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在肠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个体化护理在肠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熊明洁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710032  陕西 西安

[摘要] 目的:研究个体化护理在肠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法:针对40例肠瘘患者予以样本选取,2019.10~2022.01时间段纳为样本收录时间范围,随机性规范分组,采用分组对照模式,分析护理内容效果,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内容,20例实验组患者利用个体化护理内容,统计不同护理组别患者(1)ADL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面对纳入研究对象进行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在此期间,实验组较之对照组多项测定值指标状况更优,(P<0.05)。病发肠瘘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加用个体化护理干预办法,可及时满足患者实际护理需求,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避免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全面加强整体总治疗效率,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肠瘘;护理;应用研究

    肠瘘作为肠道手术患者严重并发症,当患者出现肠瘘若未得到及时治疗,易导致患者出现腹部继发性感染,引起死亡。肠瘘并发症具备治疗难度较大且治疗周期较长等特点,对此,应当在肠瘘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办法,提升患者预后效果。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取40例肠瘘患者予以样本选取,2019.10~2022.01时间段纳为样本收录时间范围,随机性规范分组,采用分组对照模式,分析护理内容效果,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内容,20例实验组患者利用个体化护理内容。

纳入20例对照组患者当中,共计男患总人数为10例(10/20、50.00%),共计女患总人数为10例(10/20、50.00%),年龄所涉抽取范围为25~65岁之间,计算平均值求值为(45.00±0.21)岁;纳入20例实验组患者当中,共计男患总人数为11例(11/20、55.00%),共计女患总人数为9例(9/20、45.00%),年龄所涉抽取范围为26~65岁之间,计算平均值求值为(45.50±0.20)岁,数组资料具有均衡值,P>0.05。

1.2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与研究所需材料标准相符。(2)报批单位所设伦理委员审查部门同意,患者资料齐全。(3)研究对象知情,自愿签订研究同意文件。排除标准:(1)研究当中配合过程较差、临床资料缺失较多者。(2)研究中途断联患者。(3)精神疾病、严重脏器功能不完善、认知功能异常者。

1.3研究方法

对照组:生命体征观察、用药指导及皮肤护理。

实验组:在与患者语言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面对不良情绪严重患者应当及时采取心理疏导工作。结合患者文化水平,实施个体化肠瘘疾病知识宣讲,保障全面了解肠瘘问题。此外,根据患者饮食喜好,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告知患者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入粗纤维及新鲜水果蔬菜。引导家属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及床边活动。结合不同患者皮肤状态,实施个性化皮肤护理内容,可使用氧化锌软膏对瘘口周边皮肤进行擦拭,避免皮肤损伤加重。并发症方面,由于大多数肠瘘患者需长期卧床,因此易出现压疮等并发症,对此,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是否处于高危状态,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防范措施,帮助患者翻身、皮肤按摩,可在受压部位放置软垫等方式,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必要时可选择气垫床。

1.4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护理组患者(1)ADL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并发症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为[IMG_267,(n,%)],软件采用:SPSS27.00;由T值、X2校验,数据状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  

2结果

2.1ADL评分  实验组ADL评分(82.33±1.25)分,对照组ADL评分(74.13±1.22 )分;实验组相较之对照组,ADL评分状况有积极改善。

表1  ADL评分对比差异(±s)

组别

例数

实施前

实施后

对照组

20

45.78±1.13

74.13±1.22

实验组

20

45.69±2.13

82.33±1.25

T

--

0.17

20.99

P

--

0.87

0.00

2.2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0.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0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之对照组,数据改善趋势明显。

表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营养不良

压力性损伤

压疮

肺炎

发生率

对照组

20

3/20(15.00)

1/20(5.00)

0/20(0.00)

1/20(5.00)

25.00

实验组

20

0/20(0.00)

0/20(0.00)

0/20(0.00)

0/20(0.00)

0.00

--

--

--

--

--

5.71

P

--

--

--

--

--

0.02

讨论

   近年来我国民众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发生较大变化,导致腹部疾病发生率呈逐年攀升状态。腹腔镜作为腹部疾病主要治疗手段,虽有较好临床疗效,但不同患者之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有所不同

[1]。肠瘘作为腹部疾病严重并发症,诱发原因与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及切口缝合不当有密切关系。当患者出现肠瘘未得到及时干预,易引起酸碱平衡失调及继发感染,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对此应当积极采用个体化护理方法[2]

    数据相对比,实验组较之对照组,患者各项研究意义优化明显。个体化护理内容作为新型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实际护理需求以及情绪变化,从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对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当充分考量患者文化状态、病变程度以及年龄、饮食喜好等,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3]。因此,与一般护理内容相对比,更加具备针对性以及专业化,可积极促进患者机体早日康复。在个体化护理引导下,可拉近护患关系,避免医患纠纷事件发生,为本院整体护理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加用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病发肠瘘患者护理当中,可积极满足患者实际护理需求,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护理效果明显,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袁娅荭,狄迪,黄小鹏.风险意识护理在肠梗阻术后合并肠瘘中的护理效果及对ADL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04):728-731.

[2]段琼,左磊,姚新宇.肠瘘患者分段式肠内营养联合消化液回输的临床护理路径选择[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0):154-155.

[3]张晓娟.优质护理在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瘘致腹腔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S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