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联合MRI在评估肝癌TACE术后病灶残留及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3

CT联合MRI在评估肝癌TACE术后病灶残留及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郑丽丽

河北省滦平县医院   河北滦平 068250

摘要:目的:为提高行TACE后的肝癌患者的病灶残留情况检出率,探讨MRI检查和CT检查对肝癌TACE后病灶残留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32例行TACE后的肝癌患者,接收时间为2020年04月~2022年04月,对所有患者均实施MRI和CT检查,将实验室检查作为对照标准,评价MRI检查和CT检查方式对行TACE后的肝癌患者病灶残留情况的诊断价值。结果:(1)CT和MRI联合检查结果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一致,病灶及残留病灶检出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RI诊断效能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联合评估肝癌TACE术后病灶残留及随访价值显著,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科学、高效参考依据。

关键词:CT;MRI技术;肝癌TACE术后病灶残留

引言:肝癌这一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临床上尚未找出肝癌的发病机制,疾病早期具有隐匿性,无明显症状,往往被患者忽视,一旦确诊便进入晚期,患者有肝区疼痛、乏力、消瘦等典型临床症状,建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程度上提高肝癌晚期患者治愈率。相关文献报道称,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等因素均是诱发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参与到疾病进展中;同时,有长期吸烟史、酗酒、肥胖、基础疾病人群易患肝癌疾病。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通过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疾病,能够在短时间内促使患者癌细胞组织大面积坏死,使肿瘤体积缩小,临床治疗安全有效。但由于肝脏生理机制特殊,TACE术后患者复发率较高,需要进行多次治疗,打击了患者治疗信心,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认为,加强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疗效评估可了解患者病灶残留情况[1]。有研究指出,MRI和CT影像学检查方式临床价值高,可辅助临床对患者TACE后进行评估。基于此,本文于本院2020年04月~2022年04月收治的行TACE后的肝癌患者中,随机选取32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种检查技术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2例行TACE后的肝癌患者中有13例男性,有7例女性,最小的患者年龄是43岁,最大年龄是71岁,平均(60.37±10.28)岁;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对比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遵循自愿原则,经详细了解后自愿参与研究;②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且经过TACE治疗者;③没有MRI、CT检查禁忌症。排除标准:①重要器官受损严重者;②精神意识障碍,交流不畅;③之前有恶性肿瘤史者;④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心功能不全、免疫系统疾病者;⑤临床影像学资料不全者。本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患者家属了解研究内容,积极配合,自愿签署了知情协议。

1.2 方法

32例患者均于患者术后3个月接受CT检查和MRI检查,检查结果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相比较,评价CT和MRI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具体方法如下:

(1)CT检查:使用CT扫描仪以及碘普罗胺注射液对比剂来对患者实施检查。①检查前,叮嘱患者禁食6h,摄入600mL纯净水,取患者平卧位姿势,将腹部完全暴露出来,指导患者均匀呼吸,设定CT扫描仪层间距、原始层厚、矩阵、电流、电压等参数,开始平扫肝脏,观察碘油沉积和病灶密度情况。②经肘静脉注射80mL碘海醇注射液,进行动脉期扫描,于1min后进行门静脉期扫描,待2~3min后进行延迟期扫描,观察患者的病灶大小、形态、数目等。③结束检查后,将图像上传至工作站,由2名资深影像科医师进行图像分析,评估患者的病情。

(2)MRI检查:使用T磁共振扫描仪以及相控阵柔软线圈,钆特酸葡胺注射液对比剂来对患者开展全面的检查。①检查前,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进食6h,检查中,取患者仰卧位姿势,指导患者保持均匀的呼吸;科学设定检查矩阵、间距、层厚等相关参数。②主要扫描胸腔膈顶到肝脏下部,经肘静脉将钆特酸葡胺注射液快速团注,选择gre-quick序列开展动态扫描,于55s后进行门静脉期扫描,于240s后进行扫描。

1.3观察指标

观察CT和MRI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检出率以及肿瘤包膜检出率上。

1.4 评价标准

(1)CT诊断:阳性:进行平扫时,肿瘤部位明显填充稀少、缺损、以及不均匀,内部没有完全沉积碘油,增强扫描有明显动脉期强化,门脉期以及延迟期减退强化。阴性:进行平扫时,肿瘤部位有明显完整边缘,且碘油在内部均匀沉积,增强扫描时,没有明显的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强化。

(2)MRI诊断:阳性:肿瘤部位在动脉期有明显强化,在门脉期以及延迟期减退强化。阴性:肿瘤部位在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均没有出现强化。

(3)诊断准确率=[(真阴性人数+真阳性人数)/病例数]×100%;敏感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全部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取t检验方式,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采用x2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分析

    32例患者实验室检查共检出38个病灶,经TACE后有13个活性残留病灶,CT和MRI检查结果与上述结果进行对照,具体见表1:

1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检查方式

病灶(n)

准确率

残留活性病灶(n)

准确率

x2

P

CT

35

92.10

10

76.92

4.983

0.022

MRI

37

97.37

12

92.31

0.589

0.426

CT+MRI

38

100.00

13

100.00

0.002

0.002

实验室检查结果

38

100.00

13

100.00

-

-

2.2 CT检查和MRI检查诊断效能比较

    两种检查手段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敏感度低于MR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CT检查和MRI检查诊断效能比较(%)

检查方式

敏感度

特异度

CT

86.00

100.00

MRI

95.00

100.00

x2

12.016

0.000

P

<0.05

<0.05

2.3 CT和MRI的影响学特征分析

    MRI影像学特征(左)显示,在DWI上显示为病变高信号。CT影像学特征(右)显示,碘油沉积或强化明显。具体可见图3:

