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服速效救心丸联合中药外治法治疗气滞血瘀证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0
/ 3

内服速效救心丸联合中药外治法治疗气滞血瘀证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研究

谢燕辉

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514000

【摘要】 目的:研究气滞血瘀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内服速效救心丸联合中药外治法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02~20222月期间收治的气滞血瘀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21和对照组n=19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取内服速效救心丸联合中药外治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定简表(SF-36)情况。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气滞血瘀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内服速效救心丸联合中药外治法治疗,能够减少心绞痛发作,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改善内皮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气滞血瘀证稳定型心绞痛;中药外治法;速效救心丸;内皮功能

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常见类型,患者通常表现为阵发性疼痛、憋闷等症状,常因情绪激动、体力劳动引起[1]。临床对于稳定型心绞痛通常采取西药治疗,包括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虽然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但易产生耐受性,长期效果并不理想。在中医理论中,稳定型心绞痛属“心痛”“胸痹”范畴,并认为气滞血瘀贯穿与心痛胸痹始终[2]。速效救心丸属中成药,由冰片、川芎等组成,具有行气止痛、活血祛瘀的作用,常应用于心绞痛的治疗。另外,在对心绞痛的治疗中,五子散外敷,艾灸等中药外治法也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穴位、肌表作用于脏腑、气血、经络,以强化机体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本研究对气滞血瘀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内服速效救心丸联合中药外治法治疗,探究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气滞血瘀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21)和对照组(n=19),研究组男13例,女8例,年龄42~71岁,平均(53.39±7.11)岁。对照组男11例,女8例,年龄41~72岁,平均(53.47±7.2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

纳入标准(1)确诊为气滞血瘀证稳定型心绞痛,西医诊断参考《临床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3],中医症候诊断参考《中医内科学.第2版》[4];(2)具有胸痛、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3)能够正常沟通与交流。

排除标准(1)过敏体质者;(2)耳廓皮肤破损感染;(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4)合并恶性肿瘤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包括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时间1个月。

研究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取内服速效救心丸联合中药外治法治疗:①内服速效救心丸(生产厂家: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中药厂;国药准字:Z12020025;规格:40mg/丸),口服,4~6粒/次,3次/d。②五子散外敷,紫苏子、菟丝子、莱菔子、白芥子、吴茱萸均100g,放于布袋中,微波炉加热,4min后取出,控制温度45℃,外敷于神阙穴、中脘穴,15min/次,1次/d。③艾灸,采用悬灸法,点燃艾条,距离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曲池、涌泉、昆仑、太溪等穴位2~3cm处熏灸,以患者感到热而不同为宜,15min/次,2次/d。治疗时间1个月。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包括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

(2)比较两组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取6mL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于-80℃下保存,采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

(3)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5],包括胸痛、胸闷、心烦急躁3个维度,各项总分6分,无症状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

(4)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定简表(SF-36)[6],包括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总体健康8个维度,各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院通过SPSS21.0统计软件包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心绞痛发作情况

研究组治疗后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1。

1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分组

例数(n)

发作频率(次/周)

持续时间(min/次)

硝酸甘油用量(mg/周)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21

9.81±2.04

3.49±0.72

6.98±1.34

2.62±0.41

12.59±2.44

4.71±0.68

对照组

19

9.92±2.11

5.24±0.84

6.94±1.31

4.58±0.47

12.63±2.51

6.69±0.75

t

-

0.168

7.094

0.095

14.087

0.051

8.758

P

-

0.868

0.001

0.925

0.001

0.960

0.001

2.2NOET水平情况

研究组治疗后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2。

2两组NOET水平比较

分组

例数(n)

NO(mmol/L)

ET(pg/m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21

32.87±6.41

64.88±8.73

147.55±21.34

94.37±15.44

对照组

19

32.01±6.29

42.61±7.98

147.28±21.03

109.21±16.45

t

-

0.428

8.390

0.040

2.943

P

-

0.671

0.001

0.968

0.006

2.3中医症候积分情况

研究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3。

3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分组

例数(n)

