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时代对工程造价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1

电算化时代对工程造价的思考

李满红

广东宏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28200

摘要:工程造价是指构成项目在建设期预计或实际支出的建设费用。包括与计价内容、计价方法和价格标准相关的工程计量计价标准、工程计价定额及工程造价信息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也越来越发达,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工程造价行业更是紧跟科技主流,迅速进入电算化时代。本文从电算化对工程造价行业计量和计价两方面的影响,仔细地思考分析,希望能够对广大的工程造价工作者提供有利的帮助。

关键词:工程造价;电算化  

 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工程造价则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的合理把控,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投资控制。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工程造价行业在发展的大潮中也跟上步伐,进入电算化时代,让广大的工程造价工作者在繁琐的传统手工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工程造价的合理性,让工程造价的结果更加贴近市场。

第一、电算化时代,工程造价中的计量更加精益求精。

工程计价是以工程量为基本依据,因此,工程量计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性,以及工程建设的投资控制。过去,工程造价工作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一个项目的计量工作,一般是通过excel表格大量编辑公式来实现对工程造价的计量。如果遇到图纸反复变更,工程计量工作真的会让人崩溃。而且遇到复杂造型的建筑,手工计算根本无法完成准确计量。例如,挖基础的土方和挖基础梁的土方,手工计算难以准确将重叠部分扣减,但现在用算量软件计算,只要正确输入基础和基础梁的相关参数,算量软件不但能准确计算出基础和基础梁钢筋、混凝土、模板的数量,挖土方和土方回填的数量也能同时精准的计算出来。又例如,由多个坡屋面组合成的屋面工程,手工计算难以把每个坡屋面之间相接的地方计算出来,但利用算量软件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难题。设计图纸一般只提供了屋脊标高和檐口标高,工程造价工作者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手工计算,把各个相交部分的标高计算出来,然后再按广联达BIM土建计量平台中“三点变斜”的功能,最终就能精准地把整个组合型的坡屋面模型建立出来,钢筋、混凝土、模板等相关工程量一应准确计算出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仅仅是单一的工程计量已经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BIM的出现,更是工程造价的电算化发生了质的飞跃。BIM实现了工程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 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等优点,贯穿着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能精准地解决工程建设工程中预算阶段的工程量计算、施工过程中的进度工程量计算及变更工程量计算、结算阶段的竣工工程量计算问题。总之,电算化时代,工程造价工作者不但能在纷繁复杂的计算中得以解放,而且无论哪个阶段的工程计量都能到达精益求精。

第二、电算化时代,工程造价中的计价更加市场化。

电算化时代,工程造价中的计价工作都是通过计价软件完成。在计价软件中选择正确的清单,填入计算好的工程数量,再选用合适的定额,最后按要求调整人工、材料和机械的费用,这样计价的工作基本完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整体经济事业的快速崛起,国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能遮风避雨,还要求美观、实用。建筑材料行业也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尽最大努力去满足人们的要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新型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材料品种繁多,价格也参差不齐,随着工程的不断进展,及时合理的控制材料投入费用成为工程造价控制的一项繁重的任务。新型材料都是近些年被应用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因此没有历史工程可参考对比,而市场报价更是琳琅满目、参差不齐,这给工程造价工作者的计价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人的工作经验是先与建设单位落实本工程对新型材料档次的要求,再按建设单位要求向第三方询价平台提交询价单。在第三方询价平台提供厂家报价单后,工程造价工作者再向提供报价的厂商电话核实报价包含的内容、参数及档次等是否符合本工程要求,并咨询厂商该产品主要的价格差异所在。最后经过多方咨询、核查、比较与分析,最终确定新型材料的价格。通过这样的方法得出的材料价格,既能满足工程需求,又能紧贴市场,能够达到很好的控制工程投资成本的效果。在完成每个工程项目的计价工作后,要及时总结和善于积累,特别对于一些应用新工艺和新型材料的项目,最好整理好,并上传到云计价里去,以备有需要的时候查阅,也可以作为例子工程与同行交流,使工程造价跟贴近市场。

电算时代对广大工程造价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要我们能秉承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紧随国家发展步伐,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相信工程造价行业的景是十分光明的。

参考文献:

        [1] 尤建萍,新型建筑材料在我国的发展探索[J],江西建材, 2015(8)

第 1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