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粮食储藏品质检测应用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6
/ 2

浅析粮食储藏品质检测应用技术

李兆杰

佳木斯市军粮供应站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摘要】佳木斯市地处东北地区,冬季冰冻期较长,粮食在长期储藏中虽由于陈化丧失了发芽率,但食用品质的改变是缓慢而不显著的。因此可以认为,发芽率高的粮食品质也好,但食用品质好的粮食,发芽率不一定都高,所以发芽率只能做正面的品质指标,反之可配合其他条件综合检测和评价。

【关键词】粮食品质 检测评价方法

一、发芽率与发芽势的检测

1.发芽率

发芽率是指发芽终期在规定日期内的全部正常发芽籽粒粒数,占供检籽粒粒数的百分

率。测定结果以每百粒粮粒可发芽的粒数表示。

2.发芽势

    发芽势是指发芽试验初期在规定的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的百分率。

3.测定方法

(1)仪器和用具 培养皿、滤纸、镊子、发芽箱或电热恒温箱。

(2)发芽试验技术规定。

水稻先用 30℃水浸种 24h;棉籽种子先用 60℃水浸种 3~4h;变温方法:每昼夜在 20℃保持 16h,在 30℃保持 8h。

(3)发芽床的制备 按技术规定,选用适当的发芽床,在培养皿或碟子内铺放 1cm 厚经过水洗的细沙或两层滤纸,注入清水,达到饱和为止。

发芽试验用的一切用具和发芽床,均需经过蒸汽或水煮沸消毒。

(4)试验方法

①制备试样:从检验过净度的好种子中,随机数取 4 组试样:大粒种子如花生、大豆、玉米和豌豆等,以 50 粒为一组(50×4);中、小粒种子如稻谷、麦类、粟、菜籽等,以 100粒为一组(4×100)。

②摆放种子:把种子按组分别摆放在发芽床上,种子间距离按粒长的 1~2 倍摆放。摆完后(采用沙床时可将种子轻轻压入沙内,种子与细沙压平)加盖,但不要妨碍空气流通。

③标记后送入发芽箱:在发芽皿上贴标签,注明试样号数、品种名称、试验开始日期,

或只注明发芽床编号,另立发芽试验记录。最后把发芽床送入发芽箱或恒温箱内,按技术规定的温度和天数进行发芽试验。

④检查:在发芽试验开始后,除保持发芽所需的水分和温度外,每天检查一次发芽情况,按规定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截止日期,及时检查正常与不正常的发芽种子,做好记录。

a.正常发芽种子:禾谷类长粒种子的幼根达种子长,幼芽至少达粒长的 1/2。单子叶圆

粒种子的幼根和幼芽达种子直径长;双子叶圆粒种子幼根达种子直径长。

豆类种子有正常的幼根,并至少有 1 个子叶与幼根相连或两片子叶保留 2/3 以上。

禾谷类种子虽无主根,但侧根发育正常。

b.不正常发芽种子:禾谷类种子幼根或幼芽残缺、畸形或腐烂。幼根显著萎缩,中间呈

纤维状幼根,幼芽水肿状且无根毛。

豆类种子两片子叶全部脱落或损伤 1/3 以上;豆类中的硬实粒,一般以 1/2 列入发芽种子数中计算。

测定粮食品质陈化程度鉴别发芽时,以新鲜幼芽突破籽粒种皮(俗称露白),即为正常发芽粒。

二、粮食新与陈的试验

1.愈创木酚反应法

(1)取粮食试样 50~100 粒置于试管内,加入 1%愈创木酚溶液(将原液用水稀释 100倍)2mL,振动后,再加 3%过氧化氢溶液 1~3 滴,振动后放置片刻,粮粒和溶液便显色。同时做对照试验比较,显色越深,表示酶的活力越强,说明粮食新鲜程度较大。

(2)取大米约 5g 置于试管中,加 1%愈创木酚溶液 10mL,振动 20 次左右,将愈创木酚溶液移入另一试管中。静置后,加入 1%过氧化氢溶液 3 滴,在静置状态下,观察愈创木酚溶液显色程度。如果是新米,经过 1~3min,白浊的愈创木酚溶液从上部开始呈浓赤褐色,陈米则完全不着色;如果是新、陈米混合,新米所占比例大,则呈色反应快,而且呈浓赤褐色;如陈米所占比例大,则呈色反应慢,而且呈淡赤褐色。

2.愈创木酚与对苯二胺并用法

    取试样 50~100 粒置于试管内,加入 1%愈创木酚溶液 4mL,振摇后,静置 2min 左右,再加入 3%过氧化氢溶液 3~4 滴,振动后,加入 2%对苯二胺溶液 3mL,振摇,静置后倒掉试管中溶液,用水冲洗试样进行观察。新粮,酶活力强,显色深;陈粮,酶活力弱,着色慢而浅。

3.酸度指示剂法

(1)原液配制 取甲基红0.1g、溴百里酚蓝0.3g 溶于150mL 乙醇中,加水稀释至200mL,作为原液。

(2)判断全部试样的新、陈 将原液与水按体积比 1∶5 混合作为使用液。取试样 5g

加 10mL 使用液,振摇后观察溶液显色情况。米粒越新,溶液越绿,而陈米的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3)判断新陈米混合比率 将原液与水按体积比 1∶4 混合,用碱液滴定,由红色调至黄色(残留黄色变为绿色的不行),作为使用液,取试样 20~100 粒,加入 10mL 使用液内,振动后,待米粒着色后立即用水冲洗,根据着色情况判断新陈。随氧化情况呈现绿色—黄色—橙色。

(4)注意事项

①指示剂的混合比例和原液稀释比例不是绝对的,可根据试样氧化程度酌情改变。

②本法是根据大米在储藏中化学成分分解,必然引起酸碱度变化这个机制,利用其浸液中加入稀碱液能明显拉开新陈米 pH 的差距。用原液对全部试样进行新陈度判断,良好的米为绿色,陈米为黄色。

③用使用液进行新陈混合比检查,良好的米粒为蓝-绿色,陈米为黄色。

④使用液中因含有稀 NaOH,放久后与空气中的 CO2作用,对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因此,最好是现配现用。

⑤本法对新陈混合样的检出率可达 100%,方法可靠、准确、简便、快速、效率高,适于广大基层采用。

综上所述,粮油分析检测目前呈现多信息化发展趋势。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各个产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用信息化方式对粮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已经被公认为粮油检验机构管理水平的衡量标准之一。粮油检测专业性较强,操作期间需要记录大量数据并进复杂的统计和公式计算,这对于传统检验工作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现代粮油检验分析利用办公软件工具和在线分析数据库等高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粮油检验工作效率,并且使检验之结果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 
     参考文献: 

[1]陈晓峰.试论粮油检验工作的有关技术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22. 02
  [2]陈佳怡.粮食检测与安全储藏技术研究[J].科学与技术,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