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骨折患者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心理护理对骨折患者的影响分析

杨晶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湖北 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干预骨折患者予以心理护理服务的效果探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21年4月起,直至2022年4月截止,期间我院共计纳入68例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将研究纳入患者随机进行分组,以34例为一组进行分配,组建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研究组予以心理护理服务,对照组行传统护理,将两组研究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患者心理情绪、护理效果等。结果:经研究,两组患者心理情绪比较,研究组患者心理情绪改善情况较为优异;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其结果分别为(97.06%)、(79.41%),研究组护理效果较为优异,(P<0.05)。结论:临床干预骨折患者期间予以心理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病患内心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康复情况,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骨折;心理护理;疗效研究

    骨折为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突发性创伤症状,症状发生后存在强烈的疼痛感,使患者极易产生紧张、焦虑、惶恐等情绪,症状严重者产生创后应激反应,导致其康复效果缓慢[1]。据临床研究发现,骨折患者辅以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提高病患康复情况,传统护理模式仅能对患者实施基础干预,因此导致其护理效果不显著,心理护理,能够充分缓解病患内心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及依从性,以此提高临床康复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收治68例病患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68例病患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4例,入选病患及家属双方均知晓研究全过程,且积极申请参与,并同意授权,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8.86±2.54)岁,研究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7.59±3.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传统护理,为患者提供相应基础护理服务,并解决病患提出问题,如有突发情况及时联系主治医师。

    研究组予以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症状进行全面了解,并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耐心细致为患者讲解症状情况及相关护理流程、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自身情况的认知程度,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以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导患者宣泄内心情绪,为患者多讲解症状相关康复案例,提高患者康复信心,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保障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时间,患者康复期间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多以高蛋白、维生素类食物摄入,禁食刺激性、辛辣类食物。

1.3评价指标详细记录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及患者机体情况,统计后进行对比,(1)心理情绪:使用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检测患者心理情绪,计数方式使用百分制,患者得分越低,则表示心理情绪越健康。(2)护理效果:详细记录患者康复情况,以评分的方式检测临床护理效果,满分为百分制,患者得分越高则,表示护理效果越好,评分分级:基本无效:59分~0分;较为有效:80分~60分;十分有效:100分~81分。护理效果=(较为有效+十分有效)/小组病患×100%。

1.4统计学分析临床相关数据时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分析,使用(±s)统计资料,使用(%)表示计数资料、例数,采用t,2对临床数据进行检测;如果(P<0.05)时,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病患心理情绪比较表1所示为,两组病患临床护理后,心理情绪对比,据研究结果所示,研究组患者情绪改善情况较为优异,(P<0.05)。

表1 两组病患心理情绪对比[(±s),分]

组别

n

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34

62.58±2.43

40.36±1.95

58.47±4.35

40.32±1.87

对照组

34

61.98±2.68

44.52±1.87

59.12±4.52

43.48±2.21

t值

-

0.9670

8.9781

0.6041

6.3647

P

-

0.3370

0.0000

0.5478

0.0000

2.2两组病患护理效果对比表2所示为,两组病患护理效果对比,其结果分别为(97.06%)、(79.41%),研究组护理效果较为优异,(P<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n(%),例]

组别

n

十分有效

较为有效

基本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34

20

13

1

97.06

对照组

34

15

12

7

79.41

2

-

-

-

-

5.1000

P

-

-

-

-

0.0239

3 讨论

    骨折症状多指患者机体内骨骼发生连续性中断情况,使其骨骼完整性受到破坏,其临床主要体现为充血、红肿、患处伴有剧烈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等。临床治疗该症状多以手术治疗为主[2]。部分患者症状发生后,强烈疼痛感及症状带来的未知情况,使患者心理情绪极为惶恐、低沉,导致患者预后效果不佳。据临床诸多研究证实,辅以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传统护理服务,仅能为患者提供生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等方面干预较弱,导致其护理效果不显著;心理护理:能够全面评估患者实际情况,并依照患者症状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内心积压的多种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疏导,使患者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情绪,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干预,促进其早日康复

[3-5]。两组患者心理情绪比较,据临床研究得出,研究组患者心理情绪改善情况较为优异;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其结果分别为(97.06%)、(79.41%),研究组护理效果较为优异,(P<0.05)。

    综上所述,临床干预骨折患者期间予以心理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改善病患心理情绪,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兆红.阶段性心理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甘肃科技,2021,37(24):184-186.

[2]苏娟.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合并骨折患者术前心理及血压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26):94-96.

[3]钱春玲,胡利兵,刘杜娟.个体化心理护理对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21,30(05):151-155.

[5]刘小艳,雷亚丽,刘惠容,等.心理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疼痛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5):2145-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