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08
/ 2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生态设计

胡鸿瑞 

合肥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城市景观项目将生态理念充分的融入到景观设计中。本文从丰富植物群落结构的景观设计、完善生态系统的结构设计、打造修复性生态景观设计三个方面来阐述生态景观设计的必要性和重点工作。

关键词生态设计;植物群落;修复生态

1 丰富植物群落结构的景观设计

植物设计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合理的进行植物配置,不仅关乎于景观设计的整体布局、植物造景的美感等,还关乎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植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集合。良好的植物群落是指植物个体之间通过竞争、依存等相互作用,与环境中其他的有机体和无机体形成一个共同生存、相对稳定的组合。植物群落结构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生物的个体数不容易出现大的变动,就越容易维持生物的多样性,进而达到生态平衡。

1.1 丰富群落垂直结构的景观设计

   成层性是植物群落垂直结构最直观的表现,成层现象越复杂,群落结构越复杂,生态环境也就越稳定。景观设计中最直接的手法是乔灌草复合式种植,在植物组合配置时,以乔木为主,为上层植物;小乔木或灌木填补林下空间,为中层植物;地面栽种草本植物,为下层植物。在单位面积上,这种复合式绿化能够在垂直面上更好的利用空间,形成乔灌草空间互补和重叠的效果,使单位面积上叶片面积增多,绿量增大,更好的发挥吸尘减噪、增湿降温等良好的生态效果。

1.2 丰富群落水平结构的景观设计

   镶嵌性是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是植物在水平方向上因不同的基底形成的分布不均匀的斑块,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生物小群落。斑块之间的生物环境异质性越高,群落水平结构就越复杂,进而生态环境就越稳定。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常见的造景手法是在水平方向上设计如植被单一但地形起伏的草地、植被丰富的乔灌草组团、水生植物丰富的水体等,相交替配置的方式,在连续的场地中提供不同生境的景观斑块。

2 完善生态系统的结构设计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有其特殊的、复杂的营养结构关系,使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正常进行,维持生态平衡。具有复杂食物网的生态系统,不会因为个别生物的消失而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体现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方式例如:

2.1生态驳岸景观设计

  水体景观是景观设计中常见的景观元素,尤其自然式水体造景不仅带来仿自然的美感,而且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生态驳岸景观设计是指用人工造景的方式恢复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滨水驳岸设计。(1)丰富的水生植被营造出浅水区域,为浅水区的多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给浅水区的鱼类提供生存环境,洄游的鱼群提供繁殖场所,迁徙的水鸟提供停憩捕食的区域,水生植物及其附着的微生物创造出生存的微环境。丰富的浅水区生物构成生物多样性,具有较好的抵抗风险的能力。(2)带状生态驳岸作为一种生态廊道为动植物的移动提供通道。保证了物质流、能量流、生态流的正常流动,同时增强了景观斑块之间的连通性,扩大了多种生物的生活范围,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复杂。(3)蜿蜒曲折的生态驳岸线不仅带来了美观性,还有利于形成各种鱼巢、鱼道,制造大量的涡流,有利于增加水中的氧气,改善水质。(4)生态驳岸有缓解内涝、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生态驳岸没有直立硬质驳岸的阻隔,使水体区域和陆地土壤区域在物质、能量、生态上不仅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同时陆地部分也能发挥海绵功能,在暴雨时节水体水位过高时,吸附水分;在干旱时节水位过低反哺水分,起到调节水位的作用。

2.2水生态系统景观设计

   水体景观因其特殊的质地,在视觉效果和亲水功能上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本应带来增温降湿、风景秀丽的水体景观,却在近年来频发水质问题,尤其到了高温期,水体发臭,人们避而远之。人造水景尤其是仿自然的水景,简单的挖坑防水后,如后期管理跟不上,便会出现水质恶化的问题。究其原因,人工水体不像天然水体有自净功能,没有天然水体中的稳定的生态系统。在天然水体中,水生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群落与水体、土壤、空气等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具有良好物质流、能量流、生态流的动态平衡系统。而人工水景如果在设计时不融入生态设计的理念,那这种人工生态景观就是伪生态,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景观设计中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上文中提到的生态驳岸景观设计外,还有(1)生态浮岛景观设计。生态浮岛又称为生态浮床,利用人工手段,以水生植物为主体,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和生态学原理,以改善水质、调节水体生态平衡为目的的一种景观设施。生态浮岛的布局形式和植物种类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但其具备的生态功能更为突显。净化水质。利用植物根茎的吸收和吸附作用,改善水体富营养化。选择湿式浮岛,运用到滨水景观设计中,尤其是对于存在安全隐患必须要做直立驳岸的水岸,使用湿式浮岛可适当弥补因安全问题造成的绿植的缺失。创造良好的生物生活环境。在景观设计中,生态岛可以起到修饰驳岸线的作用,而且可以通过驳岸线的设计增加涡流,改善水体含氧量,同时生态岛上的植物根系能够为鱼类产卵提供场所,构成了鱼类生息的良好条件。(2)水生态景观设计。主要针对的是人工挖坑造景的水体景观,除了利用生态驳岸和生态景观岛来改善景观、恢复生态、绿化环境,还可以通过在项目施工前期模仿天然水生态系统来布置生态链上的动植物,以达到类似天然水体的稳定的生态环境。大概的操作流程为控水、转移鱼群、消毒坑底、注水、水生植物种植、水生动物投放、生态平衡。水生态景观遵循地球生态圈的自然演变规律,实现了以人工设计为先导、向可持续水质净化的自然水生态转化。

3 打造修复性生态景观设计

   在景观设计项目中,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新建项目往往容易更好的利用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工艺进行景观设计;而改造性项目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对特定的区域进行修复性的设计,这些设计中以生态修复性的景观设计居多。以海绵城市建设为例,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理念提出的初衷是针对我国多数城市雨季常发生严重内涝的问题,对于一些老城区,海绵城市的相关项目常出现在小区、城市道路、城市绿地与广场的改建、扩建项目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的景观设计有:(1)渗透性铺装材料。自行车道、人行道以及其他非重型车辆通过路段、广场铺装路面优先采用渗透性铺装材料,如透水混凝土、塑料网格、透水性沥青铺面、连锁高压砖铺面、透水黏土砖路面。(2)植被浅沟、下沉式绿地。考虑径流总量控制,优先采用植被浅沟、下沉式绿地等地表生态设施,加快雨水渗透、滞蓄雨水,从而减少外排雨水量、控制雨水径流总量的作用,实现方案确定的径流总量控制率。(3)中水收集系统。通过对雨水、城市污水的景观生物净化,使水质达到可被用来灌溉等再利用的程度,实现水体的循环再利用。(4)雨水花园。通过植物、木屑、碎石、沙土等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的同时,还能很好的储蓄在土壤深处,当地面干燥时,通过蒸腾作用反哺地面上的植物,同时多余的水还能补给景观灌溉、冲洗等城市用水需求,在小区和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实现雨水调蓄功能。

参考文献

[1][英]汤姆,特纳,王汪.景观规划与环境影响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俞孔坚等.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中国园林,2001(6):3-10.

[3]李洁,崔丽娟,李伟,等.兼顾景观功能的人工湿地植物配置模式探讨[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3(1):10-14.

项目编号: Xjyzkc202103

项目级别: 校级质量工程项目

项目名称: 城市景观设计优质课程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