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李霞

(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2)

摘要:大数据战略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有效手段,高校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通过创新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措施,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支撑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本文主要对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进行阐述,希望对高校计算机专业课堂的构建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滞后、课堂时间有限、教学模式不合理等,导致教学效果不尽理想。还需教师加强实践经验总结,本着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借鉴优秀的经验,促使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更加完善,顺应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需要。

一、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高校的智能化建设进程加速,灵活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去管理课程信息、教师基本信息、学生基本信息、学生成绩信息等各类数据。校园网络平台的功能强大,有记录学生的线上学习时间、浏览网址等跟踪管理功能,可帮助教师了解学情,确保专业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入手分析,采取统一的进度、教材、大纲无法实现因材施教,更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固化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利用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等功能,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化学习需要,从以往的宏观群体教育逐步向微观个体教育过渡,教学设计与方案的针对性更强,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线上收集学生的意见想法,以此作为教学方案调整的依据,更利于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1]

一、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1.革新教学内容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向应用型、创新型等人才标准过渡,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实践性人才。但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较快,为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能够支撑就业与职业发展,还需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方面下功夫,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内容对接时代发展的前沿知识技能,根据企业需求、市场发展趋势合理调整课程内容的占比。利用网络搜索前沿的教学案例,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眼界、思维以及课堂容量,推动学生向社会发展的人才标准靠拢。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企业真实的项目和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去重构教材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吸收内化、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大数据平台不仅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工具,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手段,引导学生线上搜索所需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更加完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就业需要、实践需要等,合理安排课堂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及创新能力。为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注重计算机专业课程教育与德育等方面的整合,积极渗透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网络文化资源,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计算机实验课程分为综合性、设计性、验证性的三类,通常以验证性实验居多,通过上机调试案例程序验证知识点的正确和使用方法。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少,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是验证性实验不能比拟的,可在大数据背景下,结合当前的计算机热点、课程特点、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等,统计分析并挖掘出学生感兴趣、参与积极性高的题目,以此作为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内容,实现计算机课程实验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2]

2.搭建大数据网络教学平台

高校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大数据网络教学平台,拓展平台的功能模块,促使平台促进教育改革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一是拓展数据库的模块。整理和共享优秀的教学资源,便用师生随意调取教学课件,满足教与学的实际需要。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关键知识点设计视频、课件、试题等形式的教学资源,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直观生动的理解抽象教学内容,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二是引导学生线上学习,实现线上下教学模式的整合,利用翻转课堂解决课时不够的问题,打破教学时空方面的限制。如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前,教师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制作微课视频及跟踪训练习题,引导学生线上自主预习,或是根据导学单完成课前的自主预习。学生线上交流预习中的问题,教师整理学生的个性、共性问题,作为课上讲解的重点,解决学生课上学习的压力和难度,促使课上学习更加深入与有效。三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挖掘教学安排、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授课计划等环节的基础数据,支撑后续教学的动态性调整。引导学生展开直播课的线上和远程课程学习,师生线上交流互动,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轻松自由。四是实施差异化、层次化的教学,跟踪整理与分析学生在使用大数据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包括课件资源使用情况、网络浏览记录、交流互动的信息等,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兴趣喜好、学习需求、能力基础等。为基础层次低的学生布置难度较低的学习任务,在巩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概念知识。为基础层次中等的学生布置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实现本课所学知识的触类旁通。对于基础层次高的学生布置难度高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灵活运用,进一步发展创新思维。了解学情后,对学生按兴趣进行聚类,预测学生下一步的行为,为学生推荐有效的教学资源,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

[3]

3.创新考核方式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建议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除了包括实验报告、课堂测试、课堂表现、课堂出勤、作业以外,还需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评价学生在课上的创意性与实践活动表现等。在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课上,不仅需对学生的项目实验报告形式进行评价,还需对学生的个人表现、设计过程、设计方案、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自评与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传授更多有效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评价项目的成果,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积极性。将学生计算机学习任务成果放在网上,接受更多专业人士的点评与鼓励支持,学生接受建设性的整改意见,促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进取方向更加明确。

总结:

大数据与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整合,为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发挥大数据的分析等功能,根据学情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与方案,促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利用线上授课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与主观能动性。整合网络教学资源与教材,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更加完善,最终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刘英.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8):2.

[2]陈浩然.大数据视域下高校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路径[J].移动信息,2021(8):1-2.

[3]尚礼斌.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21):199-200.

作者简介:李霞(1975.12-),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