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建议

李光华

庄严建设(江门)有限公司   广东省江门市   529085

摘要:古村落是祖留下的宝贵遗产,应充分挖掘各村落历史人文、自然遗产等地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将村落传统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处理好村落保护与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盘活空心村,保护好传统古村落,留住乡愁。

关键字:传统特色;乡村振兴;因地制宜;文化传承;一轴二线三片

2019年6月6日国家住建部等部门发布了《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2666个村落列入名单,其中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广发镇忠良村是笔者家乡本文以挖掘本村特色,结合村落发展现状,根据保护传统文化、探索乡村振兴实践模式,提出规划保护建议。

一、古村特色分析

1、忠良古村落风水格局。原古村民宅以官厅、三门闾为中轴线,背枕后龙山,北部以丘陵山地为主,其余三面良田环抱。整体地势北高南低,便于排水。南面为西溪村连绵起伏的小丘陵,起着挡风、遮挡视线的作用。大小溪双水绕村而流,像两条长龙盘绕护村,其中大溪是主要水脉,流水入口(水口)位于与瑞溪村交界地势较高处,流水居高而下,水面宽阔。忠良古村整体风水选址格局符合传统风水学的阳基理想模式:“枕山,环水、面屏”,为藏风纳气的理想环境,体现了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格局。

2、一批保存较为完好的清朝民国时期建筑。古建筑主要为古村门楼三门闾,祠堂官厅,民宅等。

三门闾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面宽9.8米,进深7.5米,占地面积73.5平方米,封火墙前坡两叠后坡三叠,翘角飞檐,歇山顶,小青瓦,穿斗式梁架结构,由八根圆木柱支撑,设一中门及两侧门。

官厅建筑面积1165平方米,是嘉禾县内最大的祠堂。含戏台、上下厅、家庙,各空间通过天井与圆拱门连接。集村民看戏、祭祖、吊丧、集会等用途,传统文化浓厚。

民宅具有典型的湘南民居特点,砖木结构,一至二层,高翘角硬山封火墙,青砖灰瓦,抬梁式木构架,檩条橼皮布小青瓦。大部分为三进三开间,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以木板壁、木屏门、木隔扇分隔空间,天井采光。

3一套完整的朴素而蕴含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水循环体系。

(1)水系蓄水补水的作用。古巷石板路旁沿民宅设沟渠,收集屋檐雨水与生活污水,古村落南边地势较低处挖大小池塘共五座,沟渠依地势将村落雨污水汇集于鱼塘蓄水(传统风水学认为水即财富以鱼塘聚之)。干旱季节鱼塘涵洞打开通过引水渠、农田水沟将蓄存的雨水“释放”灌溉庄稼。大溪、小溪按地势分级建造浆砌石水,曲折的溪流于凹凸回环处形成一个个像深潭的蓄水地方(传统风水称为“藏风纳气之所)。大小溪通过沟渠与稻田相连,雨量大涨洪水的汛期堤坝缺口泄水疏导水患,少雨干旱时堤坝缺口堵上壅抬高水位灌溉庄稼。这种“弹性”海绵体系有效的减少村落居住区水涝与农业生产区域干旱、洪涝灾害的情况发生。

(2)水系净化水质的作用。小溪于村落处上游处修水渠引水入池塘,大小池塘彼此相连,活水补给避免池塘水质变差,给水生动植物(鱼类、海藻、苔藓等)、污泥微生物(现代活性污泥法处理水质主要以污泥微生物处理为主一个良好的生活繁殖环境。这些水生动植物、污泥微生物以生活残渣为食物,自我繁殖生长的同时净化水质,该过程为生活污水第一次净化。池塘、小溪由沟渠引水灌溉庄稼,农田污泥中微生物、农作物二次净化生活污水,最后净化后的雨污水汇集于大小溪流入邻村。

4自然风景资源。前清优附生李隧生总结了忠良村八景,分别为平桥睡像、

云端现榜、云熏对奕、马桥捉月、株潭垂钓、文塘观鱼、水帘寄迹、灵岩普荫,各景均有题诗,是一笔优秀的自然风景资源。

二、古村保护规划

近些年因国家城镇、农村发展及村民不断无序拆建,古村传统建筑、格局破坏严重。处理好村落保护与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保护古村原始风貌和响应国家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忠良古村建设的基本方针笔者定为“保留古村风貌,继承传统文化;改善村落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具体保护规划方法以“一轴、二线、三片”六字简洁概括。

