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颅内感染内科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重症颅内感染内科治疗体会

李青霞

甘肃省中医院  甘肃省兰州市 730050

【摘要】目的:探究重症颅内感染的内科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重症颅内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内科综合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0人。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临床症状、血清炎性因子、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治疗后颅内压、NIHSS评分均较低(P<0.05)。结论:对重症颅内感染患者实施内科综合治疗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重症颅内感染;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的80例重症颅内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观察组男:女为22:18,平均年龄(66.15±8.12)岁;对照组男:女为24:16,平均年龄(67.28±7.81)岁。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常规治疗对照组:营养支持、抗生素抗感染等。给予观察组内科综合治疗:实施腰穿检查,进行药敏试验、脑脊液细菌培养,按照药敏结果使用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使用腰椎穿刺术将炎性脑脊液释放出来,并进行鞘内注药,隔日或每日一次。若感染十分严重,需要进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

1.3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2)经李克特评分表[2]评价临床症状;(3)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4)生活质量根据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价;(5)颅内压;(6)采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1.4疗效评价标准

恢复正常的体温,消除感染相关症状时为显效;基本恢复正常的体温,减轻感染相关症状时为有效;上述标准均未达到时为无效。

1.5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

2结果

2.1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25

11

4

90%(36/40)

对照组

40

15

13

12

70%(28/40)

x2

10.327

P

<0.05

2.2单项症状积分: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佳(P<0.05),见表2。

表2  单项症状积分(±s,分)

组别

例数

发热

头痛

恶心

呕吐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0

1.41±0.52

4.25±0.11

1.36±0.32

4.54±0.51

1.15±0.49

4.22±0.26

1.41±0.33

4.26±0.12

对照组

40

1.40±0.50

3.16±0.18

1.30±0.29

3.06±0.11

1.26±0.62

3.01±0.18

1.47±0.45

3.78±0.22

t

5.628

10.669

3.141

15.624

6.352

10.541

1.524

16.521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佳(P<0.05),见表3。

表3  炎性细胞因子水平(±s)

组别

例数

白细胞介素-6(pg/mL)

肿瘤坏死因子(ng/L)

C反应蛋白(m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0

76.54±2.52

51.66±3.41

121.35±5.39

96.32±2.55

5.32±1.35

3.42±0.21

对照组

40

76.35±2.39

63.71±2.15

120.63±5.43

112.63±3.44

5.69±1.64

4.45±0.51

t

3.521

12.015

4.584

10.125

3.241

14.001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佳(P<0.05),见表4。

表4  生活质量(±s,分)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角色功能

认知功能

总体健康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0

74.52±5.68

90.11±6.35

75.21±4.57

91.66±6.33

72.33±5.16

92.65±6.04

73.24±6.02

90.57±6.33

75.28±5.17

91.58±7.25

对照组

40

74.65±5.10

81.84±5.67

74.96±5.02

80.48±6.58

71.98±4.98

79.36±5.99

74.05±5.78

82.64±6.21

75.48±5.05

83.24±6.95

t

0.142

8.128

0.308

10.245

0.408

13.071

0.812

7.740

0.231

6.948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5颅内压、NIHSS评分: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颅内压、NIHSS评分(±s)

组别

例数

颅内压(kPa)

NIHSS评分(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0

3.48±0.25

2.11±0.15

28.01±2.42

6.34±1.22

对照组

40

3.49±0.27

2.81±0.19

28.03±2.35

12.57±1.32

t

1.625

12.004

0.695

10.185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颅内感染指的是微生物在颅腔内部滋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该病的发生与细菌、病毒感染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颅压高、头痛、高热、呕吐、恶心、神志改变、昏迷等是主要的症状表现,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危害极大,必须给予有效的治疗。

本文通过探究重症颅内感染的内科治疗体会,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临床症状、血清炎性因子、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治疗后颅内压、NIHSS评分均较低(P<0.05)。主要原因为:除了对重症颅内感染患者实施全身抗生素治疗以外,还需要进行脑脊液引流治疗,通过脑室外引流冲洗给药,能够使药物直接对病灶产生作用,同时能够降低脑脊液的细菌浓度,对脑脊液的外观和颅内压的变化进行直观地观察,并随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调整用药方案,进而获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6]

综上所述,对重症颅内感染患者实施内科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颅内压,提升其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1]潘旭,李明. 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不同致病菌所致颅内感染的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指标差异[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8,12(6):601-606.

[2]张萍,许峰,梁奇明,等.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致重症颅内感染1例[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55(3):22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