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花鸟画墨荷题材中儒道禅思想结合的表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7
/ 3

八大山人花鸟画墨荷题材中儒道禅思想结合的表现

舒雅

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  广西省桂林市  541000

摘要:儒道禅三家的哲学思想推动着文化的进程,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就如同他的命运,离不开“儒、释、道”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画风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特征。本文选题儒释道价值观与中国传统绘画,以八大山人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儒道释思想结合在其墨荷题材绘画中的表现。

关键词:儒道释思想 明清 花鸟画 八大山人

荷花作为佛教的代表元素之一,颇得佛法的八大山人也因此对荷花也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荷花自身有香、净、柔软、可爱四性,正与所信奉的佛教里所讲常、乐、我、净四德相应。受文人画的影响,八大山人打破了传统较为平淡的画风,以豪放不羁的“写心”为特点,寄意于物,所画荷之作品画旨较隐晦,殊不知这绢纸背后有一种精神在。其艺术思想信奉老庄之学,受释禅之理的影响,寻求精神的解脱。

(一)“游艺,立礼,成乐”的自由追求

郭若虚认为绘画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这些仅仅是为了发挥绘画的载道功能。在他的《宣和画谱》中更是表现出了明显的儒家思想和依仁载道的绘画思想,“志于道,据于德游于艺。艺也者,虽志道之士所不能忘,然特游之而已。”这种“游于乐”的自然感的提出,表现了孔子要求人通过掌握物质客观世界去获得多方面的发展,主张重视艺术创作在实现人格理想中的作用。八大山人的一幅《墨荷图》整幅画作采用仰视的角度画法,画面笔情纵姿,苍劲圆构图不拘泥成法,大面积荷叶和温婉的荷花形成视觉冲击力;圆润修长的荷茎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绝美意境,大笔挥洒之豪迈,皆体现出作者高超的技法能力与人格魅力。他的人格在修长的荷茎上得以延伸,达到了“游于艺,成于乐”的最高境界。

虽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在艺术上有诸多的追求与审美取向,然而,在礼制的约束下,个人的生命力量却被长期地压制着,无法得到充分的释放。                                                                                                                                                                                                                                                                                                                                                                                                                                                                                                                                                                                                                                                                                                                                                                                                                                                                                                                                                                                                                                                                                                                                                                                                                                                                                                                                                                                                                                                                                                                                                                                                                                                                                                                                                                                                                                                                                                                                                                                                                                                                                                                                                                                                                                                           随着时代的发展,也

逐渐暴露出其蕴含的巨大矛盾。这个时候,许多的文人开始从道家的思想中寻找心灵和艺术的避难所。

(二)“大美之象”“体认外物”的意象表达

庄子体认外物的方法论在八大山人写意花鸟荷鹭》、《荷石图》、《莲花双鸟图轴》等都可以看作是上述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移情”取象造境理论的变化,而这种思想直至渗透到八大山人之后的大部分作品。八大山人在其很多画作中都一些借物喻志的画面来抒发与当时社会文化及思想观念相关的情感。《荷鹭》中的鹭鸟形象呈现出方硬眼眶,荷花旁边的水草用笔如折钗股,力道十足。整幅绘画行笔劲疾,随意挥洒,展现了八大山人极致的个性特征。莲花双鸟图轴》以圆劲的笔墨写出了高瘦的荷花形象,荷花整体表现效果干净清透,清新疏落。画面布局极简中有繁密,虚实结合,疏密有度;他用荷花清丽,挺拔坚韧的特点表现他历经国破家亡的苦闷心境,营造出了孤而柔刚、古淡天真之意界。

八大山人在作品中正是应了庄子所推崇的空无一切的人格精神,画作多表现出自我感情的一面;也迎合了庄子宣扬生命直觉之美,不仅只局限于心理事实上的快乐,而且还特别强调人在其生命历程中,要与宇宙、自然、天地间万物通约同构,即所谓的“与道冥一”。 他已将他整个精神世界寄予所作之物,达到“物我两忘”、“超以象外”的境界。这就是为什么八大山人所作之画,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花卉也能反映出他本人的精神、气质,达到“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那般的“大美之象”。经历了人生重创的八大借“白眼向天”的鸟雀和“溅泪之花”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仇恨,对自己的怨气,但是当你用心细品他的水墨写意花鸟画,便会感慨道他在经历了这悲痛苦楚后内心依旧平静如海,这该是怎样的大彻大悟才会有对生命进行思考呢?

