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及细菌耐药性的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7
/ 2

临床微生物检验及细菌耐药性的现状分析

李蓉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  重庆400030

[摘要]现如今,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导致疾病的治疗变得更加困难,不利于患者恢复健康,无法摆脱疾病的困扰。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简述了细菌耐药监测的实际意义,分析了常见细菌的耐药情况,并提出了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常见措施。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现状;进展

细菌的耐药性别名抗药性,可大致分为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细菌的耐药性主要是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近几年,抗生素药物使用量的大幅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不断上升,加大了疾病治疗难度。目前,细菌抗药性的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本文分析了一些常见细菌的耐药性,讲诉了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实际意义,并提出了降低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措施,如下。

1 对常见细菌的耐药性的分析

据研究表明,在众多细菌中,较为常见的细菌主要有革兰阳性球菌以及革兰阴性杆菌。在革兰阳性球菌中,主要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在革兰阴性杆菌中,较为常见的主要有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而且,相较于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的占比较低。

在一文献当中清晰记录着,以2846株菌株作为观察对象,这些菌株中有80.1%的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而革兰阳性球菌的占比仅仅只有19.9%,由此可见,革兰阳性球菌的占比要远远低于革兰阴性杆菌。在这些细菌中,根据菌株数量进行排列,排名的前五名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研究表明,革兰阳性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等药物耐药性较好,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等药物则毫无耐药性;而革兰阴性菌则与之不同,其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等药物的耐药性较高,而且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等药物具有一定的抗药性。经过对该项研究进行分析可知,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的临床微生物检验菌种,分离出来的细菌几乎都具有一定的分离菌耐药性。因此,为了避免院内感染现象的出现,一定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可胡乱选择。

在另一文献中,同样对细菌耐药性以及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如下。该项分析是以从尿标本、血液标本、分泌物标本以及痰标本中分离出的致病菌株作为该项研究的观察对象,菌株的数量为500株。经过研究可知,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的占比分别为分别为70.4%、29.6%。在这些致病菌株中,由多到少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2]。在该实验中,通过分析细菌耐药性可明显发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以及氨苄西林有较高的耐药性,其耐药性的比例分别为96.72%、100.00%;而在众多致病菌中,肠杆菌科对头孢唑林的耐药性最高,耐药的比例高达42.78%。经过以上研究可得,在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升高的背景下,开展相应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不仅方便医生了解每种致病菌的抗药性,帮助患者正确使用抗生素,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摆脱疾病的困扰。

2 细菌耐药性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前,随着抗生素药物被不断应用到治疗当中,细菌的耐药性也随之增长,现如今细菌耐药性问题以及成为热点问题,因此现如今我们需要了解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抗药性如何,以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也正是对细菌耐药性进行检测的意义所在[3]。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不仅有利于医生掌握各类致病菌对药物的抗性如何,了解现如今各类致病菌抗药性的发展趋势,还有利于更好的研发出新的抗生素,以方便患者治疗,帮助更多人摆脱痛苦,恢复健康。

3 如何将细菌的耐药性降低

3.1 进行多领域协同治理

当前,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仍在我国细菌耐药性治理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且其治理领域的重心在于医院,很少涉及到其他领域。但不难发现,很多国家都是联合诸多领域如卫生领域、食品领域等,一同开展细菌耐药性治理。因此,我国也要不仅仅将重点放于医院,还要将诸多领域进行联合,实现跨域合作,以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3.2 不断完善我国的耐药监控机制

为了不断降低细菌的耐药性,医生在为患者选定使用那种抗生素进行治疗时,要根据最近发生耐药性发生率、细菌耐药性变迁等信息进行变更。医院则要定期对其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让其学习较为先进的细菌耐药性预防知识,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预防细菌耐药性有何实际价值、如何预防细菌耐药性[4]。另外,医院还要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与评估的相关工作,及时发现有哪些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最大限度减少耐药细菌出现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3.3 医院要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为了有效避免出现耐药细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医院要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严格管控,制定相应的抗菌药物使用制度,尽可能避免抗菌药物乱用的现象出现。医生也要严格遵守医院制度的相应规定,合理、科学使用抗菌药物。

3.4 开发研制新的抗生素

现如今,随着细菌抗药性的增强,开发研制新的抗生素迫在眉睫。因此,药物研发相关的工作人员,可根据一些细菌的特性,开发研制新型抗生素。

4 总结

综上,随着细菌耐药问题变得日益严峻,一定要关注细菌耐药性,加大重视力度。为了有效减轻细菌的耐药性,国家可以采取多领域协同治理的方式;医院也要发挥其应有作用,制定管理方案加大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制,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减轻细菌抗药性的作用以及措施;疾病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细菌对药物的抗性如何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黄渝岚,史晶亮,刘芮芮,等.传粉蜜蜂介导的细菌耐药性传播及其生态与健康风险[J].生态毒理学报.2022(01):18-31

[2]韩伟. 临床微生物检验及细菌耐药性的现状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3):159.

[3]赵琪,张纯萍,王鹤佳,等.我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21(11):113-116

[4]龚福永,何大方.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J].云南医药.2022(0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