IMG_256IMG_20220701_111729

图 3 32例TACE后CT和MRI检查影像学特征

3 讨论

    临床上多见男性肝癌患者,疾病进展速度很快,早期治愈率高,进入中晚期后治疗难度增加,疗效方面也存在个体差异。患者表现有明显的右上腹疼痛、上腹疼痛,伴有食欲减退、腹胀、腹泻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推进,患者肝脏迅速增大,中晚期肝癌患者多采取手术切除治疗方法,治愈率较低。研究发现,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经常食用霉变食物患者、有肝癌家族史患者容易患肝癌疾病[2]。随着患者病情恶化容易引发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状,治疗难度升级。采取传统手术治疗发现,疗效不显著,患者集体损伤大。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创伤小,被临床视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疾病的最佳方法,展现出的临床疗效是理想的,患者术后病情明显好转,能够改善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术后生存期限。但多项研究证明,行TACE后,患者肿瘤活性较高,存在复发风险,预后不理想。研究发现,受肝癌肿瘤大小、形态、单发/多发等因素影响,降低了TACE治疗有效性[2]。基于此,于肝癌患者行TACE后3个月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认病灶残留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有效评估TACE后病灶活性,临床积极开展影像学检查,通过对比CT和MRI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特征,评价CT联合MRI检查的诊断价值。当前,临床上将实验室检查作为评估肝癌患者病灶情况的金标准,但由于操作过程相对复杂,不适用于肝癌TACE后的随访检查。有研究中使用的是超声照影检查技术手段,但在判断肝癌患者TACE后残留病灶情况方面效果不理想,容易受检查设备自身及检查部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和干扰,残留的活性病灶检出率较低,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影响临床判断,容易延误患者的治疗。

基于医疗影像技术水平不断提升,CT和MRI检查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优势不断展现出来。CT检查和MRI检查是现阶段临床评估TACE介入术疗效的有效手段,根据CT和MRI检查结果评价TACE后病灶变化情况。临床研究发现,对行TACE术后的肝癌病人进行CT检查,可清晰化反映病人体内的碘油沉积情况,通过测量CT值,能够进一步明确肝癌TACE后患者肿瘤内部囊变、纤维化、以及液化坏死等情况[3]。CT分辨率高,通过平扫、增强扫描能够观察到病灶中碘油的沉积情况;但有研究表明肝癌患者机体中的碘油密度极高,检查中容易造成肝实质伪影,会遮挡肿瘤血管影,影响临床鉴别和判断,容易造成漏诊,难以真实反映肝癌TACE后患者肿瘤复发或有残留的情况,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局限性。

MRI检查技术可弥补CT检查中的不足之处,MRI这一无损检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广受医患的青睐,医保患者可节省大量检查费用,并且检查时间短,患者可耐受,配合度高,大大提高了诊断检出率;在行TACE后的肝癌病人的病灶残留情况评估中,展现了技术优势,展现了多序列成像图像,图像类型种类多,可提供完整的影像信息,临床诊断价值高,帮助医生明确诊断,有利于制定后续的诊疗方案,能准确的诊断出肝癌病人行TACE后三个月的病情复发情况,可观察肿瘤残余等情况,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降低病情复发率,减少病灶残留[4]。与CT检查比较,MRI检查诊断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CT,可保证检查结果准确。本研究中,通过比较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发现,MRI残留活性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检查结果显示,MRI病灶检出率97.37%,高于CT的92.10%;残留的活性病灶检出率92.31%,高于CT的76.92%,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MRI在肝癌TACE后残留的活性病灶监测中的应用价值,与CT检查方式比较,更具优越性。

进一步研究发现,MRI与CT检查在肿瘤薄膜检查中,CT优势更明显。因此,将CT检查方式与MRI检查方式联合诊断,进行优势互补,检查结果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一致,病灶检出率为100.00%,残留的活性病灶检出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T检查联合MRI检查,充分发挥了两种检查技术优势,大大提升了诊断效能。本文研究发现,CT诊断敏感度为86.00%、特异度为100.00%,MRI诊断敏感度为95.00%,特异度为100.00%,二者特异度比较,无差异性,敏感度相比,MRI有显著的优势;再次说明了MRI诊断价值,联合CT检查后,能够提高诊断效能,具有应用在肝癌病人TACE后随访检查中的可行性。MRI动态增强扫描呈现的影像更为清晰,便于观察肿块中央区域的组织情况,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表现;观察影像特征可见DW1上呈现高信号,提示有残留的活性病灶,根据MRI和CT检出的病灶数量和残留活性病灶数量可说明MRI的诊断准确性;联合CT检查后,解决了CT技术缺陷问题,保证TACE后疗效评价准确。本文研究成果证实了MRI和CT检查在行TACE后的肝癌病人的病灶残留情况的临床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丰富了行TACE后的肝癌病人的病灶残留情况的临床诊断理论体系,大大提升行肝癌TACE后诊断的安全性,临床可广泛推广和应用MRI技术。建议肝癌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尽早发现,明确诊断,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肝癌治疗效果。普通人群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抗病能力;避免肥胖过度,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发现异常症状表现,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MRI检查和CT检查极大提高行TACE后的肝癌病人的病灶残留情况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制定行TACE后的肝癌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春华.16排螺旋CT和MRI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病灶的疗效判断价值对比[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2):206-207.

[2]马方华,陈念,叶文海,等.CT与MR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肿瘤残余和复发的早期诊断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8,30(8):1057-1058.

[3]樊建朝,赵香田.增强CT与MRI在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复查诊断的准确率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9,27(23):4276-4279.

[4]胡伟.CT和MRI诊断肝癌TACE后病灶残留的价值[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9):47-49.

基金项目:承德市科技计划项目“CT与MRI用于检查肝癌TACE后病灶残留情况的临床价值研究” 项目编号:202201A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