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护理对减少老年精神科安全隐患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安全护理对减少老年精神科安全隐患的影响

何琴

南充市身心医院  四川省南充市  637700

摘要:目的:分析安全护理对减少老年精神科安全隐患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精神科就诊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安全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科内可对老年患者进行安全护理,分析临床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提升患者临床护理安全性,值得在临床高度关注。

关键词:安全护理;老年精神科;安全隐患;临床影响

在精神科老年患者护理期间,应实施安全护理。符合我院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通过以临床护理团队为主要护理执行者,建立完善临床护理体系,改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认知,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符合我院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建议推广[1]。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精神科就诊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名。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2:18,平均年龄为(76.51±2.66)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19,平均年龄为(77.21±3.54)岁(P>0.05)。纳入标准:(1)可完整接受研究;(2)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排除标准:(1)精神类疾病。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进行安全护理:(1)分析老年患者在精神科就诊期间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结合传统文献以及医院的病案分析,研究以往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良事件。分析过程中应采用现代化信息设备,对患者在临床护理期间出现的危险事件种类进行系统性分类,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改善[2]。(2)培养护理人员风险教育:在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期间,应以团队为单位进行风险意识的培训,通过指导护理人员对临床风险事件进行把控。在上岗前以及结束每周护理工作后召开护理总结会议,通过全面提升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制定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提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3)建立责任制护理制度:在24小时内均进行优质护理,应将护理人员进行分类,通过良好的排班制度,使24小时内患者均可以得到优质护理。采用责任承包护理制度,严格落实交班制度,改善护理过程中的细节。(4)排查潜在风险:在护理期间应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排查,比如床边扶手的稳定性、锋利物品的摆放、防护栏的坚固性,保证患者护理安全[3]。(5)与患者家属沟通:应向患者家属讲解安全护理的重要意义,使患者家属配合护理人员护理工作,从多角度出发,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保证患者护理安全[4]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结果由SPSS26.0统计学软件统计完成,若组间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坠床

跌倒

伤人

自伤

总发生率

观察组

40

0(0.00)

1(2.50)

1(2.50)

1(2.50)

3(7.50)

对照组

40

3(7.50)

4(10.00)

3(7.50)

5(12.50)

15(37.50)

X2

-

-

-

-

-

10.322

P

-

-

-

-

-

<0.05

2.2对比护理质量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对比生活质量评分[(x±s)/分]

组别

护理态度

心理疏导

管理措施

操作水平

风险预防

干预前

对照组(n=40)

66.69±5.15

64.35±6.91

68.64±5.90

62.86±4.05

60.94±9.28

观察组(n=40)

65.84±5.20

64.91±6.94

67.36±6.18

63.41±4.75

61.58±9.37

干预后

对照组(n=40)

73.48±

6.94

71.24±

8.28

70.94±

8.64

70.25±

5.84

72.94±

3.59

观察组(n=40)

86.41±

6.89

84.36±

8.06

81.84±

8.61

86.94±

5.47

84.87±

3.18

t组间干预前

0.958

-0.472

1.235

-0.727

-0.400

P组间干预前

>0.05

>0.05

>0.05

>0.05

>0.05

t组间干预后

-10.903

-9.363

-7.369

-17.200

-20.513

P组间干预后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精神科患者在进行护理期间,因患者机体控制能力较差,故具有较高的安全隐患。其中老年患者在就诊时间由于自身行动能力较差,具有更高的安全隐患,此时临床应通过结合患者一般资料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安全隐患分析,通过风险评估调查表评估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结合患者临床一般资料以及医院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保证患者护理质量的同时,使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内可对老年患者进行安全护理,分析临床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提升患者临床护理安全性,值得在临床高度关注。

4参考文献

[1] 王艳, 孙平. 护理风险管理对精神科患者家属满意度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 21(22):3.

[2] 屈燕花, 邹海欧. 精神科护士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现状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 27(6):7.

[3] 喻赛芬. 术前风险评估及对症护理对老年复杂腹股沟疝患者手术安全性的影响及预后恢复情况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20, 37(6):3.

[4] 潘玲莲, 李雪春. 专职康复护理小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