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泉小学为例谈城市高密度校园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以五泉小学为例谈城市高密度校园设计

焦谷雨

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

摘要:通过笔者设计的“五泉小学教学楼建设项目”,讨论如何在用地紧张的城市中心区打造更适宜的校园空间,以有效解决或者平衡教学、学习、运动等不同的校园需求,为师生创造活力有效的学习环境,为城市提供友好的空间形态。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导致城市中心区的校园用地面积普遍狭小,而往往城市中心区又是对教育资源要求更高的地方,人口密度大,校园班额也普遍较大,如何在有限的场地内,平衡教学、学习、运动等不同的校园需求,是此类校园设计的最需要解决的矛盾。本文以“五泉小学教学楼建设项目”为例,对城市高密度校园的设计方法进行讨论研究,以提供一个更合理的,更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

1 用地现状

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原五泉小学学校用地,原有教学楼经鉴定为D级危楼,需拆除重建。总用地面积5069.80m2,其中建设用地面积3698.90m2,代征道路面积1370.90m2。设计规模为12个教学班,每班45人,计划容纳学生540人。场地为不规则型,用地狭小,而就在这仅有3698.90m2的用地范围内,还有约751.5m2的用地为待拆迁用地(如下图),短期内无法拆除,这样可建设用地面积仅2947.40m2。场地北侧为五泉西路,城市次干道,西南侧为火车站西路,城市主干道。周边现有建筑较为密集,且东西两侧均为住宅楼,需考虑日照影响,整个设计条件非常局促。

1663052517206排版3

2 设计立意

从前的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仅指坐在课堂中的文化课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在慢慢转型,除了文化知识的学习,美育、体育、劳动教育从国家层面被重视起来了。

本项目主要使用人群为小学生,年龄阶段六岁至十二岁,正是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又充满好奇心的年纪,课堂不应该成为学校设计的主体,应与其他校园空间并重。所以我们的设计出发点是:在满足教学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为孩子们提供尽量多的活动场地及丰富的空间,给孩子们的童年带来美好的学习和生活体验,益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3 规划布局

排版4由于场地十分局促,为了尽可能的保证多的活动场地,首先得从空间上来尽可能的创造场地。首层除了必要的门厅、交通空间等,全部架空,让整个场地连通起来,最大化室外运动场地。

整个建筑呈“L”形布置,教学楼主体呈东西向。也考虑过南北向的布局方式,但由于场地南北向较窄,在目前未拆迁的前提下,南北向布局场地利用率太低,所以教学楼基本与旧教学楼走向一致。

建设场地除掉未拆迁不能使用的地块,南北最长处74米,东西最宽处48米,整个场地能满足50米直跑道的位置只有场地东南角。教学建筑超过3层,根据规范需要设隔震层。理论上,隔震层盖板与室外相接位置的可滑动盖板可以与室外地面完全做平,但根据这些年的现场经验,发现其很难与地面做到完全平整,且容易变形。直跑道又是进行速度训练的地方,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整栋楼整体向西侧移动,将直跑道置于教学楼的东侧,这样既可

以满足50米的标准直跑道的长度,又与隔震层构造相分离,满足使用要求。环形跑道从主楼架空层下穿过贯通,形成120米的环道,跑道中间设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地,满足校园基本的体育运动需求。

校园设两个主入口。主入口设于场地北侧的五泉西路,作为城市次干道,车流量较小,尽管校园空间有限,主入口处依然做退让处理,为城市留下缓冲空间,结合架空通道,打造校园主体形象。南侧设校园次出入口,由于场地与火车站西路有高差,该出入口仅为人行出入口。

4 建筑单体设计

教学楼单体由于日照等各方面因素限制,呈“L”形布局。一层结合主入口架空通道,就近布置教学楼门厅,方便学生使用,同时让运动区更加完整。二至四层以上为标准教室或配套的功能教室,主要教学用房均为东西向布置,但是教室置于东侧,交通空间置于西侧,避免了教室长时间的西晒。五层、六层为心理咨询室、图书室、录播教室、教研室等配套功能房间。

