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与1.5T MR异机融合显像在肾癌原发病灶诊断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18F-FDG PET/CT与1.5T MR异机融合显像在肾癌原发病灶诊断中的价值

梁琰 ,赵杰 ,李展展 ,张永强 ,杜娟 ,张晓

河南省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邮    编:472000

【摘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与1.5T MRI联合显像在肾癌原发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怀疑为肾癌的患者于一周内分别行18F-FDG PET/CT及1.5T MR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者对肾癌的诊断价值。结果:38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肾癌者30例.其余8例因18F-FDG PET/CT显像发现有转移病灶者放弃手术。18F-FDG PET/CT检查准确率为73.3%;1.5T MR的准确率为86.7%;二者异机融合后准确率为95.3%。8例转移病例中,3例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例两肺多发转移,2例骨转移并肝转移,1例伴有下腔静脉和肾静脉癌栓形成。而MR仅发现l例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痛栓形成。结论:18F-FDG PET/CT与1.5TMR异机融合显像对诊断原发性肾癌的准确率高于单独的18F-FDG PET/CT及1.5TMR。对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诊断优于MR。对肾癌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肾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氟脱氧葡萄糖F18;磁共振成像。

肾癌是肾脏最常见的原发住恶性肿瘤,占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85%~90%。近年来肾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早期诊断是提高肾癌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功能影像的技术的发展,18F-FDG PET/CT与1.5T MR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且两种显像方法在肾癌原发病灶诊断中各具优势,本研究对38例临床临床诊断为肾癌的患者于一周内分别行18F-FDG PET/CT、1.5T MRI和病理学检查,以探讨18F-FDG PET/CT与1.5T MR异机融合显像在肾癌原发病灶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因临床高度怀疑为肾癌而在我院18F-FDG PET/CT与1.5TMRI检查的38例患者。患者年龄40~71岁,检查前未接受任何治疗并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18F-FDG PET/CT、1.5T MR和病理学检查均在一周内完成。

1.2 检查方法

1.2.1   1.5T MR显像

采用联影1.5T大孔径磁共振显像仪,所有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扫描时尽量于呼气末屏气并尽量保持各序列基线水平一致,扫描范围包括全部肾脏。常规均行自旋回波(SE)工I 加权(TR 300 ms,TE 16ms)及脂肪抑制 T2WI(TR 3 000-5 000 ms)成像,间隔2mm,层厚5mm,矩阵256x 256.视野 380 mm x380 mm。同时进行同相位与反相位梯度回波TIWI扫描,扫描视野、层厚、间隔均与带规扫描相同,TR175ms,TE 4.5m(2.2ms),扫描16层,翻转角85°单次屏气采集,成像时间 15 s。

1.2.2 PET/CT显像

采用联影公司(uMI55O)型96环PET/CT显像仪,CT为16排螺旋CT。18F-FDG由西安安迪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放化纯度大于95%。受检者均禁食6 h以上,给药前常规检测血糖并控制在11.1 mmol/L以下,按体重注入5.18 MBq/kg的18F-FDG,静卧60 min后采用PET进行三维采集,共6个床位,3min/床位;CT扫描参数为120 kV、180 mAs,扫描层厚2mm。采用CT进行非均匀透射衰减校正图像重建,数据经Ramla三维方法重建获得衰减校正影像。获得的PET-CT与MR图像送到联影后处理工作站,通过多序列重建,获得异机融合图像。

1.2.3图像分析及结果判断

由2位以上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和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MR扫描主要根据肿瘤形态、大小、内部结构信号来进行判断;18F-FDG PET/CT显像则根据病灶的浓聚程度、形态、位置诊断恶性肿瘤和转移灶。30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肿瘤转移的诊断通过随访2年,由病理或CT/MRI检查结果综合确定。

2 结果:38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肾癌30例.其中透明细胞癌25例,乳头状细胞癌2例,颗粒细胞癌2例,颗粒细胞、乳头状细胞混合型1例。其余8例因18F-FDG PET/CT显像发现有转移病灶患者放弃手术。18F-FDG PET/CT检查阳性22例,准确率73.3%;假阴性8例,假阴性的病理结果均为低级别透明细胞癌;MR检查阳性26例,准确率为86.7%;4例因肿瘤太小不能确诊,手术探查证实为肾癌。9例转移患者中,3例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例两肺多发转移,2例骨转移并肝转移,1例伴有下腔静脉和肾静脉癌栓形成.而MR扫描仅发现1例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癌栓形成。

3讨论:

MR具备软组织分辨率高的优势,可以对肾脏病变的特征进行评价,包括肿瘤大小、位置。假包膜存在与否、是否侵犯肾窦脂肪、肾集合系统、肾静脉或肾周脂肪、是否为多中心肿瘤等。

18 F-FDG PET / CT 是一种集全身功能代谢 显像和解剖形态成像于一体的新型显像技术,在肾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在术前分期方面优于MRI扫描。18 F-FDG 的 SUVmax值可反映肿瘤组织细胞的代谢水平及肿瘤的恶性程度,是肿瘤诊断及疗效评估的 重要指标之一,但是,18F-FDG PET对原发肾脏恶性肿瘤的假阴性较多。

18 F-FDG PET/ CT 诊断肾癌的敏感性和特异度较高,但是对病灶的解剖细节分辨率较低,而MR在显示解剖细节方面优势明显, 18 F-FDG PET/ CT 联合MR异机融合显像,可充分利用18 F-FDG PET/ CT 、MR对肾癌整体形态及细节的显示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优劣势互补。 近年来,PET 联合 MR 融合显像技术主要应 用于颅脑与肿瘤诊断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效应。 本研究中, 18 F-FDG PET/ CT 、MR 异机融合显像诊断肾癌的敏感度为 96. 77% ,特异度为 88. 46% ,准确率为 92. 98% ,优于单独18 F-FDG PET/ CT 及 MR检查,且与病理结果吻合度最高。 综上所述, 18 F-FDG PET / CT 、MR异机融合显像可提高肾癌的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引用:

18F-FDG PET/CT在肾脏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张建华, 王荣福, 范岩, 许玉峰, 王鹤, 廖栩鹤, 张旭初, 付占立, 王彦福, ZHANG Jian-hua, WANG Rong-fu, FAN Yan, XU Yu-feng, WANG He, LIAO Xu-he, ZHANG Xu-chu, FU Zhan-li, WANG Yan-fu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3

18F-FDG PET/CT显像在肾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期刊论文]李杨, 齐琳, 叶慧, LI Yang, Qi Lin, YE Hui -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12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
[期刊论文]王喜军, 史浩, 赵华, 许芳 - 《放射学实践》20069

MR在肾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李昭夷, 华瑞, 李健, LI Zhao-yi, HUA Rui, LI Jian -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14

小肾癌的MR表现
[期刊论文]王霄英, 范诒忠, 梁妍, 崔爱国, 蒋学祥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8

[15] 彭 鳒 侨, 鞠 向 阳, 李 新 春, 等. 基 于 特 征 配 准 的 [PET + CT + MR]“三机三维”影像一体化融合尝试[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3):587 - 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