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预防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9
/ 1

骨质疏松性骨折预防治疗

周愉舜

四川省华蓥市人民医院  638600

骨质疏松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这属于全身性代谢骨病,也是目前致死率、致残率较高的骨质疾病。骨质疏松多数都发生在中、老年群体中,以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较高。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医疗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寿命不断的延长,所以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已经成为社会上严重的问题,尤其是骨质疏松所引发的骨折问题,人们需要付出较多的资金来治疗与恢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骨质疏松骨折是一个缓慢发生的过程,初期表现是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消失,骨小梁数量减少,其他的骨小梁受到较大的负荷作用,进而造成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可以在全身各个部位发生,比如髋部骨折、椎体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等,影响较为严重。

1.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

在骨质疏松骨折方面来说,重点应做到预防,预防要比治疗更加重要,所以我们需要有意识的采取预防性措施,从而降低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具体来说,骨质疏松骨折的预防措施包含如下几点:

(1)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因为现代人们生活节奏较快,工作比较繁忙,并且很多不良生活习惯,所以造成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较高,比如酗酒、过量饮用咖啡、茶类等。因此,预防骨质疏松骨折应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不熬夜,保持健康饮食,并且适当的运动锻炼,比如慢跑、健美操、散步等,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率提升,延缓骨量流失。

(2)调整饮食结构。对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来说,大多和自身的饮食结构存在关系,所以应该重视人们的饮食结构的调整,要增大蛋白质、钙的摄入量,比如瘦肉、蛋类、乳类、虾、坚果等等,有足够的营养物质,预防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

(3)重视防风险因素排查。对于骨质疏松骨折的高发人群,应重视自身疾病,了解引发骨质疏松骨折的因素,并做好风险控制,比如家庭环境中设置防跌倒措施,合理摆放家居,设施防滑装置,保持室内光线充足等;室外运动应保持正确的方式,运动量减小,并穿戴防滑鞋、佩戴安全防护设施;选择最佳的运动方式,体量要严格控制;老年人群体在楼梯等容易发生跌倒的环境,尽量使用拐杖与扶手。

(4)正确使用雌激素。美国某项研究显示,雌激素与黄体酮联合药物较之单独应用雌激素效果要好,使用雌激素进行绝经后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情况,5年骨折发生率降低34%。但是要做好雌激素的使用和控制,一旦使用不当极易导致乳腺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危害较为严重。

(5)磷酸盐类药物。有研究显示,应用阿伦磷酸盐能够达到抗骨折的效果,尤其是在骨质疏松症绝经后女性的效果非常明显,骨折的发生率降低约59%;持续性用药12个月,可以防止发生多发症状性骨折的问题。有多项研究结论显示,应用磷酸盐类药物能够预防骨折的发生,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预防骨质疏松骨折的药物之一。

2.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

(1)手术治疗。根据目前的骨质疏松骨折进行分类,包含椎体骨折与非椎体骨折。非椎体骨折患者,一般会应用螺钉与钢板方式固定,在固定时,应尽量的选择骨折强度较高以及质量较好的部位;钢板的使用要确保固定效果,达到稳定、牢固性要求,还要尽量减小与骨骼接触面积。有相关的医学研究发现,在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治疗中,选择自体骨移植或者使用相应的骨替代品,可以有效的降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对于椎体骨折的患者来说,以微创治疗方式为主,利用球囊扩张椎体形成术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利用手术方式及时纠正患者骨折部位,但是也有弊端,比如体质较弱的患者,手术治疗恢复期较长,影响正常生活。

(2)药物治疗。除了手术治疗方式之外,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中,药物治疗也比较常见,其治疗效果更好,同时还能预防再次发生骨折,目前临床中药物治疗主要是如下两种方式:其一,增强骨密度。以双磷酸盐为主要的药物进行治疗;其二,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以特立帕肽为主要的治疗药物,临床应用比较普遍。根据骨密度和骨代谢等检查合理用药。

总之,针对于骨质疏松骨折来说,预防要比治疗更加的重要,所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自我防护,消除高危因素产生的影响,同时还要摄入足够多的蛋白质与钙,以降低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概率。而治疗方式中,手术治疗为主,及时进行纠正治疗,从而防止产生严重的危害。药物治疗也是必要的治疗方式,改善骨状态,促进钙吸收,提供足够能量物质,骨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此外,对于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来说,如果情况允许,应每年做一次骨密度等检查,针对身体情况采取合理的预防性措施,以保障身体健康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