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言语沟通障碍患者要善用非语言交流技巧

/ 2

对于言语沟通障碍患者要善用非语言交流技巧

 王红艳,王姝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  611135

言语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纽带,用言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在常人看来是与生俱来的,然而,有些人却不能清晰有效地与他人交流,轻者言语障碍偶尔被人误解,重者则会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在康复医院中,因疾病导致的气管切开患者、咽喉部手术后患者、失语症、腭裂等存在言语障碍患者,自身难以与医生、护士、治疗师及家属通过言语交流沟通,身心需求难以满足,必然会影响到自身病情的康复疗效。此时,医康护人员可借助非语言交流手段与技巧,来让患者得到情感、信息、医康护理需求层面的支持,从而获取良好的康复效果。本文将对康复医院中,言语沟通障碍患者群体的非语言交流方式,进行全面科普阐述,希望能为提升康复医院医康护团队和谐关系奠定基础,为提升综合康复质量提供帮助。

1、非语言交流的内涵要点

非语言交流字面意思即除言语以外,借助其他媒介、载体完成个体之间的互动、沟通,比如用目光、肢体行为、面目表情、空间距离等实现信息交互。而从专业角度出发来看,非语言交流包含了体态语言、空间效应、触摸、环境物理等,其本身所具有的特质也较为鲜明,即渠道途径多元,功能多样,实际互动过程所产生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行为。除此之外,非语言交流往往还有个体情绪表现、真实反馈、文化差异性等需要关注的要素[1]

2、非语言交流如何体现应用价值

2.1促进医患关系稳定和谐

近年来,非语言交流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大量临床验证,在康复医院中,很多言语沟通障碍患者,由于不能说话,加之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心理情绪问题,常会感到孤独、恐慌、害怕,尤其身心需求未能及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情绪长时间处在负面状态,便会出现躁动不安,不配合医康护工作的情况。期间医康护人员非语言交流能力有限,无法有效通过非语言交流去安抚患者情绪,必然会导致各类医患矛盾、护患纠纷事故发生率大幅升高,不利于患者治疗康复效果,同时也会对医院正常的运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此时如果医康护人员掌握良好的非语言交流技巧,便可根据患者所表现出的状态,及时提供非语言沟通手段、情感支持,了解并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舒缓患者紧张情绪,使之能够放下负担,安心配合医康护人员工作,保障自身治疗康复疗效能够达到预期。而从长远来看,这无疑也有助于促进医康护关系稳定和谐,这也是非语言交流的应用价值之一。

2.2提高医院医康护服务质量

非语言交流可以提高康复医院整体医康护服务质量。非语言交流,其实本质就是为了进一步增进医康护服务实效性,比如康复医院医康护人员始终面带微笑,动作轻柔、语气和蔼、并借助相关手势或者肢体动作,了解不同患者的需求,为其进行专业规范的医疗康复工作开展,不仅可以让患者身心得到有效放松,减轻心理负担,更对患者树立战胜疾病自信心也会起到较好的促进效果。尤其对因紧急插管、咽喉手术导致的急性言语沟通障碍患者,可能初期难以适应,情绪会变得十分激动,此时医康护人员便可采取简单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和患者交流,通过目光引导、轻拍患者上肢,让其不要过于激动。同时做好防止患者自行拔管、坠床等意外防护措施,使患者能够冷静下来,之后医康护人员再通过其他非语言交流方法,掌握患者合理需求,并尽快予以满足,使患者可以真切感受到来自医康护人员的关心,从而尽快平复下来,学会自我调节。这个过程中,医康护人员通过非语言交流也可达到有效提高医院医康护服务质量的目的。

3、针对言语沟通障碍患者的非语言交流技巧

3.1以图卡片为载体做实时交流

在康复医院中,对言语沟通障碍患者进行非语言交流时,医康护人员所用到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最常见的便是以图卡片为载体来实现与患者的实时交流互动。这个过程中,医康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病情特点、身体状态、过往病史、性格特点等,分析患者的主要需求,然后制作对应的图文并茂的卡片,如:话题板、沟通书、选择板等,用图卡片开启选择训练,让患者点头、摇头来示意确认与拒绝,以常用的动作卡片指认进行需求表达,以情绪图卡指认表示心情等,以此迅速掌握患者具体需求,从而给出合理的答案和处理解决方案。这种非语言交流方法十分适合头颈部手术术后言语障碍的患者,因为生理痛苦难以用语言表述,行动不便,借助该方法可以大幅提高其术后康复服务满意度,同时部分受教育程度有限,识字有限,来自偏远地区,听不懂普通话也不会说普通话的患者群体,也适用于此方法。

