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黄丽,袁金娟[通讯作者]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2

【摘要】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20年09月~2021年09月期间接收患儿的8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40)和观察组(n=40),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抢救结果与护理纠纷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1)抢救成功率:观察组(97.5%)高于常规组(85%)(P<0.05);(2)护理纠纷发生率:观察组(2.5%)显著低于常规组(15.00%)(P<0.05);(3)总满意度:观察组(100%)显著高于常规组(87.5%)(P<0.05)。结论:儿科急诊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急诊抢救成功率,减少护理纠纷,值得应用。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儿科急诊;护理管理;应用

儿科急诊包括新生儿科、消化科、呼吸科及内分泌科等等。小儿身体弱,容易突发疾病,受到环境影响,容易产生高热、惊厥等问题,小儿急诊科会接待不同状况的小儿,进入急诊小儿一般属于已经出现极危重症状的患儿,尤其新手家长对小儿饮食缺乏了解容易导致小儿消化出现问题,一部分小儿可能因为其他先天疾病突发出现呼吸困难或突然抽搐发作,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1-2]。儿科急诊疗使用常规护理接待家长与患者,具有一定的护理效果,但是面对突发状况对护理人员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选择更加有效的护理管理,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2020年09月~2021年09月期间接收的80例儿科急诊患儿展开研究,探讨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急诊科(年限:2020年09月~2021年09月)接收的儿科患儿80例,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40)和观察组(n=40),常规组的平均年龄为(8.24±1.22)岁。观察组平均年龄为(8.23±1.21)岁。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儿资料完整;(2)家属知晓并签字同意。

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者;(2)不能全程配合治疗者。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施常规护理操作,实时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并辅助其他检查操作。

观察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护理内容为:(1)护理准备:组建护理小组,护理小组成员由儿科护士长、护理人员组成,其中挑选护理人员时应挑选具有丰富经验的。组建护理小组后应针对儿科急诊中所出现的护理问题详细分析,并以问题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共同确定护理主题。(2)护理实施:护理小组将责任制充分运用在科室护理中,并积极落实责任制,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明确护理任务与护理责任,实际护理过程中以患儿为中心,给予患儿人性化护理,耐心疏导患儿心情,实时监测患儿的病情,将护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状况严格按照书写标准进行记录,同时医院定期开展护理培训,规范护理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护理水平综合能力。护理小组组长需要及时带领护理小组人员不断梳理护理流程,使护理小组人员将护理流程铭记于心,将护理工作落实到个人。(3)将科室内出现几率最高的问题逐一处理,重点检查,加强监督,制定合理的护理质量目标。(4)提升护理质量,将儿科急诊内所采用的这种护理模式详细分析,总结问题,并制定相关护理标准,为提高儿科急诊护理质量提供保障。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抢救成功率、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计量单位t,计数资料(X2)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本)分析,表示方式为()、(n,%)。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组间患儿抢救成功率、纠纷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详细见表1。

1两组患儿抢救成功率、纠纷发生率比较[n(%)]

分组

例数(n)

抢救成功率

抢救失败率

护理纠纷发生率

常规组

40

34(85.0)

6(15.0)

6(15.0)

观察组

40

39(97.5)

1(2.5)

1(2.5)

x2

-

9.785

9.784

9.784

P

-

0.001

0.001

0.001

2.2组间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100%)显著高于常规组(87.5%)(P<0.05)。详细见表2。

2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n(%)]

分组

例数(n)

十分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常规组

40

18(85.)

17(15)

5(15)

35(87.5)

观察组

40

21(97.5)

19(2.5)

0(0)

40(100)

x2

-

-

-

-

13.333

P

-

-

-

-

0.001

3.讨论

小儿出现极危重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儿科门诊成为主要的接待所,由于小儿身体较弱,身体抵抗能力较弱,容易出现突发高热、抽搐等异常症状,需及时治疗,否则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

[3]。在小儿突发异常时送往急诊科会表现出十分焦虑,尤其是看到孩子难以忍受疼痛时会感受到焦虑、紧张,影响与护理人员沟通[4]。当前我国医疗行业不断发展,对护理服务提出更高的护理要求,尤其是在小儿急诊科,小儿急诊科发病特点表现急、快、重,当接诊后,需要护理人员及时投入抢救过程,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与家属及时沟通了解患儿具体情况才能有效开展抢救,但目前临床常使用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当接诊患儿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时体征监测,具有一定的护理效果,但是常规护理缺乏与患儿家属沟通,缺乏护理完整性、连续性与统一性,难以提升护理满意度,同时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不能合理处理紧急情况,容易与家属发生冲突,导致医患纠纷,因此要选择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5]。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质量管理,与常规护理相比具有统一性与完整性,将其运用在儿科急诊中,可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可为小儿提供科学的护理服务,将护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串联,实施周密的护理计划。因此,PDCA循环管理通过成立护理小组为患儿提供周全的护理服务,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与家长沟通更加有效,可有效减少医患纠纷。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应用在儿科急诊中护理效果显著,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奚丽君.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1):101+109.

[2]万安云,黄春,漆月.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6):188+190.

[3]王姝理.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09):30-32.

[4]黄桂华,方雪梅.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6):5257-5258.

[5]张玉霞,崔海丽,徐萍.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0):18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