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联合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用于骨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临床路径联合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用于骨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王丹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   400080

【摘要】目的:了解在骨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临床路径并联合问题学习模式后对护生的影响。方法:选择42名实习护生,根据实习时间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1名,对比两组考核成绩及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理论基础、基本操作、文书书写、工作态度、综合能力等项目成绩、教学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问题学习模式应用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对于强化骨科护生对于理论知识、护理技能的水平,提升其综合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相较于传统临床护理教学的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骨科;临床护理教学;临床路径;问题学习模式

骨科接收的患者疾病种类多样,且患者基数多,护理难度较大,因此对于临床护理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招收相关性人才,就需要为实习护生提供临床护理教学。临床护理教学有着相对较强的实践性,但是因实际教学中的实践与理论教学失衡,护生的学习地位过于被动,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佳[1]。基于以上表述,本文论述了临床路径+问题学习模式的方法,并以此分析二者应用在骨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于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间来我院骨科实习的共42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征得护生同意后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护生来院实习时间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1名,其中参照组男生女生分别有3名、18名,年龄中位值(22.2±0.8)岁;实验组男生女生分别有1名、20名,年龄中位值(21.6±0.3)岁。基本资料经组间比较后差值不大,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应用传统带教模式,具体步骤为:向护生讲解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并安排带教老师按照教学大纲完成骨科临床护理教学。

实验组根据临床路径并联合问题学习模式展开教学,具体内容包括:①由带教老师根据实习护生实际情况以及大纲内容,明确临床路径教学分阶段计划,共六个阶段,每个阶段教学时间为1周,列出相应计划表,并发放给每个护生,由教师为其讲解不同阶段学习目标,同时明确最终考核时间。②第一阶段需向护生介绍科室环境、基本护理程序、基础医疗知识,并指导护生练习静脉注射、无菌技术、吸氧等操作;第二阶段需为护生讲解科室常用药物相关内容以及危重患者护理注意事项;第三阶段需指导护生了解骨科常见疾病、护理方法等,并告知护生生命体征观察方法;第四阶段需指导护生学习护理文书书写方法、专科护理技能等;第五阶段指导护生学习各类仪器设备使用、维护方法。③正式教学开始前需按照护生能力差异性划分学习小组,由护生根据每个阶段学习目标提前预习并查找相关文献进行了解,完成资料收集。④每个阶段理论知识教学完成后,需由每个小组负责典型案例,组内成员共同讨论后明确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同时以书面形式将讨论过程进行记录。⑤带教老师需要针对每个小组所回答的问题答案进行点评,并对不足之处补充完善,然后引导学生分享学习体会,完成阶段考核[2]

1.3 评价标准

①考核成绩: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基础、基本操作、文书书写、工作态度、综合能力等项目的考核,每项100分。②教学满意度:由两组护生对骨科护理临床教学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采用科室自拟满意度评分表(分值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分析使用SPSS2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用t检验差异性。

2 结果

2.1 考核成绩

研究组理论基础、基本操作、文书书写、工作态度、综合能力等成绩均较参照组高,P<0.05,结果详见表1。

表1 两组考核成绩对比(

组别

理论基础

基本操作

文书书写

工作态度

综合能力

参照组(n=21)

83.15±3.53

81.16±3.83

82.65±4.82

83.55±4.73

85.27±3.16

研究组(n=21)

91.36±3.48

89.96±3.98

90.63±4.27

90.36±4.90

92.26±3.64

t

7.589

7.300

5.678

4.582

6.645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教学满意度

研究组对教学的满意度较参照组高,P<0.05,结果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n(%)

组别

不满意

基本满意

非常满意

总满意度

参照组(n=21)

7(33.33)

10(47.62)

4(19.05)

14(66.67)

研究组(n=21)

0(0.00)

6(28.57)

15(71.43)

21(100.00)

/

8.400

P

0.003

3 讨论

临床见习一直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培养和提高医学生所学理论和临床综合运用能力,是实现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重要过程[3]。在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中,因教师更多遵循教学大纲内容,为护生进行机械性灌输,护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难以实现师生有效互动,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也因此而局限,难以对重难点知识全面地掌握与吸收。

临床路径下的骨科临床护理教学,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及教学指导针对性开展教学工作,能够使教师在教学时实现由浅至深、由易到难,通过分阶段性的教学,可以使学习任务更具针对性[4]。同时将其与问题学习模式联合在一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在不同问题的引导下,其学习动机得以激发,从而可以实现自主学习,且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尽早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结果显示,两组的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均存在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在骨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将问题学习模式和临床路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利于使教学更具目的性、具体性,便于使护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临床护理内容的学习,从而促使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夏玉莲,陈蒙,王丹.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07):39-42.

[2]柳玉芳,冯彬,刘文.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04):93-94.

[3]张克祥,周嘉辉,李志跃,等.PBL教学法和CBL教学法在骨科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7):41-43.

[4]梁俊华.临床路径带教法在骨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7):2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