3.2手势语交流

手势语交流同样作为非语言交流的一种常见方法,比较适合康复医院中病情不稳,身上存在各类引流管患者,失语症等其难以讲话的患者,通过手势交流,医康护人员根据患者手势去分析患者需求,比如:患者用手指杯子表示“想喝水”,用手指枕头表示“想休息”等,从而快速给予医疗护理等方面服务反馈,使患者的需求可以尽快得到满足[2]

3.3智能网络平台为载体交流

通过智能手机软件,微信,qq或者电子写字板,直接和言语沟通障碍患者进行非语言交流,这个过程,医康护人员必须明确,这种方法适用患者群体,即失语、听力下降患者,重度帕金森等,且患者本身具备一定文化水平,沟通要求较高的,便可采取书写交流,让患者将自己意愿和合理需求通过微信、qq、电子写字板书写记录,医康护人员按照写字板要求去开展后续康复服务工作。

3.4按键按铃交流

按键按铃交流是非语言交流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按键按铃本身便是一种提示,可以及时呼唤医康护人员,尤其重症监护室患者,身体状态普遍比较虚弱,简单的拍床、呼救甚至都难以实现,此时医康护人员便可在其床边配备电子按钮或者金属摇铃,患者有事、有需求时,只需轻轻按下电子按钮,或者轻触金属摇铃,便可迅速呼唤医康护人员前来,近几年,随着沟通辅具的不断进步,可随身携带的按键式录音设备越来越受到言语障碍患者的重视,该方式主要是作为其他非语言交流方法的一种补充或者辅助。

3.5体态神情交流

非语言交流方法中的体态神情交流则十分多样,其包含了目光眼神、口型唇语、面部情绪、手势头势等。体态神情交流适用于所有患者,比如医康护人员适当用眼神给予患者鼓励,稳定患者情绪,使之可以主动配合医康护人员完成相应医疗康复工作。且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患者都会从医康护人员面部表情中,去搜集自己的疾病信息,所以医康护人员需要保持稳定的体态神情,尽可能避免将不良情绪带入到工作中,致使患者误解自身病情而造成不配合治疗、拒绝康复的状况发生[3]

3.6  基于电脑、平板电脑以及手机沟通软件与装置扩大交流

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进步,基于电脑、平板电脑以及手机的辅助沟通与语音合成、语音识别技术以及有关开关技术的使用,也使得非语言沟通辅具越来越多,沟通技术的性能越来越优越,沟通软件安装于电脑或平板上,可设计为言语沟通障碍者传递信息的动态版面程序,可合成电子语音、有丰富的沟通主题和词汇供选择,同时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操作,如触摸、开关、鼠标、操纵杆等。用于表达各类复杂情绪及语义表达精准度高,使许多不同的言语沟通障碍的需求表达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但沟通辅具的操作比较复杂,需要患者及医康护工作人员及家人参加培训学习后才可熟练使用,价格较昂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康复医院中,医康护人员对于言语沟通障碍患者要善用非语言交流,通过图卡片为载体做实时交流、手势语交流、智能网络平台交流、按键按摇铃交流、体态神情交流,沟通软件等方式,来实现对言语沟通障碍患者的有效医疗康复护理服务,弥补言语交流障碍的问题,从而达到促进医患关系稳定和谐、提高康复医院医康护服务质量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中,医康护人员应该多学习掌握非语言交流相关的各种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专业素质,才能更好的运用非语言交流,提高言语障碍患者康复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红,张巧利,高丽娟.非语言交流模式在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21,45(11):1804-1805.

[2]魏政勇.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5):133+135.

[3]李宇,杨德芬,肖政,汪成琼,任婷婷.非语言交流方式应用于喉癌术后病人交流的效果评价[J].循证护理,2018,4(02):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