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融合出版发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新形势下的融合出版发展探究

侯文妍

身份证号 152104198206130022

摘要:当前出版领域融合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产品融合形式更加多样,融媒体传播渠道不断拓展,参与主体也更加多元,但是仍然存在融合主题出版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数字技术赋能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数字化融合营销模式尚未建立、体制机制建设相对落后、适应主题出版融合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短缺等问题。为不断提高主题出版融合发展的质量,必须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打造融合主题出版精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主题出版融合业态;以有效传播为目的,构建全媒体立体传播格局;以创新管理为保障,营造融合发展良好环境。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主题出版;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3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计算机的诞生、互联网科技的出现、信息传媒科技的兴起等,革新了基于印刷技术的纸张发行形态,在提高纸张发行效益的同时,也孕育了音像发行、电子出版和互联网发行等崭新的发行形式。在新技术赋权与出版业“去内卷化”的情况下,将传统出版物和数码出版结合发展即融合出版业已成为重要策略。传统出版有着深厚的行业基础,但融合出版更符合时代的文化需求,是顺应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因此,用数字技术重构传统出版的产业链条,以数字化的方式推动出版业深度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根据融合出版的发展背景与现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为出版业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路径。

1 融合出版的问题

1.1 人才资源不均衡

在出版单位中,人数占比较高的是熟练掌握纸媒专业技能和“编—印—发”传统业务流程的传统编辑。从年龄结构上看,精通传统出版的技术人员年龄较大,缺乏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而懂数字技术的人员由于年纪较轻,往往对传统出版内容专业性的把控有所欠缺。从专业背景上看,传统编辑大多成长于纸媒时代,在知识结构和趋势认知上,对数字技术运用和网络运营思维的了解存在局限性。传统出版的专业技术人员注重选题上的高标准策划能力、内容创新上的高品质挖掘能力、质量管理上的高质量编校把关能力,而融合出版的产品具有快速响应、多平台矩阵、及时迭代等特点,其“编—印—发”流程不同于传统出版各环节分离的形式,是一种更加扁平化、业务多链化的动态流程。融合出版编辑在面对多样性更强的市场时,往往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要从内容创新、技术平台、用户市场等环节进行多维度考虑,确保项目的成功运营。这对从事融合出版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不光要具备融合出版的产品研发、内容的数字化升级等新兴产业专业技术,还要具备大社群宣传、项目运营维护等管理技能。

1.2 运营体系不完善,服务能力不足

当前,出版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内容竞争和渠道竞争,而是内容、渠道、技术、流量等多方面、全过程的综合性竞争。然而,目前很多传统出版机构仅在内容资源上占优势,运营体系和运营机制仍较为落后,服务能力无法满足当下市场的需求。即便部分出版机构有意识地在融合转型时强化自身的运营角色,通过线上运营向受众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但面对激增的用户访问,多数无法正常运营。内容资源建设不成体系,无法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线上资源和数字产品,导致传统出版机构的市场份额不断被实力强大的传媒集团、互联网企业所挤占。

1.3 数字化整合营销模式尚未建立

在营销方式方面,许多主题出版单位开始尝试利用新手段强化主题图书的宣传势能,积极依托微博、微信公众号、社群等新媒体渠道设立了出版单位的自媒体账号进行线上宣传的探索。然而除了少数头部出版社借助自身的优势地位在新媒体聚集了大量粉丝以外,大多数出版社自媒体账号的后续运营都不甚理想。一方面,大部分出版单位缺乏对网络传播规律的了解,对各新媒体平台的不同特点以及其受众属性也较为陌生,因而也就不能采取针对性的互联网营销策略;另一方面,主题出版单位的全媒体整合营销传播布局尚未建立,大部分单位只是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上开设了账号,可这些媒体账号之间没有形成联动,没有通过各媒体的有机互动、相互引流使营销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

2 新形势下的融合出版发展的措施

2.1 增强融合出版意识,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

一方面,学术期刊要拓宽融合出版办刊思路,加强资源整合和利用,多渠道实现融合出版创新。学术期刊要树立融合出版的经营理念,基于优质出版内容,优化编辑出版的业务流程,探索网络优先出版、增强出版、智慧出版、数据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实现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学术期刊要借助多元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今日头条、哔哩哔哩等,及时主动地进行学术传播,实现跨媒体、跨通道的多渠道融合出版。另一方面,学术期刊要具有用户思维,满足读者、作者的多元化需求。期刊根据不同平台的属性和用户特点对优质文本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创新,利用声音、图片、视频等方式来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打造既具有学术期刊个性特色又适合大众碎片化阅读的内容,如论点摘编、思维导图、音频、视频等。同时,学术期刊要具有精准服务用户的意识,定期、分众、点对点地为不同专业领域的读者、作者精准推送内容,从而实现学术期刊优质内容的精准高效传播。

2.2 出版物的营销融合

在融合出版形势下,出版机构需要利用多元营销体系构筑线上,线下营销网络,打造以线上为基准、以线下为辅助的市场营销体系。而原来传统的单纯依靠线下进行出版营销的渠道,其份额逐步萎缩,市场占有率大大减小。正是由于融媒体的全面发展,人们养成了在电商平台购物的习惯,加之青年一代群体以使用手机接触信息为主流模式,使得出版物的营销逐渐由线下转移至线上,由单一化的营销转变为精准化、全面化、多矩阵式的营销,并进行了融合发展。各类流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各类短视频信息平台的精准推送,各类手机App的精准下载和信息宣发,都使得出版物的营销模式形成了全面覆盖、网络严密的融合式营销方式,这是融合出版形式的核心特征之一。

2.3 渠道融合

在知识付费时代,在线教育、网络出版等日益丰富的线上渠道,对传统出版业造成了极大的市场冲击,也为融合出版提供了全新的机会。出版单位在渠道建设上应呈现深层次、跨平台、多样化的立体开发,同时满足不同平台、客户、媒介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融合项目可通过优化线下渠道、对接线上渠道,在技术手段、运营平台、社交媒体等方面投入资金和专业团队进行运营,构建线上线下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融合出版渠道矩阵。

3 结束语

根据《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部署,将传统出版与数字信息等技术充分结合,不断深化技术融合、内容融合、渠道融合、人才融合,顺应趋势,推动出版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出版业只有将技术、内容、渠道、人才等全方位有机整合,才能适应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业务需要,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局面,跟上新时代社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虎.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探究[J].内蒙古教育,2020(03):4-5.

[2] 史春燕.试论如何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J].传播力研究,2020,4(01):134+136.

[3] 任秦珠.传统科技出版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发展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01):126-127.

[4] 杨忠杨. 知识服务背景下出版流程融合发展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5] 曾永琳.传统科技出版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发展探究[J].广东科技,2018,27(07):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