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湿地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功能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3
/ 2

浅析湿地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功能价值

王越

临沂市市政管理服务中心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湿地能对生态环境的修复起到系统性的服务功能。为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我国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湿地的重视程度,应用相应的措施,让湿地发挥其作用,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基于此,文章阐述我国湿地的现状,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提出发挥湿地作用的建议。

关键词:湿地;生态环境;功能价值

引言

湿地是复合型生态系统的一种,其中包括基质、微生物以及植被等。我国虽然地域辽阔,湿地资源丰富,但是过去由于人们对湿地的认识程度不足,存在一些建设与管理不合理的现象,影响了湿地的发展,甚至还产生了一定的破坏,影响生态平衡。可见,湿地在生态系统发展中的作用是较为重要的,当前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将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应注重对湿地的保护,必要时应该开展人工湿地建设,提升我国湿地资源利用效率,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

1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下湿地公园设计原则

1.1因地制宜原则

由于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脉络的差异性,因此在设计湿地公园时,应当对场地的土壤、水体、气候等情况进行勘探调研分析,优先考虑选择乡土植物或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修复和丰富场地内的植物群落;同时,应结合该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文化和经济条件,尊重地域的文化脉络,融入地域文脉元素,体现出湿地公园的地域特色。

1.2生态设计原则

在设计湿地公园时,应尽量避免对自然生态不必要的破坏。既不能忽视湿地生态系统自身承受力,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也要注重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资源的可持续性,尽可能地对湿地生态资源进行循环利用;还要通过适宜的规划设计策略,利用生态修复方法,实现蓄水调洪、水体净化、气候改善的目标,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1.3协调发展原则

在设计湿地公园时,要充分尊重自然演替规律,通过生态修复策略的设计和建设,可让各个功能分区协作发展,共同维护湿地生态。比如可以利用透水砖作为地面铺装,建筑材料可以选用乡土材料,在满足景观设计要求的同时,满足湿地公园的生态可持续性要求。另外,湿地公园建成后,不但可以满足本地居民日常的休闲娱乐需求,还可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充分地发挥出湿地公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4美学原则

在设计湿地公园时,既要充分地体现湿地的自然生态特性,又要结合其地域特色明确地表达出湿地公园的景观特征,采用景观美学设计方法营造出形式美。比如湿地公园内的建筑及小品的造型,既应表达出当地的传统意境和时代质感特征,还应与当地建筑整体风格相协调,体现出湿地美学功能。

2湿地生态修复面临的主要问题

2.1修复目标手段单一系统性不强

生态修复目标既包括从供给侧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以及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又包括从需求侧的角度提升人类福祉。然而,现有的湿地生态修复往往局限于湿地生态系统本身,忽视了湿地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之间的耦合作用。其针对的也往往是湿地生态系统某一个或某几个生态功能,忽视了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是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上维持和提升人类福祉,以达到生态修复多目标协同提升。中国过去的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大多聚焦于土壤、植被等单一生态要素,或水环境质量变化等单一过程,或聚焦于单个湿地,缺乏从流域生态系统的角度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系统性、整体性修复,导致治标不治本的问题较为突出。另外,现有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往往忽视不同区域湿地生态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推进有关重点湿地生态工程建设中,往往存在生态修复治理技术及模式单一,生态工程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治理措施上缺乏创新,生态修复系统性和整体性不足,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不够广泛等问题,对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的支撑作用不足。

2.2多元投入机制尚未建立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施前期的修复试验、实施后的跟踪监测评估以及适应性管理模式探索均需要较大的财力、物力及人力投入。湿地生态补偿是以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调节利益相关者关系、协调湿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保障湿地生态修复效果的基础支撑。从理论上讲,生态补偿是通过生态系统服务的受益者向提供者支付费用,鼓励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维护和保育,解决由于市场机制失灵造成的生态效益外部性问题,达到利益调控和效益权衡的核心目标。生态补偿的途径和手段是协调利益相关方关系,其政策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益相关方的参与程度,及其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3思考及建议

3.1湿地设计

当前,我国进行湿地资源开发的主要工作是建设湿地生态公园等自然景观,实现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在公园或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的生态性以及协调性等,能对不同区域进行整合,并实现对其进行分别管理。建设湿地生态公园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其景观性,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资源,让游客在自然景观中进行游玩以及欣赏景观,又要实现湿地的自然环境净化功能,让其对生态环境的净化起到保护作用。这样的建设方式能同时实现湿地的环境保护作用,又能实现其经济价值。

3.2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性修复技术研究水平在

国家持续、大力推进实施各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的关键期,迫切需要积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技术,大力提升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水平。具体可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①深入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及其与自然资源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明确湿地生态修复关键目标。②深入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退化的驱动机制,研发耦合模型,明确生态保护修复关键途径和标准体系。③从自然-社会-经济耦合效应的角度,分析并明确湿地生态修复的利益相关方。④深入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与自然资源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的驱动机制,从问题解决和目标实现出发研发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关键技术,为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科技支撑。⑤以水利工程影响下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提升为目标,深入研究水利工程影响下湿地水文情势和水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的影响机制,提出以河岸(湖滨)带植被组成和配置为主体的生态修复标准体系和研究面向水文情势变化的湿地生态修复标准体系。⑥从湿地生态水量保障、湿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湿地水环境保障等技术角度,研究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为调控核心、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保护为主要需求的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湿地建设工作对于恢复生态环境有积极作用,各个地区能通过开发并应用湿地资源的方式,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文章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分析湿地对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产生的作用,并分析如何能实现湿地的有效建设与改造工作,并且分析其对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产生的影响。总的来说,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通过系统化的方式推进社会生态环境的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映栋,高兴红.河流型湿地公园保护建设的生态学途径———以新疆特纳格尔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7(2):76-81.

[2]吴航,雷挽侨,袁龙义.园林植物在湿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21,12(7):72-73,76.

[3]张华,袁兴中,贾恩睿,等.海口市南渡江河岸带生态修复策略与技术路径研究[J].三峡生态环境监测,2021,6(1):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