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意义

罗凤华

南充市嘉陵区人民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嘉陵院区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意义。方法以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hs-CRP、D-D水平,并分析其与AMI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80例AMI患者PCI后MACE发生率为22.50%。预后不良组D-D、hs-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D-D、hs-CRP、联合检测诊断AMI患者PCI后预后的AUC分别为0.862、0.829、0.942。联合检测预测AMI患者预后的效能高于hs-CRP、D-D诊断。结论  hs-CRP、D-D与AMI患者PCI后预后关系密切,检测二者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病理机制包括动脉斑块不稳定及斑块破裂,经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形成动脉血栓,致使冠状动脉血流受到阻碍,引起的心肌受损及坏死[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临床用于AMI治疗的首选方法,PCI可快速开通堵塞的血管,缓解心肌细胞的缺氧、缺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情况。然而相关研究发现PCI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及早预测AMI患者PCI后预后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转归。AMI的发生及发展与炎症因子的作用密切相关,超敏C反应蛋白是临床常用的炎症因子,其对炎症反应的敏感性较高,在动脉炎症的早期即可出现异常,并可导致动脉斑块的破裂,并有研究证实其参与心肌细胞损伤、心肌梗死的发生等过程[2]。D-二聚体是由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产生的小分子片段,D-二聚体可反应纤维蛋白的水平,是血栓形成与降解的重要指标。因此本研究利用超敏C反应蛋白与D-二聚体用于AMI患者PCI后预后的诊断。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AMI诊断标准。80例AMI患者年龄45~79(61.33±6.58)岁,男性53例,女性27例,体质量指数(22.73±3.29)kg/m2,合并糖尿病21例,合并高血压34例,合并脑血管疾病4例,吸烟25例。

1.2  方法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D-二聚体(D-D);采用胶乳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1.3.仪器试剂

采用德国ROCH C5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hs-CRP,采用美国ACL-TOP7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D-D

1.4  随访

采用电话或复诊的方式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PCI术后预后情况,将MACE事件定义为预后不良,包括死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力衰竭、心绞痛。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1.0。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2.1  AMI患者PCI后预后情况

80例AMI患者PCI后MACE发生率为22.50%(18/80),其中4例(5.00%)死亡、5例(6.25%)再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力衰竭3例(3.75%)、心绞痛6例(7.50%)。

2.2  不同预后AMI患者D-Dhs-CRP水平

预后不良组D-D、hs-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

表1 不同预后AMI患者D-D、hs-CRP水平比较

组别

n

D-D(μg/L)

Hs-CRP(mg/mL)

预后不良组

18

3.06±1.04

20.73±5.13

预后良好组

62

2.15±0.83

13.49±2.98

t

3.862

7.594

P

<0.001

<0.001

2.3  血清D-Dhs-CRP预测AMI患者PCI后预后的价值

联合监测诊断AMI患者PCI后预后的AUC高于D-D及hs-CRP(Z=2.203,P=0.028;Z=2.374,P=0.018)。

表2 血清D-D、hs-CRP预测AMI患者PCI后预后的效能

指标

AUC

95%CI

敏感度(%)

特异性(%)

最佳截断点

D-D

0.862

0.767~0.929

88.89

72.58

2.78 μg/L

hs-CRP

0.829

0.728~0.904

72.22

91.94

16.56 mg/mL

联合

0.942

0.886~0.982

77.78

95.16

0.38

1 血清D-Dhs-CRP预测AMI患者PCI

后预后的ROC

讨  论

PCI是临床治疗AMI的首选方案,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降低终点事件的发生。国内学者对接受PCI手术治疗AMI患者进行一项长期的随访发现,PCI后AMI患者的远期死亡率约5%,进行补救性PCI及择期PCI治疗后患者的死亡率升高,并且另有22.6%患者发生MACE[3]。上述结果提示接受PCI手术治疗的AMI患者预后仍存在危险性,因此临床需探寻有效的指标,对患者进行评估,预测患者术后预后情况,并针对性给予干预。本文将hs-CRP、D-D作为观察指标,分析二者在评估AMI患者PCI后预后情况。

本实验结果显示,80例AMI患者PCI后1年内22.50%患者发生MACE,提示临床应重视AMI患者PCI术后预后的预防。预后不良组AMI患者hs-CRP、D-D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提示hs-CRP、D-D与AMI患者预后存在联系。本实验构建了hs-CRP、D-D评估AMI患者预后的ROC曲线,结果显示hs-CRP、D-D预测AMI患者PCI后预后的AUC分别为0.829、0.862,提示二者预测AMI患者预后的效能均较高。近来临床推荐采用联合检测的模式用于疾病的诊断,综合多个指标诊断可结合各指标的优点,避免诊断时发生错漏。因此本文利用hs-CRP、D-D联合检测诊断AMI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显示联合评估患者预后的AUC为0.942,高于二者单独检测。

综上所述,hs-CRP、D-D与AMI患者PCI后预后关系密切,检测二者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1]梁小裕, 沈艳萍, 侯跃辉,等. 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清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I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6, v.26(01):66-68.

[2]陈润真, 刘臣, 周鹏,等.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及LDL-C水平与预后的关系[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0, 48(05):359-366.

[3]白娟, 王德启, 蔡忠贵. 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应用中的价值[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16, 014(006):51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