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病,怎样防治包虫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1

地方病,怎样防治包虫病?

陆志豪

甘孜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甘孜州 626700

包虫病流行于世界上许多项畜牧区,在高发区,患病率可达5%,对人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所以进行防治包虫病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本篇文章讲述了包虫病的病因,包虫病患者的一些相关检查和日常的生活管理,以及如何预防包虫病,详细的描述了从疾控中心到城市居民如何做好良好的防范措施。

一、地方病包虫病“是”什么?

在一定地区产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通称地方比病。通过存在形式的不同,我们将地方病分为两大类:自然地方性疾病:影响最多的是某些地区自然环境,让一些疾病存在于特定的区域。其中包括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布鲁氏菌病等。

地方性疾病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鼠疫和布鲁氏菌病等七种。地方性疾病病因如下:地球化学性疾病:碘缺乏病、饮水型地氟病、饮水型地砷病、地方性硒中毒、地方性急性钡中毒(痹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血吸虫病、鼠疫、森林脑炎、布鲁氏菌病等。地方性寄生虫病包括疟疾、丝虫病、包虫病等。其中包虫病就是人感特点是染棘球绦虫的幼虫导致的慢性寄生虫病。根据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称之地方性寄生虫病;在流行区带有职业性损害,称为某些人群的职业病;从全球范围讲,包虫病在少数民族或宗教部落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一般来说,包虫病发病部位为全身,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可长达5至30年,潜伏期的临床表现视其寄生部位和囊肿大小以及有无并发症而异,包虫病多发人群为畜牧业人群多见。

二、包虫病有哪些症状及相关检查

该病的临床表现因包虫的部位、包虫的大小及有无并发症而异,其中肝包虫病最常见,约占包虫病的75%。这种疾病是隐匿的,在浅伏特时可持续10年或20年以上。排便后可出现肝脏面积不适、钝痛、肝脏大,肝脏表面出现无痛囊性肿块。肺门附近的包虫病可压迫胆管引起梗阻性黄疸,也可压迫门静脉引起门静脉高压。肺棘球蚴病患者常无症状,部分患者有胸痛或咳嗽,与支气管沟通时可咳出大量液体,并伴有粉状囊壁、囊沙,继发感染可出现高热、胸痛、咳嗽脓痰等。脑包虫病常见于儿童,偶尔因囊液大量溢出堵塞而引起窒息,主要表现为头痛、视盘水肿等颅内高压,有时可有癫痫发作。

医生会首先询问患者是否有疾病流行区居住史,是否有肝、肺、肾等部位不适症状,如果两者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就需进行影像学检查和血清免疫试验。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和血清免疫试验阳性均有助于诊断。此外,患者如果咳出粉皮样膜状物质,则怀疑患有肺囊型棘球蚴病,可将咳出物制成标本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当观察到头节或小钩即可确诊。

棘球蚴病需要和一些相似的疾病进行区分,例如肝棘球蚴病与肝囊肿、肾棘球蚴病与肾脓肿、脑棘球蚴病与蛛网膜囊肿有相似之处,医生将从多个方面详细检查进行判断。肝囊肿

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肝部隐痛,通过棘球蚴病抗原免疫学检查显示阴性,可与肝棘球蚴病相鉴别。肾脓肿主要表现为发热及明显腰痛,CT检查可见厚壁囊性病变,肾周围有炎性表现,血尿常规可提示感染,可与肾棘球蚴病相鉴别。蛛网膜囊肿该病多出现于脑池或脑室邻近的部位,一般无明显症状,其CT及MRI检查与脑棘球蚴病相似,但免疫血清学实验显示无棘球蚴病感染,可与脑棘球蚴病相鉴别。

三、包虫病患者日常生活管理要注意什么?

    患者应当加强运动,在疾病恢复期间应多注意休息,待病情稳定之后,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注意饮食,患者应加强营养的摄入,同时保证均衡饮食。多吃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最后是生活习惯,患者应当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患者心理护理也十分重要,家人应给与患者更多的关怀,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消除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

四、怎样防治包虫病

各个地方疾控中心应加强该病流行地区犬类的管理,并对其进行定期驱虫。对屠宰场进行严格管理,深埋患病动物的内脏,防止被犬类吞食,避免犬粪污染水源等。相关地区的居民应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防护,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和水。勤洗手,避免手部被虫卵污染。城市加强注意环境卫生,避免水源、草原等被虫卵污染。为加强过程控制,以疫区的狗、牛防治感染关键环节,预防感染包虫病区人包虫病灭绝,野狗应受犬舍限制,如何使用牧羊犬、狩猎或警犬必须纳入登记,如定期泛滥绦虫和药物监测应列为常规制度,根据新西兰有关规定重流行绦虫病化学洪水每六周一次,在轻度流行地区,每三个月一次。最后大力开展卫生宣教:宣传和教育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内容应简单易懂,强调实际效果,并充分动员群众,成为家喻户晓的防御宣传。

五、小结

棘球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其中间宿主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棘球蚴病的预防是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难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性难题,应采取全面措施预防棘球菌病。提前做好相关预防可以大大的减少包虫病的发病率,地方疾控中心应当加强防范措施,居民将强疾病的防患意识,共建健康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