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BIM技术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刘小谢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市   300384

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IM技术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下,日益成熟,并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对学校来说,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目标是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该专业人才在掌握技术的同时,还要懂得管理。而在目前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工作中,可结合这一技术,推动教学改革,以此突破以往实践教学存在的弊端,提高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培养高质量优质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BIM;工程管理;体系重构;创新人才

在BIM技术下推动学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可更好顺应现代建筑行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保证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有序进行,学校则要注重当前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出现原因,之后进行合理的改革调整。在此过程中,融入BIM技术可丰富课程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有效开阔学生工程视野,促进其能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满足自身学习和发展需求。

1建筑工程管理课程教学概述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是学校建筑技术专业重要学科,学生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能够有效掌握建筑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知识,具体包括技术、经济、管理等。其中,要求学生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能够根据工程建设情况,结合管理基本内容,熟悉各项管理技术和应用特点,如项目管理组织、合同管理、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等。

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BIM技术人才的途径

高职院校需要利用BIM技术重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另外,高职院校需要将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作为突破口,以工作岗位的任务要求为目标,把BIM技术引入课程体系建设中,并且将其作为载体,设置课程中的项目案例,以培养大量的符合建筑产业化发展方向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需要重新设置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采用实训教学模式,构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知识体系。另外,高职院校还需要优化课程结构,打破现有课程之间的“独立性”,明确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培养目标,设置课程群模块,并且设计课程群实训项目。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梳理各实训环节之间的关系,明确各实训环节的教学内容。

3建筑工程管理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结合BIM技术进行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受到研究实践、研究经费和教师个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课题组需要根据已有成果和实践教学的实际要求,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①由于改革时间较短,在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只能开展较小、较简单的项目,而BIM技术只有在复杂的工程中才能体现应有的作用。②BIM技术属于新技术,因此在选择指导教师时,课题组人力有限。另外,大多数教师还没有完全掌握BIM技术。③这次改革涉及多门课程的重构组合问题,因此教师在协调、知识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4建筑工程管理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一般划分为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四大课程群模块。与BIM技术相关的课程主要包括技术、管理和经济三个课程群。高职院校需要先将BIM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培养融入这三个课程群模块中,再把前面四个课程群模块的知识应用于综合实践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BIM技术应用能力。

4.1工程技术课程群

工程技术必修课程包括土木工程概论、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3门课程,工程技术选修课程包括制图类课程、力学类课程。这些课程主要讲解建筑产品开发、功能原理分析、方案制订、结构设计、建造工艺等工程基础知识。该课程群的特点是知识点丰富、专业性强、内容各有侧重点。因此,这些知识较复杂,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建筑工程基础知识平台,设置递进式实训内容——从认知分析上升到工程实践,并且利用一个简单的Revit三维建筑模型,将3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串联起来,从而完成工程技术课程教学任务。

4.2经济类课程群

经济类课程群在工程成本管理教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GTJ、GQI、GBQ以及Revit等工程计算设计软件完成工程项目计量与计价任务。高职院校应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建立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重新整合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形成从建模到分析计算,再从分析计算到优化设计的思路。在计算机辅助计价课程中,高职院校应将典型案例和项目实践贯穿于经济类课程群中,向学生讲解仿真建模、优化设计等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辅助计价软件的能力。

4.3管理类课程群

管理类课程群的实训内容是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其后续将直接对接综合实践课程。学生以设计小组形式参与本课程群的综合实践项目,在方案讨论、分工协作的过程中,掌握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知识以及BIM技术的应用要点。

4.4综合实践类课程群(毕业设计)

综合实践类课程群是由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组成的,它是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的最后阶段。学生通过设计一个BIM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控模型来完成招标公告发布与编写、招标限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投标报价编制、评标管理、模型图纸设计、施工安全模拟等训练,最终实现灵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标。

5建筑工程管理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实效

课题组重构了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

5.1学生获奖率提升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完成后,学生在前期知识储备阶段就已经进行了BIM建模能力、识图能力与制图能力的培训,这与课堂教学形成了优势互补。因此,课题组带领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和重庆市BIM比赛以及“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能大赛等国家级奖项5项、市级奖项3项。

5.2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笔者通过调研和走访发现,优秀毕业生均是参加了本课题的学生,他们也是在BIM比赛中获奖较多的学生。参加本课题的改革实践后,学生不仅能够将三维信息技术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还提高了学习兴趣。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综合实践,将整个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实现了质的提升。

5.3教师能力提升

在这次BIM综合实践中,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师提高了场地布置、施工方案编制、人材机调配等能力,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提高了工程量计算、定额选择、清单编制、招投标文件编制等能力。在本课题中,两个专业的教师不仅需要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还需要指导学生参加BIM比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充分认识了BIM技术的重要性,还获得了一些与BIM相关的技术能力。因此,这次教学改革,为课题组进行下一步研究积累了师资力量。

6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对BIM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必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通过重构传统专业知识体系,引入BIM技术,将理论知识与新技术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新技能,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尧.基于BIM的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实践[J].电子技术,2021,50(12):158-159.

[2]罗勇,李咏梅,蒲成志.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学刊,2021,7(35):18-21.

[3]朱林,蒋杰.GIS和BIM互融的“房地产估价”课教学框架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2):64-66.

[4]罗珊珊,陆进良.以BIM技术及应用为核心的高职建筑设计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居业,2021(12):144-146.

[5]付静.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Z]: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23):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