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组织方式发展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6
/ 2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组织方式发展思考

练国良

身份证号:441621198208291454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工程建设可将水资源合理利用,同时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把控是重中之重,一旦把控有失,施工工程质量有缺陷,不仅危害周边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也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基于此,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组织方式发展思考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组织方式;发展思考

引言

做好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建设施工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要按照水利部的要求,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确保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1水利工程主要建设管理组织方式

1.1代建制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制是指政府投资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具有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经验、技术和能力的专业化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后移交运行管理单位的制度。代建制适用于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足的基层中小型水利工程,有利于项目专业化管理,可以发挥代建单位的技术、管理优势,弥补地方政府、项目法人专业力量和管理能力的不足,提高建设管理水平。项目法人可以从具体的项目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着力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筹措建设资金、协调水利工程外部条件等。

1.2项目管理服务(PM)

项目管理服务(PM)是指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在工程项目决策阶段为建设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项目策划;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为建设单位提供招标代理、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和试运行(竣工验收)等服务,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安全、进度、费用及合同、信息等管理和控制。项目管理服务(PM)有利于提高建设期项目管理水平,为实现项目建设目标提供保障。该模式可以有效地缓解项目建设单位建设期管理人员不足(建设单位依然承担主要管理职责,仍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又避免了项目建成后大量闲置人员的安置,有利于精简建设单位机构。

1.3项目管理总承包(PMC)

项目管理总承包(PMC)是指项目管理总承包单位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对工程施工、安装、采购、工程验收、试运行、工程移交等进行项目管理并实行总价承包,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该模式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起源于中国贵州省,是一种创新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组织方式,建设单位只负责建设资金筹措、各类前置件报批、移民安置及建设征地工作和对项目进行宏观把控,监督检查项目管理总承包(PMC)单位工作等。该组织方式下能够有效缓解建管单位压力,化解建设单位风险和责任.

2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2.1管理理念有待提升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导致目前水利工程管理设施陈旧,与新时期水利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部分工程建设时期较早,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设计上不合理,资金上的欠缺导致工程质量普遍不高,工程老化失修、垮塌水毁严重。水利工程管理缺乏健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由于水利设施维护与管理工作面宽量大,重建轻管现象一直未得到有效遏制,致使部分地方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上缺乏有效组织,管护制度虚置。水利设施管护资金紧缺。部分地方维修管理水利工程意识淡薄,地方财力投入又十分有限,导致资金的投入与实际需求差额很大,供需矛盾突出。

2.2项目管理缺乏生态目标

因为水资源的匮乏,通过建设水源工程,解决居民饮水问题。当然也可以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则上建设水利工程应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但是在现实中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也会牺牲部分环境,换取水源工程的顺利建成,这只是解决一时之需,不能长久的使用,这种发展是不可取的,而且在成本的花费没有设计到位,致使在水资源的分配上出现了浪费等问题。

3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思路

3.1理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要理顺主管部门、项目法人的事权关系,厘清项目法人的首要责任和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做到责权对等,使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规范项目法人组建工作,充分考虑各级承接能力,根据工程项目规模和技术难度,合理确定组织实施层级,保障项目管理水平。因地制宜推行代建制、EPC等新型管理模式,完善配套措施,推动水利建设管理市场化和专业化,弥补管理力量的不足。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面上的工程,都是公益性的项目,责任主体是各级地方政府,要结合工程实际,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管理体制,整合管理力量,避免管理缺位。

3.2完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涉及工程的安全问题。在工程施工之前,设计师应该把设计图纸上的内容详细解说给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人员,让他们可以理解且明白水利工程中施工的顺序、机器使用方法以及施工的内容,在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图图纸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在施工中如果采用新的材料和技术时,需上报上级,让上级转交给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新材料进行检查和测定其质量,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同时上报业主,业主组织施工、设计进行技术交流,同时需设计方复核新材料、新技术是否符合原设计要求,待三方均同意后,再进行后续施工。

3.3实行终身负责的质量体系

农业水利项目建设前,必须通过签署授权委托书,进一步确定好相应的工程项目责任人,并在承诺书签字。在施工过程中,施工队要在可视区域内放置质量警示牌,并在工程结束后安装永久性质量警示牌。参与工程的法人、测量人员、设计人员、监理人员、质检人员等,都必须按照各自的责任,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质量承担终身责任。同时,还需公示农业水利项目名称、建设资金来源、建设时间地点、项目范围、法人单位、设计单位、建设管理单位和投诉电话等,这些项目内容一定要实现真正的公开透明。

3.4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

按照水利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管理体系,持续优化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骨干网覆盖范围,陆续构建三级信息骨干网,实现省域内或市域内的互联互通,并构建大型水库网络信息平台。基于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现实需求,不断创新和发展诸多先进的水利信息自动采集技术,强化水利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构建良好的安全保障机制,以确保农业水利信息的安全性,提高水利信息安全水平。开展水利信息化管理运营,持续打造准专业团队。在当前水利信息化工作持续推进的形势下,各种先进技术设设施的应用,且数量也越来越庞大,如果没有进行专业的管理和维护,则会产生一系列安全隐患问题,不利于水利信息安全性,基于此,相关部门要提高对水利专业化人才的建设力度,不断引入和培养高素质的水利专业化人才,打造更有效的水务队伍。

结束语

水利工程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基石,水利建设单位要重视其建设和管控,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发现并找出原因,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去解决,构建一支完善的水利工程专业管理团队,不断强化监管,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水利工程真正发挥出良好的效益,同时也为我国的新水利工程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守炜.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1(07):50-51.

[2]庄宝庆,谢锡刚,朱海,华敏伟,张浩.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现代信息科技,2021,5(13):23-26+30.

[3]钟绵志.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2):192-194

[4]何玉钊.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1(12):14-15.

[5]胡名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新型工业化,2021,11(06):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