胸痛

胸闷

心烦急躁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21

4.15±0.89

1.98±0.42

3.18±0.76

1.48±0.39

3.63±0.82

1.29±0.21

对照组

19

4.13±0.78

2.71±0.55

3.16±0.72

2.16±0.46

3.59±0.77

2.05±0.33

t

-

0.075

4.745

0.085

5.058

0.159

8.777

P

-

0.940

0.001

0.933

0.001

0.875

0.001

2.4SF-36评分情况

研究组治疗后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4。

两组SF-36评分比较

分组

例数(n)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21

62.33±3.96

80.64±3.29

对照组

19

62.78±3.08

74.62±3.55

t

-

0.398

5.567

P

-

0.693

0.001

  1. 讨论

临床对于气滞血瘀证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通常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包括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虽然能够促进临床症状缓解,但具有一定的不足[7]。有研究显示,在常规西药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迅速停药可能引起急性冠脉事件,硝酸酯类药物则容易引起面部潮红、头痛等不良反应[8]。在中医理论中,气滞血瘀证稳定型心绞痛属“心痛”“胸痹”范畴,主要为血流运行不畅、血瘀引起,属本虚标实证。中医对心绞痛的治疗经验丰富,其中不仅包括内服由川芎、冰片组成的速效救心丸,也包括五子散外敷,艾灸等治疗方式,在临床发挥了显著的效果。速效救心丸常用于止痛。五子散外敷主要通过将药物作用于穴位,在渗透作用下进入血液循环,直达病所,以促进阴阳平衡,改善症状。艾灸则能够舒筋活血,促进血循环,以发挥显著的镇痛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O、ET均为血管活性物质,前者具有扩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压的效果,后者具有缩血管的作用,两者处于动态平衡对于心血管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内服速效救心丸联合中药外治法治疗中,速效救心丸具有行气止痛、宣通脉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在速效救心丸组成中,川芎可促进冠状动脉血管扩张、保护心肌,冰片能够保护神经细胞与脑组织,进而调节NO、ET水平,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内服速效救心丸,不仅能够预防心绞痛发作,同时能够减轻疼痛,对于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显著的效果。而在中药外治法中,本研究所用方法包括五子散外敷,艾灸。在五子散外敷中,药方组成包括紫苏子、菟丝子、莱菔子、白芥子、吴茱萸,紫苏子可温中开胃,治胸中满闷;菟丝子可补益肝肾,治心气不足;莱菔子消食除胀,治脘腹疼痛;白芥子散痛消肿,治胸胁胀满疼痛;吴茱萸散寒止痛,治脘腹胀痛,通过封包外敷,气味芳香走窜,以达到活血益气、温经通络的效果,胸痛心痹自除。艾灸对于穴位刺激,能够促进气血运行,且灸火具有驱散寒邪、温经通络的作用。通过对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的刺激,具有温补阳气的效果,可改善身体机能。有研究显示,通过艾灸的温热刺激,透经皮肌层吸收,能够降低血脂水平,同时促进血流动力学的改善[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李可文等[10]对60例气滞血瘀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内服速效救心丸联合中药外治法治疗,作为治疗组,并以常规西药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更低,持续时间更短,硝酸甘油用量明显更少,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这也证实了内服速效救心丸联合中药外治法治疗的有效性,通过联合治疗增强用药效果,以改善心绞痛症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是在内服速效救心丸联合中药外治法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更加显著,血管内皮功能恢复,心绞痛程度减轻,患者恢复更好,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对气滞血瘀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内服速效救心丸联合中药外治法治疗,能够减少心绞痛发作,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改善内皮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为章,赵帅,陈冬杰,等.速效救心丸对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4):2305-2307.

[2]姜秀芳,王浩,苏会芝,等.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老年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12):1428-1431.

[3]颜红兵. 临床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4]王永炎, 鲁兆麟. 中医内科学.第2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5]陈文浩.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气滞血瘀证)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20,38(10):86-89.

[6]宋瑞,杨巧菊.中药足浴联合开天门疗法对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5):443-445.

[7]李爱玲,贾晓霞,马林,等.加味小陷胸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难治性心绞痛气滞血瘀证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9,41(9):941-945.

[8]李佳玲,魏佳明,李玉莹,等.心痛泰颗粒治疗气滞血瘀证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及对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1):62-65.

[9]张心悦,黄薰莹,哈略,等.艾灸对氯吡格雷抵抗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评估[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3(1):84-88.

[10]李可文,郑勇文,陈世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1):145-147.