及监督作业入手,以此强化工程的安全性和整体效果,同时有效削减工程所需成本,将效益扩大化。

参考文献

[1]李欣军.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1(04):114-115.

[2]王建利.探析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居舍,2020(09):65.

[3]张林.房屋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8):170.

[4]顾思阳.探析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0):3-4.

[5]雷乐.探析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