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探讨

马海峰

广西南宁奥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22

摘要: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水质污染严重,同时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导致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严重。若不及时解决,会导致生态环境越发恶劣。在此背景下,要加大力度保护水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有效管控污水排放,减少水源污染,营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生态保护;关系

1水土流失类型

根据动力因素,水土流失分为三类,即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水力侵蚀的主导因素是水流,其需要积蓄一定能量才能冲刷土体,因此水力侵蚀区坡度较大。我国水力侵蚀的典型地区是黄土高原。相比水力侵蚀区,重力侵蚀区坡度更陡,下部被水流掏空,无法负载上部土体,在重力作用下,上部土体成片坍塌和滑落。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在风力作用下,沙质土颗粒被带起,飘落到其他位置,土体一层层被剥离,最后造成大规模水土流失。

2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

2.1本源关系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是本源关系,水土保持为本,水生态保护为源,水土保持是水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态保护利用江河湖泊和地下岩层将水资源拦蓄在地表或存储在地下,同时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水生态保护是利用土壤和植被对地表径流进行拦蓄,并涵养水源,使水资源得以持续利用。水资源进入河道前的汇流面属于水土保持领域,进入河道形成水域后的保护属于水生态保护。

2.2相辅相成

水资源污染、利用不当等导致水生态环境被破坏。一方面,水资源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湖泊和河道水量减少,湿地逐渐缩小,汇入海洋的水量不断减少;污水排放不当导致地下水和地表水被污染。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河道湖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河道污染率高达42%。另一方面,水土流失会导致耕地面积缩小、河道淤积、土地沙漠化、径流和泥沙中含有的面源污染物等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要保护水生态环境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水土流失会导致水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例如土壤中的速效氮为水溶态,会随着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降水等流入水体;化肥和农药等物质为吸附态,会随土壤流失进入水体。水土保持是江河治理的主要措施,有助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要全面考虑江河湖泊等区域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及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情况,使水资源保护与农业生产相结合。

3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对策

3.1水流多样化

新的河流治理概念要求在基本满足洪水排放需求的基础上,先宽后宽,再弯又弯,深又深,浅又浅,形成河道的多形,多流的多样性。河流。它具有两个功能:1)水流的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生物体在不同阶段对水流的需求;2)河流本身的多种形式和水流多样性是水系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2植被措施

植被包括高大植被(林木)和低矮植被(草类),其水土保持作用明显。首先,低矮植被作为阻碍物,可以含蓄水源,防止降雨形成径流。其次,不同植被的根系疏通了土壤内部孔隙,增加了土体渗流能力,减小了地表雨水汇集能力,同时植被通过根系将土壤凝聚起来,其不容易被水流冲刷。植被措施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植被覆盖率,如造林种草。二是防止人为破坏植被,如禁止在森林开垦荒地,禁止随意砍伐树木,禁止非法开采,禁止在植被保护区建房。丘陵地区种植茶树,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也能带来经济效益。

3.3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要紧密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工程措施。山坡防护适用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可扩大植被覆盖面积,缓解水土流失速度;在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频发区域可采取山洪导排防护措施,通过有效疏导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河流泥沙拦截措施适用于山区;可在干旱区域兴建梯田工程、农田水窖、小型水坝蓄水工程等,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防止水土流失。梯田工程主要应用于山区水土保持;农田水窖、小型水坝蓄水工程收集雨水资源用于旱季灌溉,适用于低海拔区域。如集雨水窖是甘肃省山区的主要蓄水工程,可将雨水、雪水存储在水窖中用于农田灌溉。通过坡面工程拦蓄降水,有助于地表淡水资源深层次渗透进入地下水系,可减少河道和水库中的泥沙淤积。

3.4实施动态监测

做好水土保持监测评价工作,完善水土流失监测站网,通过数据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水土保持方案。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过程中,可以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全面掌握探测区的水土流失情况。例如,无人驾驶飞行器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可以跟踪和拍摄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情况,收集完整的图像数据,提取不同阶段水土流失强度、扰动面积和数量等数据,并通过系统分析,提出了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防控措施。根据动态监测结果,可制定符合本区域实际情况的土地整治方案和林草覆盖措施,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建立流域生态环境评价体系。

3.4开展水生态保护

第一,保护盆地系统。按照山、林、田、湖、草、沙综合保护的要求,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方案,提高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制定集防洪安全、水资源优化调度、水环境质量改善、水生态功能改善于一体的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规划。重点改善区域和流域水生态功能,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维护小流域水生态环境平衡。加强乡镇点源污染治理,禁止在饮用水源地和江河湖泊周边建设养殖场。

第二,保护河流和湖泊的生态。一方面,要加强对自然岸线和河湖系统连通性的保护,在确保河湖系统防洪安全的基础上进行非生态改造,禁止人为分流等行为。另一方面,修复受损的水生态,拓展水生态空间,建设生物栖息地,恢复生物多样性,重建健康的河流和湖泊岸线,创造多样化的水生态空间。此外,要防止降雨冲刷造成的河流非点源污染,正确处理滩涂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逐一拆除已停用、存在安全隐患的阻水设施,因地制宜营造滨水空间。

3.5结合运用生物措施和工程策略

首先,采用开挖面防护措施,手段主要有喷播植草、石头网络植草等。也可以尝试通过修筑一些排水沟去发挥辅助作用,借此方式弱化对坡面结构的冲刷作用,要将那些稳定性较差的坡面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特殊情况下可以建设部分截流沟,以将径流造成的冲刷作用降到最低。

其次,认真做好取土场和弃渣场的防护工作,其中取土场的防护是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要对坡壁局部进行整顿处理,最大限度地改善其平整性,并在局部地段栽种植物,设置排水设施,降低山坡雨水对坡面结构的冲刷破坏力度。弃渣场防护实践中,加大坡面整治项目的利用力度,将石挡土墙布置在危险系数较大的部位,在确认坡面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后,通常就能有效布置出排水沟设施。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升平台外形美观度,如在其上栽种一些景观树与花草,不仅起到美化作用,还能对水土资源起到一定防护作用。

3.6 完善水土保持工作管理机制

工作人员要明确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难点,分析既往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完善现行管理制度,完善责任到个人机制与奖惩机制,一方面能有效约束、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在发生问题时也能快速追查相关人员的责任,提升问题处理效率,提升水土保持工作效率。实施“周报告、旬督查、月小结”推进机制,每周汇报水土保持项目、重点工作实施情况,每隔10 d左右前往现场进行督导服务、核实工作进度,每月对比方案计划与目标任务,归纳经验,探查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水土保持工作能高效推进。

结论

水土流失原因和类型复杂,有必要采取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提升水土保持效益。植物地上部分能够过滤水流中的泥沙,而地下根系可以固土保水,有效降低土壤侵蚀率。人工工程可以拦截水流,降低水流速度,减少土壤侵蚀。总体来看,水土保持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高海东,李占斌,李鹏,等.基于土壤侵蚀控制度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潜力研究[J].地理学报,2019(9):1503-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