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慢性阻塞性肺病护理体会

王小莉,杨丽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宁夏 银川751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时,选择综合性肺康复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价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4月到2021年9月作为研究时段,调选38名符合要求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缓解期患者,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后随机分为两组,单组设置19名患者进行对照,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选择综合性肺康复护理方案进行配合,在护理以后记录患者的肺功能状况。结果:护理完成后,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明显更优,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时,选择综合性肺康复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并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综合性肺康复护理;肺病;护理方式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并且与多种因素有关。而在进行患者的临床治疗时,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与护理方案,借此保障患者康复治疗[1]。在近年来我国现代化的临床研究中发现综合性肺康复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产生的效果良好,有助于医务人员针对患者病情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调整[2]。所以在开展现代化的医疗护理时,需要合理将综合性肺康复护理理念应用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配合治疗工作更为顺利的开展,使患者的康复质量得到提升[3]。本文通过探讨分析在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病护理时,选择综合性肺康复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价临床可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4月到2021年9月作为研究时段,调选38名符合要求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缓解期患者,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后,随机分为两组单组设置19名患者进行对照,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内患者性别为(男性:11;女性:8),患者年龄区间值为34~66(46.52±4.25)岁;实验组内患者性别为(男性:9;女性:10),患者年龄区间值为35~65(45.68±5.11)岁;患者基本资料完整,可进行对比,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时,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并给予患者有效的常规护理,做好患者的肌肉功能训练,并尽可能改善患者的不良状况,使患者在接受护理时,需对患者做好有效的呼吸功能训练,做好患者的基础管理。

实验组医务人员在进行患者的综合性肺康复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饮食状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患者需要多食用新鲜蔬果并保持饮食的清淡,避免选择辛辣的食品。

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体育锻炼来使患者自身的肺部功能得到恢复,进行一些简单的呼吸训练,帮助患者康复。在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时,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讲解缩唇呼吸以及腹式呼吸的具体方式,使患者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进行自我护理。护理人员在开展呼吸功能训练时的主要目的,并非是使患者了解应当如何进行呼吸训练,而是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主训练的方式,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延长自己的呼吸训练时间,可以在看电视或者玩手机的时候进行一些简单的呼吸训练。一般情况下来说,患者每日的呼吸训练时间尽量控制在30分钟以上,次数不限,可以断续开展。

在患者回到家中后,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家属安置患者于合适的体位,以保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颅内压升高,将床头抬高10°-30°,切忌无枕仰卧;护理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尽量通过语音、微信、QQ等方式协助并矫正患者的体位,每隔两小时左右为患者进行一次翻身,并且患者的患侧肢体需要尽量避免接受静脉注射。

1.3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的初始肺功能、1年后复查的肺功能的FEV1及MVV值。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统计选择spss22.0 for windows软件,实验结束后,医务人员按要求记录最终的数据,并进行t、2值计算,分析最终结果,判断P值,以P<0.05记录存在统计学意义,否则记录不存在。

2 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基础肺功能的分级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相较于对照组来说,1年后,实验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抑郁评分及呼吸困难评分有明显改变,肺功能改善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肺部功能状况对比

组别

FVC(L)

FEV1(L)

FEV1/FVC(%)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19)

1.68±0.12

2.26±0.49

1.58±0.26

2.01±0.41

38.23±4.62

78.95±5.58

实验组(n=19)

1.65±0.10

2.98±0.51

1.56±0.24

2.89±0.59

71.96±5.55

90.50±7.06

t

1.6298

8.5291

2.6269

9.2624

1.9298

6.1756

P

0.2628

0.0000

0.2162

0.0000

0.2628

0.0000

3讨论

在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三大病因,前二者为癌症、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占据总患病率8.1%,引发该病的因素为环境污染、吸烟、甚至遗传都有可能等,如今还没有能够完全治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方法。

在开展患者的临床护理时,选择有效且安全的护理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使护理干预深入化的开展综合护理方案,能够使患者的依从性得到提升,从心理和生理等多个角度进行护理配合,有助于保障患者治疗的规范性和安全性。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缓解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和不良症状,有助于恢复患者的机体功能,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综上而言,在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护理时,选择综合性肺康复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并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淑垚.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缓解期开展肺康复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探究[J].名医,2020(4):47-48.

[2]马晶晶,耿冬兰.研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缓解期患者行综合性肺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对其肺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0):64-65.

[3]吴媛.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缓解期患者行综合性肺康复护理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0):65-66.

[4]艾晓红.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缓解期患者行综合性肺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对其肺功能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7):158-159.

[5]王嫔.肺康复治疗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缓解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8):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