1、一轴。一轴是指官厅、三门闾、风水鱼塘轴线。一轴是忠良古村落的标志,属于核心保护规划区。建议中轴线周边100-200m范围内划定保护红线,作为核心保护规划区。主要建设项目有:

(1)轴线建筑原有风貌恢复修缮。三门闾两侧民宅有偿收归集体,按原有风貌恢复修缮。

(2)核心保护区民宅的恢复保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议对高度严重超高的建筑物,协调户主采取补偿方式降低楼层。建筑外立面色调、样式差别较大,建议影响观赏面的外立面改造。

(3)核心保护区周边用当地开采石板建设古巷道,建造古风步行街,与现代民居分离。

4风水池塘清淤疏浚,引水通道疏通。

核心保护区是忠良古村的传统文化沉淀的体现,也是国家级传统古村的标志,维持保护原有风貌。

2、二线。二线分别指道路交通线与水系线。二线区域定义为重点保护规划区。

(1)交通线。交通线含古巷新建道路保留古巷围合的民宅等。

古巷狭窄幽深,不能通车,古村空心化严重,建议以官厅为中心周边保留三到四条古巷,古巷围合的区域(不含核心区)为民宅改造试验区,也叫“过渡区”,新建房屋区域与核心保护区的缓冲地带。再以过渡区边缘红线为界修建一条双向车行道,绕村形成环线,过渡区外围为新农村发展用地。

打通环线,适当划分建设用地,解决现建设用地紧张,村民遍地杂乱建房的局面。村委可委托相关建筑专业人士进行村落建设用地规划和新建民居建筑图纸设计,以统一协调,有序建设

道路车流量日益增大,建议将西溪村相连的村落支线改造为双向两车道,形成另一条出村道路,构成交通外环线,并适当拓宽村落主干道与建设停车场,以解决节假日交通拥堵问题

(2)水系线。水系线含沟渠、池塘、农田、大小溪等水循环系统。

原古村水系是一个朴素的蕴含海绵理念的生态系统,但由于沟渠年久未清理,鱼塘掩埋,新建房屋无序建设未留沟渠甚至堵塞沟渠,大小溪改直等,导致水系的蓄水补水、净化功能损失严重。建议村委利用这次古村建设机会,疏通沟渠、恢复鱼塘、改造大小溪,恢复水系功能。

3、三片。三片指村落公共建筑设施及绿化片区、基本农田片区、丘陵山地片区。为保护生态、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区域。

(1)村落公共建筑设施及绿化片区

小学空地较多,绿化杂乱,硬化面积过大。建议适当绿化配置,修建学生操场,配套体育设施,新建图书馆或图书室,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古村的街巷和建筑空间一般尺度较小,建议栽植当地特色古朴苍劲的点景树。

(2)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原农田村民以种植为主秋冬季大多闲置,利用不足,部分农田肥力缺失、荒芜严重。农田土地面积已经确权,建议村委出面,找有实力的投资人整合土地成片开发,按土地确权面积分收益。

(3)丘陵山地保护规划。首先禁止村民胡乱开山、采石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控制村民利用山地无序建房的问题。其次,建议村委组织村民利用荒芜山地种植经济林作物,提高森林覆盖率同时又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再次,开发利用原忠良八景,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旅游资源

三、结语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开发需在延续村落人文自然遗产的同时修建补齐新农村基础设施凝炼村落特色,盘活村落闲置资源,有序进投资建设方针,在村落发展中守护文化,延续活力,保留古村特色,实现村民创收,打造有古村特色的乡村振兴试点

参考文献:

[1]何晓昕.风水探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66-68
[2]何翔凤.《忠良古村》[J].嘉禾文脉印记:32
[3]阴阳二宅全书[M].锦章图书局, 1912-1948
[4]车生泉,谢长坤,陈丹.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Sponge City, 2015(06).
[5]王景慧,阮仪三,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