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血皮菜/糯玉米一地双收高效栽培技术

/ 2

清镇市血皮菜/糯玉米一地双收高效栽培技术

郭荣宽1,苟先涛1,田梅,1杨军1,龙超华2罗佑盛,2

1清镇市农业农村局2 民远华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1400

提要:为提高土地产出率,进行“血皮菜/糯玉米”复合立体种植,合理利用两种作物高矮差异,生长空间互补,实现一地双收。

关键词:血皮菜,糯玉米,一地双收,高效栽培

近年来,清镇市结合贵阳市场保供,大力发展食药两用高档保健蔬菜产业。血皮菜,富含Fe、Ca、K、Va、Vc等,具清热凉血、润肺止咳、解毒消肿[1]、提高免疫力、防治血管病变等功效,营养丰富、风味特别,兼有食用、药用双重价值,是一味妇女产后补血生血的良药和优质的保健蔬菜,深受贵阳市民喜爱。但在7-9月份高温强光下植株生长减缓,木质化升高,产量、品质、效益下降。本技术合理调节血皮菜遮荫条件,进行“血皮菜/糯玉米”复合立体种植,在血皮菜产量增加,品质提升的基础上增收一茬糯玉米,提高单位效益,实现一地双收,对清镇市山地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很好推广价值。

1  季节安排

血皮菜在清镇市露地栽培生育期长,大部分季节均能正常的生长。但要实现高产高质高效,需于3月上旬进行保护地育苗,4月下旬-5月上旬移栽大田,6月上旬后陆续采收上市。糯玉米作为血皮菜的光照调节作物,于5月上旬播种,8月中、下旬采收乳熟后的鲜嫩糯玉米上市,鲜嫩糯玉米采收后保留玉米秸杆直至高温强光天气结束。

2  效益分析

血皮菜/糯玉米复合立体种植,当年每667m2可产血皮菜3200kg,产值12800元;产鲜嫩糯玉米棒420kg,产值1260元;年总产值14060元,扣除生产成本,纯收益可达10000元/667m2以上。

3  关键技术

3.1  品种选择

血皮菜选用清镇市野生训化后传统种植的秋海棠科秋海棠属[2]地方品种;玉米选用植株高度 220 厘米以上的平展型高产品种,如筑糯2号、白马王子等。

3.2  扦插育苗

3月上旬,选用在大棚内越冬栽培,无霜冻、无病斑虫害的血皮菜茁壮枝条,按5-6节一段剪裁,去除下部叶片,保留上部2节叶片。将枝条基部3cm左右置于柳条浸液内处理30min,取出备用。于大棚内按1.5m宽,长度不限开厢形成苗床,将处理后的枝条按8cm×8cm规格扦插于苗床内,夜晚温度低时加盖小拱棚保温。在保湿方面,要做到少量多次,通过增加浇水的频率来减少每次浇水的用量。

3.3  整地作畦

选择3年以上未种过同类作物的地块,清除前茬残余废物,在移栽之前施入充足的基肥。视土壤肥力情况,每667m2施入无害化处理有机肥3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20kg进行整地,按畦宽包沟1.7m、厢宽1.3m、沟宽0.4m、畦高0.2-0.25m作畦起垄。然后喷灌一次透水,静置24h后覆盖宽2m,厚12um黑地膜[3]增温保湿、防除杂草。

3.4  移栽定植

3.4.1  血皮菜于4月下旬-5月上旬带土移栽。栽培规格为行距40cm,株距30cm,每畦种植4行,667m2定植5200株左右,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覆盖上一层细土封膜孔,以利缓苗发枝。

3.4.2  糯玉米于5月上旬在畦面正中间打孔破膜点播,点播后覆盖上一层细土封膜孔,每畦种植1行,每窝点种2-3粒,窝距60cm。苗齐后及时匀苗补苗,根据株距要求将过密的苗拔除或移栽至苗不足处,每窝留苗1-2株,667m2定苗1200株左右。

3.5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围绕血皮菜开展,糯玉米不作特别要求。血皮菜新技长出3-5cm时结合浇水进行追肥一次,每667m2用尿素7~10kg。株高15cm打顶促侧枝分化,同时进行第二次追肥,每667m2用N:P:K为15:15:15的复合肥15-20kg。以后视采收情况进行追肥,一般在采后2-3天伤口愈合后追肥,每667m2用尿素5-10kg或三元素复合肥15-20kg交替施用。同时,在糯玉米抽雄孕穗后,适当打掉下部叶片,拔除杂草,增加通风效果、减轻病虫害发生。

    3.6  采收

3.6.1  当血皮菜植株分枝长到25-30cm时开始采收。采收长度22-25cm,剔除黄叶、病叶,用捆扎带在距基部10厘米处捆扎成小捆,水平放入框内,盖麻布减少水分蒸发,及时运抵市场销售。

3.6.2  糯玉米于乳熟后即可采收鲜嫩糯玉米棒上市。

3.7  病虫害防治

清镇地区血皮菜病虫害较少,常见的病害有为灰霉病、根腐病,虫害为斜纹夜蛾、红蜘蛛、黄条跳甲、蚜虫;玉米常见的病害为叶斑病、锈病、纹枯病,虫害为草地贪夜蛾、粘虫、玉米螟。采取“”预防为主、

3.7.1  灰霉病用25%甲霜.霉威100-200g/667m2或10亿/g哈茨木霉菌200g/667m2进行防治;根腐病用30%精甲噁霉灵600-800倍液或100亿/克枯草芽孢杆菌500-800倍液或10亿/g哈茨木霉菌200g/667m2进行防治;叶斑病、锈病用50%戊唑嘧菌酯12-15ml/667m

2、30%吡唑嘧菌酯30-40ml/667m2进行防治;纹枯病用49%丙环咪鲜胺40ml/667m2或40%苯醚甲环唑15-20ml/667m2进行防治。

3.7.2  跳甲、蚜虫、红蜘蛛用30%呋虫哒螨灵50-60ml/667m2或6%联菊.啶虫脒800-1000倍液或27%联苯吡虫啉1000倍液进行防治;斜纹夜蛾、草地贪夜蛾、粘虫、玉米螟用1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600-800ml/667m2、8000IU/m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500倍液、15%甲维盐茚虫威10-15ml/667m2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蔡冬雷王敏敏 - 大棚紫背天葵高产栽培技术 - 知网2013;

2、邵玲,梁霞 - 秋海棠科紫背天葵生物学特性 - 农学学报-2012

3、汪祖宏方爱闻 - 瓜蒌黑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 乡村科技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