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院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改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关于医院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改善实践

陈婷

泰兴市人民医院225400

摘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医院先进医疗设备种类和数量的逐年递增,这在为医师进行疾病诊断、辅助治疗及提高诊断率、治愈率提供更有力帮助的同时,也给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对医疗设备提供及时有效的维护管理,确保医疗设备使用安全、临床诊疗安全,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科多、范围广、难度大。因此,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备维护管理方法,对影响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维护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医疗设备  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现代医疗电子科技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高精尖"医疗设备不断涌现。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在临床使用中具备了诸多优势,但故障问题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为了进一步保证医院临床科研一线工作活动的顺利有序正常进行,相关于临床医疗设备故障的检查和维修及管理培训工作也就越发显得更加尤为地重要。显然,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完好率,将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带来直接影响。本文还基于加强医院设备安全维修及管理创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现阶段新技术形势影响下,现阶段我国医院设备安全维修及其管理创新型工作,存在的主要现状弊端进行做了深度系统地分析思考与问题探究,并相应提出制定了一系列相应切实可行的管理完善及对策。

1医疗设备维护管理概述

医疗设备在所有医疗机构中都是重要且必要的物质基础,它们被引入并用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而医疗设备维护管理就是要基于设备的维修历史、使用年限和运行状态等情况,通过维修、巡检、保养、计量、质量控制等多种手段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增加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从而保证其始终处于安全的状态,避免患者和医护人员受伤。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Med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programme overview》(《医疗设备维修方案概要》)中将医疗设备维护分为检测和预防性维护、维修维护两大部分,并指出有效的医疗设备维护管理流程应由充分的维护计划、有效的管理和实施3个环节组成。其中,预防性维护是指在医疗设备正常运行期间,通过检测、校准、更换部件、润滑、清洁等方式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主动发现并消除故障隐患的过程,又称为预防性维修或事前维修;维修维护是指在医疗设备发生故障后,恢复故障设备的功能并使其继续为临床医疗服务的过程,又称维修或事后维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0年美国大约花费412万美元用于医疗设备的维修。对北京市和浙江省等地的31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情况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医疗设备一年的维护费用约占设备原值的2%,其中维保费用占比高达65.8%。由此可见,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程度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盈利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2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

2.1在新发展形势环境下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维护及管理的模式的应用现状研究

随着社会信息化新思潮正逐渐开始运用到于现代医疗领域,新技术形势下的医院医疗设备保养维修及维护管理全新模式,正紧跟于国家大政方针与世界医疗行业最新发展及趋势,让我国老百姓在看病与就医时更加的轻松方便、更加的经济快捷、更加的科学智能化。实现包括医疗技术服务、卫生技术资源、公共机构卫生、人口计生、医疗资源保障监管等的各个医疗系统全面智能化监控管理,达到全面可视化信息的数字化展现方式和实时化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应用,推进全国老百姓医疗自我健康管理进程。医院医疗设备运行维修管理维护应紧贴数字化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数字化时代,快速发展中的医学脉搏,关注数字医学工程技术等工程系统的各技术交叉相关领域内的技术融合及互动,驱动工程学科技与健康医学领域协同快速发展模式与创新。在临床看病与就诊分离的诊疗过程方面,要助力服务基层。新时期形势环境下将医院医疗设备及维修维护一体化管理经营模式结合到医联体、医运共体建设,帮助各医疗机构迅速提高综合诊疗技术能力,提高自身健康和管理能力水平。

2.2在新建筑形势环境下的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及维护管理新模式的发展重要性

由于目前新发展形势要求下,医院医疗设备及维修及维护等管理业务模式,实际上是在将如人工智能系统等其它相关的医疗设备服务模式与管理技术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因此,医疗技术服务模式具有诸多科技手段无可比拟之先天优势,意思即是其处理过程的简单迅速、反应能力的快捷灵敏、运行管理的快速简单有效等等一系列特点。通过科技赋能的操作特性,省去了对远程操作服务人数管理的许多特殊程序要求,与此同时,也能够极大地的提高对了操作服务过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能力,提高对人民群众使用的实际体验,有利于"健康中国"系统的发展

[1]

2.3注重医疗设备维护全周期档案管理,做好故障数据统计分析

在国内,虽然医院医疗设备的装备水平和覆盖范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但是医疗设备维护管理水平却难以与国外同步。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发现,影响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之间相互重叠、相互联系。医疗设备维护全周期档案管理是将日常管理中碎片化的数据和信息整合起来,用于查询或加以利用的有效手段。2021年,国家卫健委颁布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办法》(第8号令)中对医疗设备维护全周期档案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应当真实记录医疗设备保障情况并存入设备维护全周期档案,且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医疗设备规定使用期限终止后5年。因此,在档案中除必须清楚地记录设备制造商数据、服务合同和采购信息外,还要对维护与维修的全部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定期分析医疗设备整体维护情况,从而为管理者或工程师制定下一步的采购计划或维护策略提供以数据为支撑的科学指导。以维修为例,以往医疗设备维修大多属于事后维修,仅停留在及时恢复设备正常运行状态,缺乏故障数据统计和原因分析,以至于无法通过有效的方式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或提高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而如果工程师对各个维修环节均有效记录,掌握设备的各项故障数据,包括故障响应时间、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分析、处理措施、维修备件、维修费用等,通过分析设备维修历史更加有针对性地选择维修方式、制定维护计划、备好配件库存,将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停机时间并控制维修成本[2]

结束语

“健康中国”是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长期发展阶段的最高远景目标,是全国医疗产业系统内社会各有关环节正在为之付出努力探索和积极奋斗的一项宏大政治愿景。我国近年来始终努力把医药卫生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加快提高基本医疗质量、改善基础医疗设备服务、缓解城乡人民群众求医就诊医疗过程管理中面临的许多不公平方便,新医改形势指引下,基层医院医疗设备和维修维护与管理创新模式改革取得的了些初步实践成果。今后,还有望进一步全面的全面加强规范化管理,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高效率,改善就诊流程,进一步地加大基层信息化基础建设管理的建设力度,改善服务操作流程,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就医质量感受[3]

参考文献:

[1]刘悦. 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模式探讨[C]//.第三十六届中国(天津)2022’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2:129-132.DOI:10.26914/c.cnkihy.2022.015002.

[2]褚美娟,赵凤姝.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发展探讨[J].医疗装备,2022,35(13):64-68.

[3]赵光庆.关于医院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改善实践[J].中国设备工程,2022(1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