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画,除了以其特有的笔法、恣意的笔法外,还通过象征、寓意等手段,隐晦地表达着他内心深处的感情。他的作品都有一种“只能意会而无法言说”、“若隐若现”的神韵。八大山人在他的一幅《荷花水鸟图》中,作者用一半的荷叶将天地分开,树荫下是摇摇欲坠的歪石,一只独脚、白眼睛、缩颈的水禽立于石上,这种孤独的意境折射出作者内心的真实写照,也表达了八大山人的愤世嫉俗。他的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每个物体都不仅仅是单独的存在,其画面的留白既有着对作品的无限遐思空间又饱含“虚、空、静”的禅理禅意。

   (三)“虚、静、空”“实相空相”的禅理禅悟

禅宗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虚无的,追求的是一种空灵的禅境,它要求禅修者用一种平淡的心态去看世间,追寻自己的内心,摒除一切尘埃,回归到宁静自然的状态。

八大早期的几幅写生作品,都是用芙蓉、菊花、水仙、白菜、古松等常见的天然植物,在模仿周之冕、徐渭等人时是有选择性的,可见徐渭的题材与八大的生活、自然有关。这些作品都没有受到任何政治因素的影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创造,一种艺术家的心灵释放。八大更多的是继承了前人的长处,在艺术上进行了一些处理和创新,比如夸张、变形、古怪,所以八大的艺术创作是为了艺术,而不是单纯的加工和复制。

八大山人写意荷花的表现上很好地运用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的技法,画面于极简中蕴含着无穷。笔墨千古不易,笔墨精简是八大山人最主要的绘画特征之一,他的写意荷花以少胜多,以简胜繁,荷花形象通过符号化更显典型。在 1692年的《莲房小鸟》中,画面只描绘了一只立于莲房之上的小鸟,背景除了题款和印章之外,只剩下一片空白。荷花无根无水,象征他的独立心性。画面内容虽少,但全幅绘画整体看来格外空灵,意趣无穷。达到了空白之处皆有画的境界。荷花运用了对角构图,小鸟以少量的笔墨点染而成,充分体现了抽象写意的空灵之美;八大山人画境已开始呈现出圆融之意,这正是八大山人的禅心写照。在禅学的影响下,八大山人的画面饱含着冷逸和孤寂之美。 这种冷寂似乎连接着转瞬即逝和永恒,在幻与真之间转化,画面略显凄凉、颓废。

秦祖永曾说八大山人“山人画以简略胜”;佛教中以莲花比喻人的根性,也以荷花象征实相世界,八大山人的写意荷花简洁而不简单,他常以画面记白当黑、虚实相生的布局;表现出笔墨简而意无穷的深远画境;可谓是“愈简愈远、愈淡愈真”。八大山人弃繁就简、笔墨酣畅的画风强调了画家内心世界返璞归真的境界。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显然是继承了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的精髓,擅长用隐喻和象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不甘,绘画语言是简洁的、夸张的,充满了对国的忧伤和悲凉,表现出他们的超凡脱俗和高傲。从他的风格中,不难看出其儒道禅三教思想和理念构成了其一生绘画的精神支柱,以儒学治世,以道义修身,以佛道养心。不仅如此,八大山人花鸟画墨荷中融入的儒道禅思想既是对吸收外来思想文化入作品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后世齐白石、吴昌硕等人花鸟画创作的直接影响来源。

参考文献

[1]贺西林, 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

[3]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港台文化艺术理论丛书1987.

[5]宁.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世界”[J].爱尚美术,2017.

[6]宋丹凤,曹斌.墨点不多泪点多——八大山人花鸟“意象”内涵探究 [J].美术大观,2019.

[7]白  琼.八大山人作品中的禅宗思想与侘寂美学[A].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8]王朝闻.八大山人全集.第四册[M].南昌: 江西美术出版 社.2000.

[9]李桂娟.八大山人写意花鸟画构图研究[D].河北大学,2010.  

[10]张硕.八大山人写意花鸟画布局形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舒雅1997.12.12,性别,女 ,汉  湖南怀化 学生 研究生 广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