平面图由于场地狭小,每层建筑面积也有限,布置完基本的教学用房,每层空间非常单一,没有共享交流的公共空间。为了丰富校园空间,在三、四、五层每层出挑出一跨,作为共享空间,供孩子下课休息活动,或者举办一些小型的兴趣角。二层之所以没有出挑是因为出挑后会影响到篮球场的正常使用,而且二层的学生下课去一楼操场活动也较为方便。二至五层的走廊中,采用木饰面树脂板,结合窗台做阅览架,让学生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阅读的乐趣。如下图。每个标准班沿走廊的墙面上,嵌入B1级耐火等级的防火毛毡,作为每个班的班级展示园地,毛毡的做法也方便更换墙上的作品,统一的设置也能保证公共空间的整体性。

阅览架
平面caitu
四层南侧由于对东侧住宅有日照影响,故而作为上人屋面,与六层屋顶相互呼应,形成校园的垂直绿景观空间。同时六层屋面还设置种植箱,为科学课、自然课提供场地。

也是由于用地紧张,为补充体育运动的场所,设置一个地下的风雨操场,可布置标准篮球场,及器械训练等。沿着周边结合柱网布置休息区。唯一遗憾的是该风雨操场没有自然的采光通风,设计过程中也着重去解决这个问题,想通过开天窗或者是整体做半地下空间的方法去解决,但是以上方式都会减少地上运动场地的面积或破坏地上室外空间的完整性,且半地下的方案在将来南侧待拆迁用地拆除后,整体校园空间比较差,综合考虑后选择了完全地下的方式。

立面色彩一层采用土黄色,二层以上以米白色为主。外窗以柱网为规律,每层通过窗户或者窗间墙的错位形成立面的韵律。结合错落有致的窗间墙,穿插使用湖蓝色、深蓝色,形成灵动活泼的建筑立面。之所以选用蓝色作为建筑主体配色,是由于五泉小学的旧教学楼为蓝色,新建教学楼希望能继承一部分学校的文化传统,让学校的记忆得以延续。沿校园内部三、四、五层出挑的共享空间,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窗台做成局部尖顶的房子造型,活泼增加趣味性。窗台整体采用木色调,与蓝色形成对比。材质主要选择仿石材和仿真石漆的保温一体板,风格简洁明快,符合小学教学楼的建筑特质。

排版5

5景观设计

虽然场地南侧尚未拆迁,但为了保证将来项目整体的完成度,景观设计是按照整个场地来设计的。此次景观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将来整体拆迁完成后,场地会比西南侧的火车站西路低1.26-1.76米,不太接收挡土墙的方式,对于校园环境不友好,所以沿着道路将内部场地抬高,通过台地式的花池消解一部分高差。沿着跑道做三层看台,即满足功能的使用,也平和的消化掉场地内外的高差。结合看台做几个树池,种植大型乔木,让孩子们能在树荫下休息或者参加校园活动。看台最上层的场地上做升旗台,无形中提高了升旗的仪式感。

景平面沿五泉西路的主入口两侧主要以绿化为主,通过草地、灌木、乔木相结合打造宜人的沿街形象。主入口后退处理,结合架空通道,形成迷你的入口广场,两侧围墙以铁艺围墙为主,考虑到小学生都需要家长接送,结合围墙做了几段面向城市的座椅,为学生家长提供便利。

场地内的跑道也结合主楼色调做成蓝色,整体呼应;不同的跑道的蓝色又略有变化,形成渐变,让场地色彩更丰富。

6 结语

教育一直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视的部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好的教育一定源自于育人者的付出与常年的积累。我们作为设计者,能做些什么呢?如果能通过设计引导孩子们养成更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那就是更棒的了。五泉小学的设计是一个探索,促使我不断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平衡各方需求。以后还将在教育建筑中继续深耕,希望可以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何健翔.从户牖到都市苍穹—深圳红岭实验小学校园设计笔记.建筑学报,2020(01):32-37

2,张佳晶.天空之城—四所高密度校园设计札记.建筑技艺,2022(06):6-11

3,王维仁.超越轴线迷思:地景与院落的校园设计笔记.建筑学报,2020(03+04):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