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室护理中护患沟通方法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注射室护理中护患沟通方法的应用

邓淑蓉

福建省顺昌县中医院 福建 南平353200

【摘要】目的:分析注射室护理中护患沟通方法的应用。方法:以我院2019.1~2020.12内收治的150例注射室收治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75例,常规沟通方法)和观察组(75例,多样化沟通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沟通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沟通的沟通态度、沟通内容等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而投诉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注射室的护患沟通中,应积极应用多样化沟通方法,这可稳定患者情绪,树立良好医护人员形象,减少护患纠纷,取得较高护理评价。

【关键字】注射室护理;护患沟通;护患纠纷

注射室是医院重要组成科室,人流量较多,人员复杂,患者受疾病因素影响,多存在较大身心负担,情绪敏感,再加上静脉注射作为侵入性操作,其疼痛反应可进一步刺激患者的情绪,这不仅增加护患纠纷风险,且可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疾病转归等产生负面影响[1]。因此,优化注射室的护理服务,持续提升注射室的护理质量,为注射室护理管理研究重点。而护患沟通是临床护理中的重要组成,也是建立护患关系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沟通方法对拉近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风险具有积极作用[2]。故而,优化注射室的护患沟通模式为当前注射室护理研究管理首要任务。基于此,本文就注射室护理中护患沟通方法的应用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将我院2019.1~2020.12内收治的150例注射室收治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男39例、女36例;平均年龄65.98±5.11岁)和观察组(男40例、女35例;平均年龄65.98±5.11岁)。两组研究对象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取得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常规组

此组患者在注射室的护患沟通中开展常规沟通模式,即热情接待患者,给予患者口头健康教育,在输液室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相应指导。

1.2.2观察组

此组患者在注射室的护患沟通中开展多样化沟通模式,具体措施为:①稳定性沟通:患者进入注射室后,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开展亲切交谈,收集患者的病例资料,掌握患者一般情况,个性化开展基础护理(如患者腹痛腹泻,应为其提供手纸、温水;若患者发热,应定期测量体温),并告知患者在需要问题时,可求助护理人员,无需产生心理负担。②语言性沟通技巧:在患者输液期间,护理人员应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解答时,应保持礼貌和安抚,结合患者患者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进行宣教。并主动告知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紧急应对措施,并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早期征象时,及时干预,最大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③尊重性沟通:护理人员应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应结合患者的姓名和年龄采取亲切称呼(如王叔叔/阿姨、王爷爷/奶奶等),并积极询问日常饮食、运动,夸奖严格遵守医嘱饮食和运动的患者。

1.3 观察指标

向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沟通的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沟通态度、沟通内容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分值在1~10分,评分与满意度呈正比并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投诉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所有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投诉率通过[n,(%)]表述开展χ2检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以()表述开展t值检验,P<0.05即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沟通的满意度评分分析

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沟通的沟通态度、沟通内容等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而投诉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详情见表1:

1 两组患者对护理沟通的满意度评分对比(/[n,(%)]

组别

例数

沟通态度(分)

沟通内容(分)

投诉率(%)

常规组

75

5.96±2.12

6.13±2.33

5(6.67)

观察组

75

7.06±1.05

7.53±1.14

0(0.00)

t

-

4.027

4.674

5.172

P

-

0.000

0.000

0.023

3 讨论

注射室是医院的重要服务窗口,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的整体面貌认知。在进入注射室前,患者需经过挂号、就医、检查、取药等一系列的诊疗操作,此阶段患者的身心负担较重,迫切希望休息,若此时注射室护理人员与患者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可刺激患者敏感情绪,引起护患纠纷[3-4]。对于注射室患者而言,优化护患沟通模式,提升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可有效拉近护患关系,建立和谐、友好的护患环境。而沟通作为一门语言艺术,良好的沟通要求沟通者具备平和、博爱的新,同时具备娴熟沟通技巧。因此,对于注射室的护理人员人眼,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对患者的疑问、焦虑等负面情绪表示充分的理解,耐心解释当前所用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转归过程、理想疗效,并通过充分的尊重,安抚患者的负面情绪,促使患者以稳定的心态配合注射治疗工作的开展

[5]。因此,优化注射室护理中的沟通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可取得理想的护理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在注射室的护患沟通中,应积极应用多样化沟通方法,这可稳定患者情绪,树立良好医护人员形象,减少护患纠纷,取得较高护理评价。

参考文献

[1]杨秀丽. 护患沟通方法在注射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8):2517-2518.

[2]周凤明. 护患沟通方法应用在门诊注射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3):142,144.

[3]王妍,战燕,王春花. 护患沟通方法应用在门诊注射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338-339.

[4]吴红艳,刘桂萍. 门诊注射室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方法的临床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4):18.

[5]王樱筱,肖菊芳. 门诊注射室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方法的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3):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