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及控制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7
/ 2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及控制策略研究

柯文胜,周小军

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33000

【摘要】 目的:对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预防及控制策略进行总结。方法:样本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共计240例,并分为参照组(未采取任何防控措施)和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各120例,对两组患者1年后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就呼吸道传染病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患者为9.17%,明显低于参照组的34.17%,χ2=15.001,P=0.000,有统计学意义;就发病高峰时间、早期症状、传播途径以及自我防护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知识掌握率而言,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参照组,χ2=14.221,11.364,12.021,14.656;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呼吸道传染病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控制措施,能够使其发生率显著降低,对提高疾病知识掌握率以及人们的自我防护能力均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

    作为一类以传播范围广、潜伏期短、传染性强、存在一定季节性以及传播速度快等为主要特点的临床高发疾病类型[1],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如果没有经过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甚至会对社会公共健康造成危害。本院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呼吸内科收治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就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其预防和控制策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共计240例,患者的性别信息数据为(男:130例;女:110例),患者年龄信息区间介于2-79岁间,平均年龄数据为(36.36±7.77)岁;疾病类型: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风疹、麻疹、水痘分别为29例、125例、20例、11例以及55例。按照双色球排序法将以上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将两组的基线资料利生用物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处理,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研究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未采取任何防控措施,观察组患者结合呼吸道传染病特点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及控制策略,具体如下:

1.2.1 建立预警机制 医院以及相关部门要严格遵循市疾控中心的要求和指导建立预警机制,做好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一旦发现,要对患者的信息、疾病种类等进行采取并上报,做好院内分析,对疾病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并给予一定的措施进行干预[2]

1.2.2 制定严格的隔离制度 针对症状严重的患者要做好医院隔离工作,针对症状较轻的患者则可以对其进行居家隔离,避免出现疾病进一步扩散的情况[3];医院内要严格划分病区和非病区,加强清洁、消毒以及灭菌工作,加强医护人员个人防护,防止出现院内感染以及交叉感染。

1.2.3 接种疫苗 各级疾控中心于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期(冬春季节要)备足防控药物及疫苗,动员、鼓励儿童、老年人以及体质较差人群等高危人群接种疫苗,做好入园、入学等疫苗接种验证工作。

1.2.4 防治健康教育 在医院、学校、社区内通过宣传栏、发放杂志及书籍等文字材料、张贴宣传画、电视、广播、网站、开展专题知识讲座等方式来加强健康教育,讲解呼吸道传染病的疾病种类、发病时间、临床症状、传播途径以及防护措施等,指导人们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生活、运动习惯,房间内要定期通风、消毒,戴口罩、勤洗手,加强个人卫生,人口密集的场所要尽量少去,提升自我防护能力。

1.2.5 完善部门协作机制 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防控工作不是某一单个部门的工作,而是涉及疾控部门、教育、医疗、商旅、食品药物监督以及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多部门的工作[4],因此要通过完善部门协作机制来统筹安排,一旦出现大规模爆发情况,要对各类应急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传染渠道进行有效控制,对患病人群进行积极治疗。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1年后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并对比;采用本科室自制调查量表来对两组患者对发病高峰时间、早期症状、传播途径以及自我防护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完整的收集,并运用SPSS22.0 软件来数据进行处理,组与组之间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来进行检验;组与组之间的临床效果(%)用χ2来进行检验;以P<0.05的标准来衡量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情况对比 就呼吸道传染病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患者为9.17%(11/120),明显低于参照组的34.17%(41/120),χ2=15.001,P=0.000,有统计学意义。

2.2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就发病高峰时间、早期症状、传播途径以及自我防护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知识掌握率而言,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参照组,

χ2=14.221,11.364,12.021,14.656;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发病高峰时间

早期症状

传播途径

自我防护

参照组

120

93(77.5%)

96(80%)

95(79.17%)

91(75.83%)

观察组

120

118(98.33%)

114(95%)

117(97.5%)

116(96.67%)

χ2

14.221

11.364

12.021

14.656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为发病高发期,口鼻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因此可以通过建立预警机制、制定严格的隔离制度、接种疫苗、防治健康教育以及完善部门协作机制等措施来进行预防和控制,以此来使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风险大大降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就呼吸道传染病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患者为9.17%,明显低于参照组的34.17%,χ2=15.001,P=0.000,有统计学意义;就发病高峰时间、早期症状、传播途径以及自我防护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知识掌握率而言,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参照组,χ2=14.221,11.364,12.021,14.656;P<0.01,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对呼吸道传染病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控制措施,能够使其发生率显著降低,对提高疾病知识掌握率以及人们的自我防护能力均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宇华,陆殷昊,米热古丽·依克木,乃几米丁·帕尔哈提,吐尔洪·阿布都热依木,何永超,何懿.新疆喀什地区呼吸道传染病监测预警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卫生资源,2021,24(05):534-535

[2]王金龙,陈涛,任翔,张巍巍,韩雅俊,王大燕,王世文,何广学,舒跃龙.重要呼吸道传染病智慧化监测预警与有效应对策略探讨[J].病毒学报,2021,37(05):1175-1176

[3]陈柯宇,刘扣英,王荣,顾则娟,林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医务人员气溶胶防护措施的证据总结[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09):699-700

[4]陈健,郑雅旭,孔德川,吴寰宇,袁政安,吴凡.上海市实施急性呼吸道感染综合监测应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12):1994-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